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于缠论中枢的一些见解
2025-09-26 04:13:09 责编:小OO
文档
单个中枢的形态和中枢高低点的判断 

中枢由某一个起点开始的上-下-上或者下-上-下构成,构成中枢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连续的三段之间一定要有股价重叠区域(也就是每段当中有股价相等的一个交易区域),例如以下的a和b中的三段可以构成中枢,而c和d中的则不能。

构成每个中枢的连续三段总共只有4个端点,其中4个端点当中最高点为中枢的高高点(GG),4个端点当中最低点为中枢的低低点(DD),另外两个端点就构成股价走势中枢价值区间,中枢区间的高点就为中枢高点(ZG), 中枢区间的低点就为中枢低点(ZD)。显然,中枢高低点完全可能与中枢三段当中相应的GG或DD相等。

由于构成中枢三段的4个端点位置的不同,对上-下-上型和下-上-下型中枢分别对应9种可能的组合,列出如下,其中三段的夹角可以任意(180度除外):

中枢级别扩展的两种类型示意 

根据博主中枢的定义和级别扩展定理,初步认为中枢级别扩展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一种是6个延伸段以上构成更高级别中枢。其中6个延伸段以上的情况中也可能有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的情况,为了便于理解,本人只区分:围绕中枢价值区间[ ZG, ZD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和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最终构成的级别扩展。

以上理解和以下示意图是否正确,需要博主才能判断,其它朋友也可以帮忙指正,以便及时纠错和修改。

1. 围绕中枢价值区间 [ ZG, ZD ]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

理论依据: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课程20)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课程20)

图1 由中枢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

(假设图中每段都为1分钟走势线段,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5分钟中枢,蓝色虚线示意由5分钟中枢通过震荡扩展成30分钟中枢的三段,其中粉红线段表示导致前后两个中枢波动区间有重叠的部分)

2. 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构成的中枢级别扩展

理论依据:

课程33-走势的多义性一课:例如,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30分钟级别的中枢角度,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每3段构成一个5分钟的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5段,也就是一旦出现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了。

图2 呈现收敛走势的多段中枢延伸构成的中枢级别扩展示意图

(假设图中每段都为1分钟走势线段,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5分钟中枢,蓝色虚线示意由5分钟中枢通过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扩展而成的30分钟中枢的三段)

中枢延伸、中枢新生构成趋势或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 

看图说明:以下各图中所有的线段都为同一级别,例如假设为1分钟级别。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构成中枢的三段,例如构成5分钟中枢。另外,以下所有中枢也都可以用zs1.htm网页图2中任意一个同类型中枢的一种来代替,从而产生更多类型的示意图。

典型单个中枢延伸示意图

中枢延伸的意思其实就是中枢三段接下来的任意一段必然有与原中枢区间重叠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图1。其中ZD点开始以后的线段都为延伸段。(g1,d1)和(g2,d2)就是对应博主第20课程当中

---

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

----

这段话的意思。

典型没有延伸的中枢新生构成趋势示意图

中枢新生构成趋势及其延伸其实技术要求相邻两个中枢不仅中枢区间不能重叠,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构成的区间也不能有任何重叠。即下图当中的[GG1, DD1]之间的区域与[GG2, DD2]之间的区域没有重叠的股价,否则就可能是下一个示意图的中枢级别扩展的情况。

下图2给出了分别由两种类型的中枢构成的上涨和下跌趋势的示意图,红色中枢代表上涨趋势中的中枢,绿色代表下跌趋势中的中枢,以后不特别说明,都是这个意思。

相邻两个同级别中枢扩展成高级别中枢典型示意图

当相邻两个同级别中枢虽然中枢区间不重叠,但是相邻两个中枢的[GG,DD]区间有重叠,就构成中枢级别扩展,如下图3中的[ZG1, ZD1]之间的区域与[ZG2, ZD2]之间不重叠,但是[GG1, DD1]之间的区域与[GG2, DD2]之间的区域有重叠,因而可构成更高级别中枢,假设下图3中的每一线段为1分钟级别,那么经过扩展后,5分钟中枢级别将会扩展成30分钟级别,接下来的可能走势之一可以参考zs2.htm网页中图1a的示意图。

下图3中的粉红线段就是造成级别扩展的关键走势段,也就是导致以下定理后半部分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的走势段

----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

图解上证指数历史走势-中枢发生延伸和扩展的一个标准形态 

zs1、zs2和zs3三个网页图解了典型单个中枢的形态、延伸和扩展的情况,不过因为只是示意图,刚刚学习博主中枢理论的还不一定能形成对中枢的直观感觉。下面以上证指数自从1990诞生以来的历史走势来实际图解一下中枢延伸和扩展的例子。 

为了便于大家看图,我把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以来的季度K线图复制后加 上注解,为了便于说明,先定义以下注解符号的意义:

