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025-09-26 04:25:09 责编:小OO
文档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在养猪生产中,使用的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等,用于预防保健与促生长,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越用越多,越用越滥,不仅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与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造成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危害动物性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安全,应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健康养殖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养殖业,这是目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与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大力提倡在饲料中不要添加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与新型抗菌药物,即细胞因子制剂等,既安全、效果好、使用方便,又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能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这是养殖业今后的用药方向。下面就有关养猪生产中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几个问题谈点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一)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功能

1.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可产生多种消化酶、维生素、有机酸和促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对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非常重要。饲喂微生态制剂的猪群平均提高增重12%~20%,提高饲料转化率为10%,仔猪成活率可提高5%~10%,死亡率大大降低。可促进母猪发情,延长发情期,提高受孕率与产仔成活率等。

2.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微生态制剂中的各种益生菌通过占位、粘附、竞争性排斥;营养物质的争夺,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细菌素、抗菌肽、溶菌酸及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抑制与排除有害细菌,维持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防止消化道与呼吸道各种疾病的发生。据有关研究报告,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猪群 ,猪的肠道疾病发病率减少25%,呼吸道疾病降低了50%。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可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力。乳酸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1gA与分歧杆菌产生的胞壁酰二肽(MDP)均能活化巨噬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3.提高畜产品的品质,生产绿色食品。微生态制剂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使用安全,可促进猪肉肉质的改善,减少脂肪沉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添加剂。孙建广等(2010)研发报告:使用乳酸菌生产的微生态制剂混料喂育肥猪,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亚油酸(C18:2),二十碳二烯酸(C20:2),花生油酸(C20:4)和总多不饱和脂肪的含量(P>0.05)。证明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猪酮体品质和肌肉质量。

4.改善养猪场的生态环境。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定值,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特别是菌)的繁殖,可减少有害毒物质的产生与排出;另一方面益生菌又与胃肠道内的原有的正常菌群协同作用,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减少蛋白的氨与胺的转化,减少氨气、氢气、吲哚、硫化氢、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排放量,消除恶臭的气味,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空气质量。一般可使猪舍内氮气含量降低10%~25%,硫化氢降低4%~6%。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抗生物质等,对蚊蝇等害虫的生长繁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蚊蝇的孳生。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养猪场,一般蚊蝇的数量可减少90%左右。同时益生菌对猪场高浓度有机粪尿废水还有明显的净化效果。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有:乳酸菌制剂、芽胞杆菌制剂、真菌制剂与酵母菌制剂等微生态制剂,是选用优良的菌种,经液体深层发酵、离心、浓缩,低温冷冻干燥和微胶囊化包被,复配和包装等生产而制成的,产品具有质量优质(复合型),稳定性好,储藏期长,抗干燥和耐热性与抗外界因子的能力强;繁殖能力、产酶能力、产酸能力、产细菌素与抗菌肽的能力强;活菌数含量高,不受胃酸与胆汁的干扰等特点,是抗生素最佳的替代品。

(二)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1.乳仔猪使用微生态制剂发酵素:仔猪出生后,喂服发酵素素菌液2-3ml,连喂三天,有效提高成活率75%;仔猪断奶时,可于水中添加发酵素素菌液5-10ml,连用一个星期,可有效的预防仔猪的腹泻性疾病(包括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与呼吸道病,降低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等,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仔猪生长快,毛色好,成活率高。

2.育肥猪与后备种猪使用微生态制剂发酵素 :保育猪转群进入育肥舍或当做后备种猪饲养,从转群开始使用发酵素饮水,连喂七天;育肥中、后期可连续添加,饲喂至出栏上市。可有效的改善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提前10~12天出栏上市,降低肉料比0.5%左右,降低应激,解除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有效预防消化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改善酮体水平,提高肉品质量。

