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秦商史同构中的上古族群谱系
2025-09-26 04:12:44 责编:小OO
文档
秦商史同构中的上古族群谱系

2013-07-03《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洪军

  【核心提示】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印证以考证古代历史文化的二重证据法,使古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清华简《系年》保存了大量古史的珍贵资料,又多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相吻合,其对古史研究,尤其是秦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印证以考证古代历史文化的二重证据法,使古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清华简《系年》保存了大量古史的珍贵资料,又多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相吻合,其对古史研究,尤其是秦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人“东夷说”

  由于史料的严重缺失,有关秦国的诸多历史问题晦暗难明,特别是秦人族源等研究也因此陷入困局,学者倡导的“东夷说”、“西戎说”都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清华简《系年》的发现,为“秦族东来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支持,真正解决了秦人族源以及礼俗等问题。

  清华简《系年》载,周成王伐商,杀禄子耿(即武庚),蜚廉东逃于商盖,成王伐商盖,杀死蜚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圉,“是秦先人”。三监与武庚的叛乱,历史多有记载,在此不赘述。秦之先祖原本生活在山东的嬴或秦一带,和其他嬴姓族群,如郯、莒等比邻而居。伯益佐禹治水,子孙入夏为官,迁徙居地,出现了“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的情况。“自太戊以下,仲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所谓“多显”的嬴姓诸侯国,就是蜚廉东逃往依的奄、徐、黄、江等参与禄父叛周的东方夷国,也就是《作雒解》所谓“凡所征熊盈簇十有七国,俘维九邑”的大部分嬴姓诸侯国。

  《史记·赵世家》:“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史记·秦本纪》:“恶来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恶来革者即恶来,“早死”实为被武王所杀。结合《系年》的记载可知,周人平定包括商奄在内的诸多嬴姓国和武庚的叛乱之后,将商奄之民做了如下分割:奄君被迁徙到了齐国的薄姑之地;一部分商奄之民分给了鲁国,令鲁“怀柔之”;另一部分商奄之民,这里包括蜚廉的孙子女防,被周人远徙到了甘陕一带,为周人保卫西部边陲,这一部分西迁之民就是《系年》所说的秦人的祖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相互印证,秦人“东夷说”遂成为定论。

  殷商和秦同族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认为:“少昊金天氏帝挚,其实当即是契。古挚、契同部。挚之母常仪,契之母简狄,实系一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认为帝俊、帝喾、舜是一人,即太昊;帝喾之子挚、舜之子商均及“帝立子生商”──帝喾次妃之子契,也是一人,就是少昊。总结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嬴姓之祖少昊挚,就是简狄吞鸟卵生的契,即《长发》“帝立子生商”之商。

  《秦本纪》载:颛顼的裔孙女修,吞食玄鸟卵,生子大业。女修是嬴秦的初祖,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是为栢翳,赐姓嬴。这就是嬴姓的由来。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秦、赵宜祖少昊氏”,从少昊氏以鸟名官和玄鸟陨卵生秦之先的神话传说来分析,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颛顼和少昊又是什么关系呢?《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孺有养育之意,即少昊在东海之外大壑养育了颛顼。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颛臾(颛顼),风姓也,司大皞之祀。风,甲骨文作凤,和金乌崇拜有关。太昊之佐勾芒神,就是太阳神。《海外东经》:“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无疑保留了太阳崇拜的痕迹。陈梦家认为,少昊是太昊之子。而少昊又养育了颛顼。太昊、少昊、颛顼,从鸟崇拜的神话分析,无疑是同一族团的不同分支。

  《系年》所谓的“商盖”就是商奄,也就是《史记·周本纪》、《书序》提及的周公多次讨伐的奄。奄为商人的旧都,所以称为商奄。顾颉刚说:“奄为商的旧都,其在商末,当为商王族的支子所封之国,故称之曰‘奄侯’,又称之曰‘商奄’。”也就是说,商盖,或曰商奄,原本是商人迁居的都城之一,商奄之民是商族的支族。商人的后裔禄父以及少昊的后裔嬴姓诸国联合起来叛周,也就有

了血缘关系的支持依据。“秦之先”为殷商的支族;秦人嬴姓,为少昊族的后裔,殷商与嬴秦本是同根生,从而得到文献的证明。

 

  少昊西迁

  少昊,或作少皞,是东夷族具有神话色彩的始祖神。袁珂《古神话选释》说:“神话里的少昊,本来是一只猛悍的鸷鸟,在东方海外的穷桑建立了一个鸟的王国,百鸟都是他的属臣。”

  《大戴礼·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战国晚期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是普遍为人所接受的成说,其中,并没有少昊的身影。而《吕氏春秋》中则出现了少昊,并加入了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即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承袭了《吕氏春秋·十二纪》之说。孟秋之月,“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始用行戮”。“始用行戮”意为整顿司法、治狱刑杀,就是后世所谓的秋决犯人。少昊被称作刑官,即本此义。“蓐收”即少昊氏四叔的该,为金正。《淮南子·天文训》载:“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显然,少昊被安排为西方之神,五行之中西方为金,故少昊又称金天氏,由东夷的始祖神一跃成为西方的主宰神——白帝。

  祭祀白帝少昊是从秦人开始的,秦人原本游居于汧渭之间,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始封居城邑。周幽王遭犬戎之难,秦襄公率兵勤王,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封为诸侯。《史记·封禅书》记:“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根据血缘社会形成的王权继承的原则,秦继承的是少昊氏的血统,“自以为”本身就是对自身来历的一种揭示。随着《系年》的发表,商奄之民为“秦之先”史料的出现,“自以为”的重要性彰显出来。文献证明,虽然未曾道及,秦人是熟知自身迁徙历史的。随着商奄即秦人先祖的西迁,嬴姓的这位具有神话色彩的始祖,也开始了由东夷而“西戎”在时间上以及文化上的长期迁徙。直至秦人建立诸侯国,祭祀自己的先祖,少昊才出现在周人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十二纪》带有政治意图的强化,少昊的帝王身份、政治影响具有了文化的穿透力。秦人统一六国之后,少昊的影响逐渐深化,被普遍接受。

  古辰国的源流

  东夷的古辰国是深受殷商文化影响的居住在环渤海及朝鲜半岛的古老部族,商汤建国之前即已存在。商亡之后,箕子出走朝鲜,禄父反周失败亦逃往北方,因为是同一种族,故有往依之举。后来的“三韩”就是在古辰国地区发展起来的。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迁居商丘,主辰,故辰星为商星。宋为商人的后裔,武王封之于“阏伯之墟”,即大辰之虚。辰星即大火星。以现存史料考之,辰国,或曰商国,即便不在商丘,也应该在中原地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古辰国却出现在朝鲜半岛。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谜底:“朝鲜者实商代发祥地也;殷亡以后,箕子建国于此,必其地本为商之故居。”又说,契之子昭明就是夫余始祖神朱蒙,又称东明王。昭明之子曰相,“相承父业,其疆土及于海外,海外者朝鲜半岛之渤海也”。翦伯赞结合出土文献的考古学证据,说:“自山东半岛沿渤海而北以至朝鲜半岛,都是属于古辰国的领域。”这就是说,朝鲜半岛的古辰国是商人后裔建立起来的,从鸟生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相通性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