QZg-季线中枢高点  QZd-季线中枢低点  QZgg-季线中枢最高点  QZdd-季线中枢最低点

YZg-年线中枢高点  YZd-年线中枢低点  YZgg-年线中枢最高点  YZdd-年线中枢最低点

图解上证指数的分析依据

图解之前,想引用一下博主曾经对上证指数做出的长线分析的原话作为我图解的依据:

------博主原话(参见炒股课程21)

站在特大型牛市的角度,中国就从来没出现过熊市,大家打开上海的年线图就可以看到,从1992年到2005年,一个完美的年级别缠中说禅中枢的三段次级别走势完成,时间刚好是13年,一个完美的时间之窗。站在年线的角度,中国股市的真正大牛市才真正开始,因为该中枢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年中枢,区间在998到1558点。站在年线级别,在下一个年线级别中枢确立之前,中国股市的调整只可能出现一个季级别的调整,而第一个出现的季级别的调整,只要不重新跌回1558点,就将构成中国股市年线级别上的第三类买点,其后至少出现如去年类型幅度的上涨。

由此可见,本ID的理论是可以站在如此宏观的视角上判断大趋势的。目前中国的股市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地方,即使出现调整,最多就是季级别的,其后反而构成第三类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站在年线的级别看,目前还在第一段的次级别上扬中,要出现第二段的季级别调整,首先要出现月线级别的中枢,目前连这个中枢都没出现,换言之,年线级别的第一段走势还没有任何完成的迹象,这第一段,完全可以走到6000点才结束。今后十几年,中国股市的辉煌,用本ID走势必完美的原则,会看得一清二楚。该原则无论是对年线还是1分钟线,都一视同仁,这就是缠中说禅技术分析理论厉害之处,这叫大小同杀,老少咸宜。

--------

按照博主的话,目前中国股市自从诞生以来,目前只产生了第一个年线级别的中枢,按照中枢定义,这个年线中枢必然由三段季度中枢构成,这在季度图上将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由三段季度走势构成的年中枢。

因此以下的上证指数实例将以季度K线图表的实际走势来图解,刚好也便于分析由月线走势构成的季度中枢是如何典型的扩展成年度中枢的,其它任何级别的扩展也可以依次类推。

下图1是一个没有加注释的上证指数季度图的实际走势,新学习的朋友可以打开行情软件的季度图对照来看,如果你的软件没有季度图,可以下载例如同花顺等行情软件来看。

图1 上证指数诞生以来季度K线图的实际走势

下图2是对图1进行了相关中枢注释的上证指数季度图图解,图解中符号含义已经列在前面的说明中,

图2 对上证指数季度K线图走势的中枢注解

下面就对上图2中上证指数季度图每一段的走势进行简单描述分析:

(因为没有标注时间横坐标,大家应该打开行情软件对照上证指数季线图才能更好的理解每一段走势的过程) 

从1990年12月-1992年第2季度,一个最初的月线或月线以下上升走势断完成。

1992年第2季度-1994年第3季度,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仍然可以看出由图2第1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月线走势构成第1个季度中枢,这第1个季度中枢的高低点和最高最低点分别用QZg1、QZd1、QZgg1、QZdd1进行了标注。这四个端点的指数分别为QZg1=1429.01 QZd1= 386.85 QZgg1=1558.95 QZdd1=325.。

1994年第3季度-1996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都属于在 [ QZg1,QZd1 ]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里面的延伸。

1996年第1季度-1999年第4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有先后两次的离开又返回[ QZg1,QZd1 ]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虽然也构成由图2第2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的"类似季度中枢",但是这个"类似季度中枢"因为与第1个季度中枢 [ QZg1,QZd1 ]有重叠区间,因此仍然只能算作第1个季度中枢的走势延伸段。

1999年第4季度-2002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也是先离开第1个季度中枢然后又返回,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从2000年第3季度-2002年第1季度之间三段构成的第2个季度中枢区间 [ QZg2=2114.52,QZd2=1874.21 ],其区间与第1个中枢区间[ QZg1=1429.01,QZd1=386.85 ] 完全不重叠,因此为第2个季度中枢。但是显然这第2个季度中枢的最低点QZdd2=1339.20与第一个中枢的中枢高点和最高点都有重叠区间,满足前后两个相邻中枢扩展成更大级别中枢的条件。

这样相邻两个季度中枢就扩展成为年线中枢,这个年线中枢的第1段就是从1993年第1季度-1994年第3季度,显然这一段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包含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但是根据博主最新课程35当中的分解办法,完全可以把从1991年开始直到1994年第3季度都看作是年线中枢的第一段,这样的第一段显然就是包含第1个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

同理,年线中枢的第2段就是从1993年第3季度-2001年第2季度,这个第2段同样是一个季度走势,其中的季度中枢就是由图2中第2个红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1997年第2季度-1998年第3季度),而这个所谓的年线中枢的第2段当中的季度中枢在中枢扩展之前只是第一个季度中枢的中枢延伸段。