3.母猪使用微生态制剂发酵素 :生产母猪在妊娠期使用发酵素,可降低各种应激,减少免疫抑制,提高母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防止母猪繁殖综合症的发生。如妊娠初期使用,有利于改善母猪营养与体质,提高受孕率,并使胚胎安全着床,健康发育。妊娠中期使用发酵素有利于母子健康,胎儿发育正常,降低死胎率95%以上。妊娠后期使用发酵素,不仅有利于母猪安全产仔,乳水充足,仔猪健康,而且能有效的防止母猪发生“三炎症”,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以及母猪便秘与厌食症等。

4.动物微生态制剂与猪用疫苗的配合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与猪用的各种疫苗配合使用,即在给猪只免疫接种之前5天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连续饲喂,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后再连续饲喂5天,可明显的提前2天产生抗体,并能提高抗体水平1~3个滴,使猪体产生抗体快,抗体持续时间延长,还能有效的降低免疫应激反应。

(三)使用微生态制剂注意事项

1.改善养殖观念与用药观念,加深对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认识:在养猪生产中要始终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养防并举”的原则,改变“重治轻防、重治轻养”的旧观念。在猪病防治中要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改变那种“养猪离不开抗生素,离开抗生素就养不好猪”的旧观念。动物微生态制剂不是药品,不要把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划等号,把动物微生态制剂当做抗生素去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可直接给动物饲喂的微生物添加剂,在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某些疾病,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健康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养猪生产中可阶段性或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动物微生态制剂,既安全、无药残、无耐药性,有利于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与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在饲料中不加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才能真正发展健康养猪。

2.选用品牌产品用于养猪业生产:当前市场上动物微生态制剂产品多而乱,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作用效果差,不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微生态产品质量相差很大。有的养殖场反映,使用微生态制剂与不使用一个样,没有什么效果。有一些企业生产工艺简单,发酵技术、真空干燥技术和微胶囊技术不过关,活菌数极低,杂菌很高,打着各种旗号标榜产品质量,以低价格去占夺市场。广大养殖户一定要认真调查、分辨好坏。选择信誉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售后服务好的品牌企业购买产品,以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正确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与抗病力,在养猪生产中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者不用抗生素。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加之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免疫预防程序不合理、不科学等,有针对性的使用某些优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但是,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与动物微生态制剂同时使用,一般要间隔3~5天为好。与消毒药物(如饮水消毒等)和驱虫药物也不要同时使用,以免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

4.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可与疫苗配合使用:有利于增强疫苗免疫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动物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两者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现象。

(四)当前动物微生态制剂常用的主要菌种

1.乳酸杆菌类(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出大量的有机酸,溶菌酸及过氧乙酸等,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抑制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合成维生素(VB1、VB2、VB6、VB12、VC),给动物增添营养物质,帮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促进宿主代谢,克服过程,分解与转化有害物质,保障动物正常健康的生理状态;能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的数量,诱导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

2.芽胞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纳豆芽孢杆菌等)。好氧的芽胞杆菌可消耗肠内的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下降,抑制有害的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繁殖,其代谢中产生的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对有害菌也有强大的杀伤能力;抑制菌生长,进而减少氨、胺有害物质的产生;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维生素B族,促生长因子及各种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给动物提供营养,帮助消化食物,大大地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能分解纤维二糖,为动物提供营养;并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等。

3.肠球菌类(粪链球菌,尿链球菌、禽链球菌、鸟链球菌、乳链球菌等)。能产生乙酸、甲酸、拮抗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维持肠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菌群平衡;还能产生VB1、VB2、VB6、VB12、VC 等多种维生素。

4.酵母菌类(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动物的有效养分;产生促进细胞的活性物质,有利于乳酸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还能产生VB1、VB2、VB6、VB12、VC 氨基酸及多种酶类。

5.光合细菌类。代谢中产生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对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可净化水体、净化饲养环境,通过太阳能或紫外线做能源,利用有机物和有害气体为基质,净化水质与土质。

6.丝状真菌类。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分解有机物,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转化与分解,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想了解更多关于微生态制剂资料,可点击www.baideyaoye.com或http://baidekeji.taobao.co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