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考点三补写句子教学案
2025-09-26 04:33:14 责编:小OO
文档
考点三 补写句子

补写句子这道题的考查目标,是表达连贯;如果从阅读理论的角度来看,它是在考查语境的与提示作用;如果从思维规律来看,它毫无疑义是考查人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考查的都是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它受到高考命题组专家们长久不衰的青睐。

试题选文以说明文为主;行文结构一般有3种形式:总分(总—分、分—总或总—分—总)、承接、并列;常见句间关系有7种: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说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承接关系、假设关系。

分清类型,把握关系,运用

流程,巧解补写句子题

一、分析语段特点

补写句子的命制就是命题人预先选好一个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语段,人为挖去几个空格。所以,厘清语段的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一)3大常见结构类型

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起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意,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束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由此形成了内部结构的总分关系(总分结构又可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除较为常见的总分关系外,还有承接、并列等关系。

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典例1 (2019·全国卷Ⅰ)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_①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_②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_③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解析 ①处,联系上文可知,人们压力增大时,脂肪细胞会增加,会导致肥胖。由“所以”一词可知,这里应填入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根据下文“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可知,这里应填“压力”与“肥胖”相关的内容,此处应该补出的是“压力与肥胖有联系”。②处,联系上文“如果打破节律”以及下文“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与“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相对的句子,所以可以补出表达“本来应该是低谷时”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下文“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这里应填压力产生的时间。

答案 (示例)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

2.承接式

各段落层次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

典例2 (2019·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_①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_②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_③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解析 ①处,前一句开始分述,“一种叫……”,故此处应接上文语意分述第二种,即“另一种”;从下文“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可知,另一种酶是“乙醛脱氢酶”。据此,可补出“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结合上下文可知,②③处内容相关,互相照应,是对“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的进一步解说。②处,根据上文可知乙醛脱氢酶“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将影响乙醛的分解,故可以补出“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之类的句子。③处,上下文介绍“酒量小”“酒量大”人的不同表现:“酒量小”的人因“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而“脸红、心跳加速”,那么酒量大的人则会因“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而迅速将乙醛代谢。故此处应补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之类的句子。

答案 (示例)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3.并列式

并列式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

典例3 (2013·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_①_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__②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__③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 总体来看,此语段应属于“并列式”结构。整个语段介绍植物的根的作用。第1句介绍一般根的作用。第2句承上句介绍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第3句介绍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的作用、命名。第4句介绍命名的原因。第5句介绍假根的作用。由“这两项”和后文所说“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以确定①处内容应该是“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由“并非……而是……”关联词语所标明的关系,以及下文“它(假根)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可以确定②处内容应是“固定植株的位置”。根据③后“因为”一词,可以确定③和“因为”所引导的句子构成的是因果关系复句,而③就是结果,由因及果,可以确定③的内容是“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二)7大常见句间关系

语段内的句子之间以及句子内部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上为因,一般要求补写果)、递进关系(填写的句子要合理运用表递进的词语,并且前后内容要递进)、转折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前后构成转折)、对比关系(给出内容和填写内容构成对比)等。句子之间往往有一些标志词。

关系类型标志词示 例
转折关系但/然而(2017·全国卷Ⅰ)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2017·全国卷Ⅰ)然而,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究其原因,就是/因此/是因为(2019·全国卷Ⅰ)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2016·全国卷Ⅰ)这是因为花青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解说关系比如/以……

为例

(2016·全国卷Ⅰ)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仅仅……甚至(2016·全国卷Ⅱ)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并列关系并非……而是/既……又/还/也是/还能(2013·全国卷Ⅱ)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固定植株的位置,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承接关系就/从而(2017·全国卷Ⅱ)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想变成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假设关系倘若/如果(2019·全国卷Ⅱ)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则先叶后花。

二、把握解题流程

【即练即悟】

1.(2018·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__①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__②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__③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整个语段的大致意思。从整体来看,语段的中心是植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关系。第①处,前文说植物的生长和三种作用有关,后文说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关键词是“作用”和“温度”,空缺处填入的内容应该把这二者联系起来。第②处,前文说温度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后文说只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关键词是“变化”和“适宜”,据此可以推出此处应填入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内容。第③处,“即”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一句话的解释,根据“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可以判断此处填入的内容是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答案 (示例)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2.(2017·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_①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_②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__③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注意前后文的衔接。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可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可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可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答案 (示例)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3.(2017·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__①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__②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_③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①处根据上文“根深蒂固”“以为”和下文“就可以”可填出“想变成什么颜色”。②处前“其实”表转折,横线处应填写与前面意思相反的内容。③处根据下文“温度和光线”可知前文应为蜥蜴类动物颜色变化需要的条件。

答案 (示例)①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事实并非如此 ③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4.(2017·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①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__②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__③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处是该语段第一句话的总领,考虑后面的分句内容——昼夜和季节上的差别,再抓住后面的关键词“互补性”,可填写“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②处对应它前面的分句,可填写“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③处对应它前面的分句,可填写“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答案 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补写句子

(25分钟 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__①__。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__②__,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 “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使用了对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使用了比喻。“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使用了排比。

答案 C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蓬勃、溢满生机和活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 “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用比喻、排比加强了语气,更能突出呈现出一个浓烈的江南春天的特点。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①                                    

②                                    

答案 ①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②时而低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1分)

去上古的村道,蜿蜒在山岭之间。隔窗眺望山沟对面的岭莽,峰际线婀娜起伏,宛如美人横卧。丛丛翠绿的林带间,掩映着一两家民居,灰朴的基石、褐黄色的板壁和苍黑的瓦背,无一例外地显露出久远的沧桑。偶尔,你会遇到一位挑担老人,身材精瘦,满脸皱纹,走路老成持重,__①__,让你大吃一惊:八十几岁了,还这样挑担有力,你难道不会觉得走进了上古的神仙世界?途中,同伴指着远处一脉山岭,说那是象鼻沟。正向眼下的山沟里斜伸下柔软细长的象鼻,似乎正要吸水,而象头左右两扇圆润丰阔的小山,似两只迎风招摇的象耳,珊珊可爱,让人惊讶这上古的造化。在一片林莽间,一条石板古道斜伸而上,林莽幽深,青苔斑驳。我们停下车,远眺对面气势恢宏的一道道高岭梯田。稻谷已收割尽净,裸露着黝黑的田土,萦绕着淡淡雾岚。__②__,毫不逊于龙脊梯田、哈尼梯田。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反问

C.比喻、拟人、排比      D.拟人、比喻、反问

解析 “峰际线婀娜起伏”使用了拟人。“宛如美人横卧”使用了比喻。“你难道不会觉得走进了上古的神仙世界?”使用了反问。

答案 D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象头左右两扇似两只迎风招摇的象耳的圆润丰阔的小山,珊珊可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 原文句式匀称,读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                                    

②                                    

答案 ①一问高寿几何 ②那种震撼的气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1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地飞翔,或上或下,__①__,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__②__,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在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拟、比喻、夸张、对偶      B.比拟、比喻、反复、对偶

C.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D.拟人、比喻、反复、夸张

解析 “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使用了比喻。“忙碌地飞翔”使用了拟人。“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使用了排比。“千百万人马的呼号”使用了夸张。

答案 C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才是白色的‘雪白’,也才是美丽的花一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 原调的是雪花的白色和美丽,与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语意也更为连贯。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①                                    

②                                    

答案 ①或快或慢 ②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