接下来的年线中枢第3段自然就更容易理解了,年线中枢的第3段就是从2001年第2季度-2005年第2季度,整整被大家称为熊市的4年。显然,图2当中第3个绿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2002年第1季度-2004年第2季度)的就是这第3段季度走势中的季度中枢。

这样整个构成年线中枢的3段就是由图2当中蓝色虚线构成的三段,年线中枢的区间是[ YZg=1558.95,YZd=998.23 ] ,年线中枢最高点与最低点构成的区间是[ YZgg=2245.42,YZdd=325. ] 。

而2005年6月30日以后的走势自然就是直到现在的离开年线中枢的走势段,这个走势段按照博主原文的话和我前面的分析,至少要有一个季度中枢出现才可能进入第2个年线中枢的走势3段,而目前连一个月线中枢都还没有出现,仍然处在周线中枢的形成过程当中,因此中国的牛市按照博主的理论,至少是从最大概率来讲是没有任何可以担忧的。

至于,2005年6月30日以后到目前的走势分析下次有时间可以继续引用博主的原话进行图解分析。

标准趋势当中3种类型买卖点的位置及其背驰段的比较 

由一定级别开始的中枢形成、延伸、新生、扩展以及发生转折等组成的实际走势可以千变万化,具体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走势组合有时间可以以后再图解,今天刚好博主有再次谈到了典型的a+A+b+B+c的标准趋势中背离的一些细节,以下也以这种最标准的并且没有延伸段的趋势走势通过图解给出3种类型买卖点的位置及其背驰段的比较。

为了便于图解和区分,先设定一些图中元素的含义:

图1当中黑色线段代表5分钟走势段(即博主a+A+b+B+c中的a、b、c)。绿色和红色线段分别代表由3段5分钟走势段构成的30分钟中枢(即博主a+A+b+B+c中的A,B),并用相应颜色的椭圆包围示意。 

 

图1 标准趋势当中3种类型买卖点的位置及其背驰段

图2当中紫色线段是对博主a+A+b+B+c中c的进一步分解,每个紫色线段为1分钟级别走势段,全部紫色线段构成1个包含2个5分钟中枢的5分钟上涨顶背离断。

图1和图2中买卖点指的都是30分钟级别的买卖点

  

图2 30分钟上涨趋势当中背驰段c的内部分解

 如何结合指数均线走势指导个股的操作

博主的中枢理论如果说成超越牛顿定律般的伟大,估计大多数朋友不一定信服,但是说成是一种具有性质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分析经济走势的伟大理论,这一点也不算夸张。

然而且不说各人学习和领悟能力有差异,就是博主的课程也还只是讲到初中阶段,对于大多数学习中枢理论的朋友必然会有学犹不及,犹恐失之的心态。因此,很多学习的朋友对中枢理论学得头疼头大都非常正常但话又说回来,从一个教育制度来讲,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要求个个都是学富五车,贯通中外。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越是学的多学的深,疑难问题就越多,就越觉得学无止境,也就相对更容易谦虚。但这并不妨碍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在菜市场或者更大的生意场合游刃有余,发财速度甚至远远超越大学生和博士等,因为80%以上的生意场合只要会+-*/和诚信就可以了,而这些是小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完全可以拥有的素养。

具体到博主的炒股课程,在中枢理论出现之前,博主曾经讲过两条均线构成的缠绕或者说吻的方法。即使你现在对中枢一知半解,那么也不难悟出所谓的均线的吻其实就是一个个不同级别的中枢正在形成。因此,知道了这个道理,即使你无法掌握和理解中枢延伸和扩展以及同级别分解等中枢方面的高级知识,那你就看不同级别5、10两条均线的走势,看均线缠绕或者说吻的形成来决定你的买卖,具体博主以前课程已经说的很清楚,比中枢理论也更好学,这里我只结合大盘均线走势的分析谈一下如何结合指数的均线走势指导个股的操作:

这次大盘上来,3.14到3.19日多空双方的博弈最为重要,上来了,就是不给汉奸机会,只是日线中枢,下去了就基本构成周线中枢。博主说过,不管周线还是日线中枢,上来都是早晚的事情,周线中枢上来就是力度更大的上涨,基本就从3000直接上攻到4500甚至5000,日线上来,由于基本上要日线背驰,因此自然力度要弱一些,具体日线中枢上来,可以到多少点位,博主没有预测,也没有必要。 而事实是由于博主等众多主力和散户的作多力量占了上风,因此这次上来前的调整就只是日线中枢,联系到均线的应用方法,就是在日线图上,日线中枢的形成过程刚好对应5日均线两次下穿10日均线,形成博主说的反复缠绕或者说是湿吻。

那么一个不用自己吓自己判断大盘走势的方法就是,在大盘再一次大调整的时候,当然也是要重复这样的均线缠绕或者说湿吻的过程,而目前5日、10日均线分得很开,连先粘合碰上这样的飞吻也还没有形成。

