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年级九下语文课程纲要 文档 (2)
2025-09-26 04:14:33 责编:小OO
文档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XX中学

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新授课+复习课)

授课教师:九年级语文老师

日    期:2012.2.6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120课时

授课时间:

九下课文 32课时   

第一轮复习     35课时 

 第二轮复习 33课时(积累和运用)8课时 (现代文阅读)9课时

(古诗文阅读)8课时   (写作)8课时       

第三轮复习   20课时    

(一)课程总目标

新课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包括新诗、小说、散文和戏剧)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新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

3.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诗、文基本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文语言,背诵优秀诗文50篇。

6.能主动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7.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能够写出富有文学色彩的文章。

复习目标:

(1)在深入研究新大纲、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并结合复习的内容,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得出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最终提高中考成绩。 

(2)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3)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学习新课阶段 (第1周至第5周,约32课时)

二、全面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第6周——第9周  约35课时):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全面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加强基础。语文中招试题在逐年增加难度,但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是根据11年中招试题,要加强基础字词,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等。

2、阅读名著,关注细节。名著是中招必考内容之一,分值为5分左右,而且要求学生确实认真阅读,出题是注重考察细节,不再是只考查大概情节、主要人物等,根据这一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名著,更要考试的意识,在看名著时可以从出题人的角度入手,关注可以考查的细节,提高阅读的时效性。

3、重视文言文复习,课内外并举。整张中招试卷只有古诗文有明确的范围,文言文的阅读的整篇或相对的语段为主。根据考查的内容过好“四”关:1、 过好背诵默写关2、 过好文言实词关3、 过好重点语句关4、 过好课外迁移关。一定 要将文言文复习到位、全面,争取不失一分。

第二阶段(第10周——第14周 约33课时 ):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第一章:积累与运用

考点中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集中凸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汉语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积累水平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能力探究问题的水平。

1.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 正确书写汉字。

3. 根据语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

 4.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仿写、扩写、续写、缩段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

 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的作品知识。

  8.正确默写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9.对浅易的诗歌进行初步的鉴赏。

10.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根据《新课标》7-9年级段口语交际要求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第二章: 现 代 文 阅 读

一、考查重点:

主要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其中整体感知、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要占较大比例,信息筛选,评价能力等题目所占比例相对小些。

二、题型探究:

全部采用主观题,不用选择题。主观性题型主要有:

  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能品味、揣摩语言,理解特定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同时探究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内容概括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用简洁语言概括。拟标题,概括段落大意。

  信息筛选题。要求考生阅读根据题意筛选有关信息。

  体验感悟题。

  批注鉴赏题。

三、复习建议:

1、 精选阅读材料,力求举一反三;

2、 梳理常见考点,明确考试目标;

3、 提供支持材料,整理相关知识;

4、 精析经典题目,指导答题技巧;

5、进行仿真练习,检测巩固提升。

第三章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重在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查漏补缺。

(一) 用心把握中考语文命题依据

(二) 用心把握11年河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特征

二、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课内外并举

文言文的阅读的整篇或相对的语段为主。

根据考查的内容过好“四”关:

1、 过好背诵默写关2、 过好文言实词关3、 过好重点语句关4、 过好课外迁移关

第四章 作文训练

在这一阶段,要对写作在进行专题指导,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结构等都要展开专题学习,力求达到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写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第三阶段(第15周以后  约20课时)中考摸拟,查漏补缺,个性提升。

(1)解题模式训练。

  (2)模拟考试训练。

   (3)、考试方法训练。

   (三)课程实施方法

1)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4)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6)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四)课程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按单元进行复习、检测,及时反馈。

3.试卷测试:卷面组成部分包括(1)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现代文阅读分析;(3)古诗文鉴赏;(4)作文

4、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进行动态记录和跟踪,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附评价表格1-2)

检测档案

检测内容得分或等级自评时间掌握得较好的

方面

不足及原因

如何提高

作文成长档案 

自评时间

  篇名

等级

   优点或进步

      不足及原因

教师评价自评或他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