因此如果你不能分析中枢,那这波上来你至少要看到5日均线粘合到10日均线后再次抬头向上不创新高或者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后再次抬头向上不创新高才需要考虑先休息一段时间。虽然这个下穿10日均线后再次抬头向上不创新高往往不是最佳的第1卖点,而基本上是第2卖点,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分析,对于个股,1卖和2卖的幅度差距在日线级别往往也就是5%左右,因此如果从这次调整的低点一直持有到日线的第2卖点,虽然不是最高点卖出,也是盈利可观的。

更值得一说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个股走势相对于大盘走势是有滞后性的,也就是说,大盘走到日线2卖,往往很多个股刚好是1卖,因此大盘的日线2卖点对于个股往往是最为稳妥的卖点。当然具体应该看个股的实际走势,而个股的走势的分析用均线来看与我刚才对大盘的分析是一样。日线到了再次接吻然后又向上不创新高再考虑做空不迟吗。

因此,按照上述方法,即使你不能明白中枢的操作节奏,就用滞后一点的均线方法吧,不是最好,却很稳妥,也不用成天吓自己。特别在当前的大牛市,这种均线判断的简单方法非常稳妥,并能够避开较大的调整。

而按照我的预测,这波日线中枢上来,怎么也到3500左右吧,虽然博主强调这种非当下的预测并没有什么意思,也容易成为黑嘴。

 

图解上证指数历史走势-中枢发生延伸和扩展的一个标准形态 

zs1、zs2和zs3三个网页图解了典型单个中枢的形态、延伸和扩展的情况,不过因为只是示意图,刚刚学习博主中枢理论的还不一定能形成对中枢的直观感觉。下面以上证指数自从1990诞生以来的历史走势来实际图解一下中枢延伸和扩展的例子。 

为了便于大家看图,我把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以来的季度K线图复制后加 上注解,为了便于说明,先定义以下注解符号的意义:

QZg-季线中枢高点  QZd-季线中枢低点  QZgg-季线中枢最高点  QZdd-季线中枢最低点

YZg-年线中枢高点  YZd-年线中枢低点  YZgg-年线中枢最高点  YZdd-年线中枢最低点

图解上证指数的分析依据

图解之前,想引用一下博主曾经对上证指数做出的长线分析的原话作为我图解的依据:

------博主原话(参见炒股课程21)

站在特大型牛市的角度,中国就从来没出现过熊市,大家打开上海的年线图就可以看到,从1992年到2005年,一个完美的年级别缠中说禅中枢的三段次级别走势完成,时间刚好是13年,一个完美的时间之窗。站在年线的角度,中国股市的真正大牛市才真正开始,因为该中枢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年中枢,区间在998到1558点。站在年线级别,在下一个年线级别中枢确立之前,中国股市的调整只可能出现一个季级别的调整,而第一个出现的季级别的调整,只要不重新跌回1558点,就将构成中国股市年线级别上的第三类买点,其后至少出现如去年类型幅度的上涨。

由此可见,本ID的理论是可以站在如此宏观的视角上判断大趋势的。目前中国的股市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地方,即使出现调整,最多就是季级别的,其后反而构成第三类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站在年线的级别看,目前还在第一段的次级别上扬中,要出现第二段的季级别调整,首先要出现月线级别的中枢,目前连这个中枢都没出现,换言之,年线级别的第一段走势还没有任何完成的迹象,这第一段,完全可以走到6000点才结束。今后十几年,中国股市的辉煌,用本ID走势必完美的原则,会看得一清二楚。该原则无论是对年线还是1分钟线,都一视同仁,这就是缠中说禅技术分析理论厉害之处,这叫大小同杀,老少咸宜。

--------

按照博主的话,目前中国股市自从诞生以来,目前只产生了第一个年线级别的中枢,按照中枢定义,这个年线中枢必然由三段季度中枢构成,这在季度图上将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由三段季度走势构成的年中枢。

因此以下的上证指数实例将以季度K线图表的实际走势来图解,刚好也便于分析由月线走势构成的季度中枢是如何典型的扩展成年度中枢的,其它任何级别的扩展也可以依次类推。

下图1是一个没有加注释的上证指数季度图的实际走势,新学习的朋友可以打开行情软件的季度图对照来看,如果你的软件没有季度图,可以下载例如同花顺等行情软件来看。

图1 上证指数诞生以来季度K线图的实际走势

下图2是对图1进行了相关中枢注释的上证指数季度图图解,图解中符号含义已经列在前面的说明中,

图2 对上证指数季度K线图走势的中枢注解

下面就对上图2中上证指数季度图每一段的走势进行简单描述分析:

(因为没有标注时间横坐标,大家应该打开行情软件对照上证指数季线图才能更好的理解每一段走势的过程) 

从1990年12月-1992年第2季度,一个最初的月线或月线以下上升走势断完成。

1992年第2季度-1994年第3季度,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仍然可以看出由图2第1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月线走势构成第1个季度中枢,这第1个季度中枢的高低点和最高最低点分别用QZg1、QZd1、QZgg1、QZdd1进行了标注。这四个端点的指数分别为QZg1=1429.01 QZd1= 386.85 QZgg1=1558.95 QZdd1=325.。

1994年第3季度-1996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都属于在 [ QZg1,QZd1 ]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里面的延伸。

1996年第1季度-1999年第4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有先后两次的离开又返回[ QZg1,QZd1 ]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虽然也构成由图2第2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的"类似季度中枢",但是这个"类似季度中枢"因为与第1个季度中枢 [ QZg1,QZd1 ]有重叠区间,因此仍然只能算作第1个季度中枢的走势延伸段。

1999年第4季度-2002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也是先离开第1个季度中枢然后又返回,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从2000年第3季度-2002年第1季度之间三段构成的第2个季度中枢区间 [ QZg2=2114.52,QZd2=1874.21 ],其区间与第1个中枢区间[ QZg1=1429.01,QZd1=386.85 ] 完全不重叠,因此为第2个季度中枢。但是显然这第2个季度中枢的最低点QZdd2=1339.20与第一个中枢的中枢高点和最高点都有重叠区间,满足前后两个相邻中枢扩展成更大级别中枢的条件。

这样相邻两个季度中枢就扩展成为年线中枢,这个年线中枢的第1段就是从1993年第1季度-1994年第3季度,显然这一段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包含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但是根据博主最新课程35当中的分解办法,完全可以把从1991年开始直到1994年第3季度都看作是年线中枢的第一段,这样的第一段显然就是包含第1个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

同理,年线中枢的第2段就是从1993年第3季度-2001年第2季度,这个第2段同样是一个季度走势,其中的季度中枢就是由图2中第2个红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1997年第2季度-1998年第3季度),而这个所谓的年线中枢的第2段当中的季度中枢在中枢扩展之前只是第一个季度中枢的中枢延伸段。

接下来的年线中枢第3段自然就更容易理解了,年线中枢的第3段就是从2001年第2季度-2005年第2季度,整整被大家称为熊市的4年。显然,图2当中第3个绿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2002年第1季度-2004年第2季度)的就是这第3段季度走势中的季度中枢。

这样整个构成年线中枢的3段就是由图2当中蓝色虚线构成的三段,年线中枢的区间是[ YZg=1558.95,YZd=998.23 ] ,年线中枢最高点与最低点构成的区间是[ YZgg=2245.42,YZdd=325. ] 。

而2005年6月30日以后的走势自然就是直到现在的离开年线中枢的走势段,这个走势段按照博主原文的话和我前面的分析,至少要有一个季度中枢出现才可能进入第2个年线中枢的走势3段,而目前连一个月线中枢都还没有出现,仍然处在周线中枢的形成过程当中,因此中国的牛市按照博主的理论,至少是从最大概率来讲是没有任何可以担忧的。

至于,2005年6月30日以后到目前的走势分析下次有时间可以继续引用博主的原话进行图解分析。

 

关于第3类买卖点的一个疑惑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

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

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疑问问题:

请问,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与第3类买卖点定理是一回事吗,如果是等同的,那么次级别盘整(盘整背驰)离开+次级别盘整(盘整背驰)回抽不破中枢高点ZG应该也不能叫做第3类买卖点吧。

如果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与第3类买卖点定理不是等同的,是不是意味次级别盘整(盘整背驰)离开+次级别盘整(盘整背驰)回抽不破中枢高点ZG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第3类买卖点呢?

针对上述疑问,我特别制作了一个与该疑问相关的示意图(见下图1),下图1当中,所有红色粗体线段为30分钟级别走势,蓝色线段为5分钟级别走势,三条黑色虚线作为指示各线段端点价格高低的辅助参考,此外,假设A1A2、A2A3、A3b0这三段的每一段都为只有一个30分钟中枢的盘整走势。

图1

 

请问,从A1到b19是一个日线上涨趋势吗,如果是,那第1个日线中枢的3买点是在哪一线段之端点,还是根本没有第1个日线中枢的3买点。

1分钟图表中实际走势的中枢级别和中枢扩展判定方面的问题请教

请问博主:

对于前后两个相邻中枢波动区间有重叠的情况,是已经确定构成了中枢扩展,还是只是满足中枢扩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特别是炒股第36课提到可以在当下进行重新最优组合的问题)

例如对于下图1(为600151在5月18日从13.07到收盘时1分钟图表的一个截图),d1=g2,假设是一只新股从上市交易开始的1分钟图表走成图1中从18.59到18.03的这样一段走势,那么这段走势是什么级别的呢,是1分钟级别的盘整、趋势还是已经确定扩展成了5分钟级别中枢呢?

按照我自己目前学习中枢的理解,d1, g1, d2, g2四个端点构成的三段重叠(d1=g2)构成第1个1分钟中枢,区间为 [ d1, g2 ];其后包含d3, g3, d4, g4的重叠三段构成第2个1分钟中枢,区间为[ d3, g4 ],与第一个中枢区间[ d1, g2 ]不重叠,但是与第一个中枢区间的最低点d2有重叠,满足扩展成5分钟中枢的条件,

这也是我通常的理解分析方法,但是无法判断当下是进行到g4、g5、g6,还是具体哪个端点就一定构成了级别扩展,如果是,扩展后的中枢的三段又具体如何划分。

如果把包含d6, g6, d7, g7的重叠三段看成第2个1分钟中枢,似乎是构成1分钟趋势,不过从d3到g7累计超过9段,也不符合1分钟级别

当然还有一种分析是d1点根本不是从18.59跌下来的最初1分钟次级别的结束点,那整个分析又得重来啦。

以上就是我对中枢级别判断和扩展理解方面经常会疑惑的问题,所以能否请博主结合我的截图分析一下假设以该图18.59为上市交易的起点到18.03这段走势过程的中枢级别、中枢延伸和扩展的情况,相信一定对我们学习你的中枢理论有很大帮助的。

此外图1中,如果走势发展到g4点出现,也就是两个相邻中枢出现波动区间重叠以后,那么其后在当下依次出现的从d5到g7的各点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当下分析和判断,虽然36课程有讲到过结合律在当下的应用,但总觉得不容易把握,特别当3买卖点出现与中枢最高最低点有重叠后,走势会有很多类型变化。

图1 

缠中说禅亲自图解中枢-一个实际走势当下的精细分析

转载绪言:

对于股票600151从5月18日13.07到5月18日收盘时1分钟图表的实际走势(参考下图),博主在子夜时分不辞辛苦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了在当下如何一步一步判断中枢形成和演变的过程,真是令人感动。看不懂博主文字叙述的朋友可要注意了,这种类似课堂面对面的授课形式估计机会不会很多,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潜心研读了。

由于sina博客版面的缘故,课程54的图表可能不是特别清楚,本人把博主原文与我截取制作的清晰原图转载如下,供大家研读参考。

---------------------------------------

教你炒股票54:一个具体图形的分析 

缠中说禅 2007-05-24 00:22:03 

今天本不该说股票,连续两天都说股票也太浪费资源,不过回帖里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所以有必要回答一下。今天等着看足球,十分无聊,上网419,还不如把这帖子给写了,先贴出来,让等看球的先消耗点无聊的时间。 

注意,看下面分析之前,不能太饿也不能太饱,不能太兴奋不能太不兴奋,否则一定晕。由于一般的图都没有这么复杂,所以看完之后千万别信心受到打击,而是应该信心百倍,知道只要精通本ID的理论,这么细微、古怪的图,都可以当下精确分析并指导操作,从而对本ID理论关于走势的绝对把握性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后面就是要多看图,多磨练的问题了。

如果概念不清,看到这样的图,基本都要晕头转向。好了,大家开始深呼吸,放松脑筋,别抽筋了。

 

这图有个条件,就是d1=g2,d2=g4。其实这条件有还是没有,并不影响分析,但有这些条件,就会增加分析的难度。这里,就从18.59元作为起点(设为g0)开始分析。

昨天刚好谈到,当你以某级别分析图形时,就先假设了次级别是线段。这图里,除了最后一个,其余每一个dngn、gndn+1都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所以都可以看成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

我们就从g0开始,当下地进入图形中。显然,当下走到g1时,由于只有两段,所以不形成任何中枢,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分笔操作者,那么g1就构成一个第二类卖点了。当走势发展到d2时,一个1分钟级别的中枢就形成,区间是[d1,g1]。后面出现的线段,就要以该区间来决定是中枢震荡还是第三类买卖点。由于d1=g2,那么d2g2这段就属于[d1,g1]中枢的震荡。而到d3g3这段,显然已经不能触及[d1,g1],所以g3就是第三类卖点。当然,如果前面d1>g2,那g2就是第三类卖点了。

其实,由于d1=g2,所以当行情发展到d3,就可以当下地用结合律对走势进行多样性分析。这时候,有如下等式: 

g0g3=(g0d1+d1g1+g1d2)+d2g2+g2d3=g0d1+(d1g1+g1d2+d2g2)+g2d3

括弧里的是中枢。在后一式子看来,该中枢就是[d1,g2],也就是一个价位,这时候,也并不影响前面关于g3就是第三类卖点的分析。而这种分解,比较符合一般的习惯,所以是可以采取的。

显然,以MACD辅助判断,力度上,g1d2>g2d3>g3d4,相对来说,后者都是前者的盘整背驰。当然,在1分钟图上,这种背驰都没有什么操作意义,但如果是日线、甚至年线图上,就有了。

分解图形,有一个原则是必须知道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必须有次级别的走势连接,例如,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这样的分解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括弧中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没有次级别的连接。

当行情当下走到d4点时,根据上面的原则,无非有下面两种可能的分解:

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d4g4是盘整背驰后的正常反弹,针对上面第一种分解,这只是第三类卖点后向一个新的同级中枢移动或形成更高级别中枢的一个中间状态,g4d5这段也是;针对第二种分解,由于g4=d2,所以d4g4是(d2g2+g2d3+d3g3)的中枢震荡,d5g5这段也是。

有人可能要问,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哪种分解?其实,哪一种都可以,但第一种,由于在中间状态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所以对短线操作指导不足,而第二种,由于是中枢震荡,操作起来就指导明确了,所以从方便操作的角度,就可以用第二种。这就是反复强调的分解多样性的好处,一般来说,对于具体操作,一定要选择当下有明确意义的分解,例如是中枢震荡的,或有第三类买卖点的,但一定要注意,所有的分解必须符合分解的原则,否则就乱套了。

对于第二种分解,d5g5这段属于中枢震荡,但对于第一种分解,d5g5这段就有了一个重大的意义。因为那种第三类卖点出现后的中间状态,在d5g5这段出现后就彻底消除了,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就给确定了。具体如下:

g0g5=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d4g4+g4d5+d5g5)}

三个小括弧里的1分钟中枢重叠构成了大括弧里的5分钟高一级别中枢。中枢的区间是[d2,g5],注意,这时候,就要把1分钟的走势当成线段,小括弧里的都是线段,高低点就是这线段的端点。这样一来,后面的走势就十分简单了,例如,g7就是一个第三类卖点(d7g7,其中2、3根K线有一个较大的回试,然后有5、6两个小十字星停在该区域,由此就知道这肯定构成1分钟中枢了,也就是内部可以画出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三段来,当然,具体的如果有1分钟以下图看就可以把握,特别对于级别大的图,这些时候都可以看小级别的图去确认,如果经验多的,一般看到这种情况,不用看小级别的都知道这么回事情。)

按照第二种分解,相应的5分钟中枢要到g6点才完成,这样g0g6=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d4g4+g4d5)+(d5g5+g5d6+d6g6)}

相应的5分钟中枢区间就是[d3,g5],在这种情况下,d7g7也是一个中枢震荡,但不构成第三类卖点,因为不符合条件。(为什么?本ID写了这么多,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当成作业请各位回答。)

注意,并不是说一定要形成该级别第三类卖点后才能大幅度下跌,完全可以用该级别以下小级别的第三类卖点就突破中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只要足够长时间,该级别的这第三类卖点一定会出现的,当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个卖点离中枢很远的位置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该卖点后一定继续向下。而上涨的情况相反,第三买点后一定继续向上,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600477在20070409日这个小级别的第三类买点,这买点离2月分的中枢很远了,但依然有效,而且还是在这么大监管的条件下,本ID的理论继续发挥作用,为什么?因为那些监管并没有破坏本ID理论成立的两个最基本的前提。还有的可以看600837在20070206的例子。至于暴跌的例子,现在很难找到,老一点的投资者应该都记得庄股跳水后,第一次反抽后再继续更大幅度下跌的例子,那就是第三类卖点。

必须注意,在这种大幅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一个小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就足以值得介入。例如对一个周线中枢的突破,如果真要等周线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那就要一个日线级别的离开以及一个日线级别的反抽,这样要等到何年何月?因此,一个30分钟甚至5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都足以介入了。但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种小级别的大幅突破必须和一般的中枢波动分开,这种情况一般伴随最猛烈快速的走势,成交量以及力度等都要相应配合。这种操作,如果理论把握不好,有一定风险,就是和一般的中枢震荡搞混了,因此理论不熟练的,还是先按最简单的来,例如对周线中枢的突破,就老老实实等周线的第三类买点。注意,第三类卖点的情况,即使理论不熟练的,宁愿按小级别来,因为宁愿卖早,决不卖晚。不过,对于大级别中枢来说,如果还要等到第三类卖点才卖,那反应已经极端迟钝了,那第一、二卖点去哪了?市场里可不能随地睡觉。 

还有一种极端的例子,就是大幅度的中枢震荡,例如5分钟的中枢在10000元,最极端的,甚至可以次级别以下震荡到0.01元,又拉回来,即使连续跌停到0.01元,然后连续涨停到100000000元,再跌回来10000元,这也是5分钟的中枢震荡。当然,这么有病的例子也只能是理论中的,但由此可见本ID理论的涵盖面之广。所以中枢震荡的操作,一定是向上时力度盘整背驰抛,向下力度盘整背驰回补,而不是杀跌追涨,否则真出现这么有病的情况,那就真有病了。

关于追涨杀跌,如果在中枢震荡中,一定死定。但如果是在第三类买卖点后,却不一定,因为中枢的移动,并不一定恰好就是你买卖的位置就结束了,就算是,后面也还有中枢震荡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涨杀跌,也有活的机会,但这都不是长远之计,为什么有好好的第三类买卖点不用,一定要追涨杀跌?就算是追涨杀跌,也可以利用小级别的买卖点进去,为什么一定要瞎蒙?

回到上面的两种分解,其实这两种分解对于g7点来说,结论是一样的,而从MACD辅助看,这种两次拉回0轴都冲不上去的走势,而且第二次红柱子还面积小了,这种情况也预示者后面有麻烦。但多种分解,其实并不是什么麻烦事,反而是相互印证的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再次强调,分解必须符合规范,不能胡乱分解。

按严格标准说,如果你能熟练地,无论任何图形,都能当下快速地按以上标准来分解并指导操作,那么对于本ID理论的学习,就大致可以小学毕业了。不过这样可能对信心不足或学习时分析能力比较一般的人打击过大,所以为了鼓励大家,本ID决定向教育部门学习学习,也来一个扩招,达到这种水平的,都统一发本科毕业证书,又鉴于最近北大已经堕落到连孔男人、李男人之流都可以教授教授了,所以决定毕业证书都统一成北大牌的,一律免费,这样大家应该可以放心学习了。

废话少说,本ID要去夜宵夜宵,然后看球看球。

教你炒股票62:分型、笔与线段

标签: 缠中说禅 教你炒股票 

在宾馆里闲着等着10点开始的,半个小时,找个面首来面首有点时间紧张,还不如给各位写个主贴,来个课程,耗费一下各位周末的时间。

瞧了一下,有位叫石猴的网友写了帖子来解释什么是线段,他的理解还行,但不够严密。其实,本ID的线段是可以最精确定义的,本ID的理论,本质上是一套几何理论,其有效性就如同几何一般,本ID理论当然有失败不严谨的时候,但这前提是几何的基础失败不严谨,不明白这一点,就不明白本ID的理论。这里,就把本来是后面的课程提前说说。 

下面的定义与图,都适合任何周期的K线图。先看图中的第1、2,图中的小线段代表的是K线,这里不分阳线阴线,只看K线高低点。

像图1这种,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本ID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图2这种叫底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看不明白定义的,看图就明白了,这么直观都不明白,那去和孔男人为伍吧。

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了几个就不是了。而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但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地方要分清楚,因为结合律是必须遵守的,像图3这种,顶和底之间必须共用一个K线,这就违反结合律了,所以这不算一笔,而图4,就光是顶和底了,中间没有其他K线,一般来说,也最好不算一笔,而图5,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K线。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

当然,实际图形里,有些复杂的关系会出现,就是相邻两K线可以出现如图6这种包含关系,也就是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处理,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K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而图7,就给出了经过以上处理,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中,三相邻K线之间可能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其中的二、四,就是分别是顶分型和底分型,一可以叫上升K线,三可以叫下降K线。所以,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注意,这里的上升、下降K线,不一定都是3根,可以无数根,只要一直保持这定义就可以。当然,简单的,也可以是1、2根,这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就可以。

至于图8,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而图9,就是线段破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有人可能要说,这怎么有点像波浪理论,这有什么奇怪的,本ID的理论可以严格地推论出波浪理论的所有结论,而且还可以指出他理论的所有不足,波浪理论和本ID的理论一点可比性都没有。不仅是波浪理论,所有关于股市的理论,只要是关系到图形的,本ID的理论都可以严格推论,因为本ID的理论是关于走势图形最基础的理论,谁都逃不掉。

不能再废话了,下面车来了,开始,大家也去吧。

线段划分当中的顶与底判断疑问

请问博主:

下图由9笔构成的走势,在第9笔出现之前,5满足线段顶分型条件,可以看作线段的结束点,但是第9笔出现之后,由于存在包含关系,8不满足线段底分型条件,似乎5又不能作为线段的结束点

所以想请教博主,下图到底是一个线段还是2个线段,困惑好久了,是不是也存在线段暂时的顶或者底可以修改的问题.

非标准线段及其线段划分当中处理包含关系的疑问

请问博主:

下图由17笔构成的走势,是不是已经构成3个线段,如果是,那么5和14应该是第2线段的开始和结束点吧。根据课程71中说的"在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那么对5到14之间向下的笔进行合并处理的时候,合并的方向是如何的,因为n与n+1进行合并的时候,需要根据非包含的n与n-1之间的方向来确定合并后的高低点。

如果5-14为一线段,那么这种结束点不是线段区间最高或者最低点的非标准线段的情况还有那些,可不可以抽空完全分类一下,如果是可以进行完全分类的话

还有,如果5的位置改为与3价格相等的5'的位置,那么0-17又该如何划分线段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