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2025-09-26 04:30:47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钮曙霞

案例1:

师生携手拓宽课堂教学

案例背景:

今年4月,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结束了,我班的60%的学生已经被高校录取,离开了班级,原本济济满堂的教室一下子空旷了起来,十几个学生稀稀拉拉地坐在教室中上课,热热闹闹的教室一下子冷清了。 上语文课时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们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留心观察之后我发现: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讲时的状态不好,回答问题相当被动。我上课的情绪也开始有点急躁起来,但每年的高三班一到这个时候都有这种状况,我也找不到出路。一次我在批阅学生的周记,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好多同学考走后,上课的内容也一直是总复习,语文课上得沉闷了许多,总想睡觉。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我们的发言已经缺少了听众,缺少了竞争力,而且反复回答那些重复了多遍答案,您不觉得无聊吗,希望老师考虑。”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的语文课这样是不是远离了面临高考学生的要求?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受到了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为什么学生离开高考时间越近,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思考之余,我也积极探索,希望找到出路。

案例描述:

我开始改变高考语文复习的陈旧模式——老师尽量多讲,学生尽量多听。我上课时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多发言,鼓励有创新性的观点。课堂氛围开始活跃了起来,消极沉闷的现象开始消失。

那天,我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复习“赋”和“兴”区分之后,让同学们从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寻找“赋”与“兴”写作手法。在学生懂得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他们很快找到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并指明了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接着又有学生想起杨幂的《爱的供养》的歌词:“把你捧在手上, 虔诚地焚香。剪下一段烛光 ,将经纶点亮。不求荡气回肠 ,只求爱一场。爱到最后受了伤, 哭得好绝望。我用尽一生一世 ,来将你供养……” 王菲的《传奇》中的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学生们不仅找到了相应的歌词,而且还非常喜欢的唱了起来。唱得忘情的热泪盈眶,唱得走调的哇然失笑,引得我和其他学生一起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完全懂得了这种直抒胸臆的方法就是“赋”的写作手法。

在学生复习了“兴”定义,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找到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庞龙演唱的《两只蝴蝶》的歌词:“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亲爱的 ,你跟我飞 ,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又找到了 罗大佑的《童年》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学生完全懂得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学生们边争论边哼唱,你一句我一句,歌声和发言交错在一起,我仿佛听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美妙声音。教室中的热闹繁荣的景象也令我兴奋不已,我的情绪也被激发了起来,思维灵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环节顺利推进。

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也较好,完全摆脱了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沉闷。

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只有这样的基础能力,才能善于把握和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两个基础,才有可能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爱好和兴趣以及生活经验在课堂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我没有很强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这需要师生携手,共同拓宽课堂教学,这样才使学生逐渐消除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语文教学的天地才能越走越宽广,才能走出现代教学的特色新路子。

同时,我也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果一定是不会很理想。而且,我们教师还要珍惜学生的情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让学生聪明灵气、自信又自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各项语文知识的同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和老师一起共同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那么我们教师就不再死守教案,课堂灵活地放开,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师生携手拓宽课堂教学,定会收到意丰硕的效果。

   

案例2

一石击起千层浪

——巧设问题所引发的课堂效应

案例背景

我所任教的是职业学校的高复班,是从职业班中分离出来,有志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为一年后参加“三校生高考”作准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普遍较低,于是我在完成规定教学的课文篇目的同时,经常挑选一些浅显、生动、易懂的文言短文充实课堂教学。其目的一是巩固学生的文言基础;二是培养学生学好文言文的自信心;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堂课上的时文言短文《佝偻者承蜩》,它是一篇浅显,情节生动文言文,教学学难度不大,教学容量很小,故课堂教学基本上采取了自学和教师点拨的方法。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充实学生的文言基础,我穿插了课外阅读语段《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

案例情景

那天我执教《佝偻者承蜩》一课时,穿插了课外阅读语段《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在临近结束的时候,问学生: “学完了这一课外阅读语段,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A 生说: “ 我学会了文中的一些虚词的用法,也知道了 ‘’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不愿承认有病,拒绝看医生是对自己有害而无益的。引申意义是说,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过。拒绝承认错误,拒绝听取别人的批评,将会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A生响亮又流畅的回答,引起了同学的一片赞许声)

B 生说:“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现在的医生动不动就做B超、做化验、甚至是核磁共振。上次我生病就用了很多很多的钱,所以,我很佩服扁鹊,他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B生地回答引来了同学轻声的附和生,我也深有同感。) 

 C 生说:“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 ……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 D的发言后,学生们争论了起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有地陷入了沉思,也有的仍在小声地议论) 

有学生很快说:“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他坐下了,但很快从座位上又站起来,补充说:“如果我们犯了错误,老师不是总能原谅我们,继续对我们好。”(他得语气有点激动,脸色有点发红)

紧接着,一个学生反驳说: “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按扁鹊的水平,他一定知道的。 ”

 又有一个学生说: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有个别学生小声地笑话他说:小财迷又想到钱了 )

…… ,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 我并没有到此为止, 急于下“武断”,而是想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于是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作为本周的随笔,题目就是《假若你是扁鹊 …… 》 

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性的案例是我没有充分估计到的,学生的回答更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课改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我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我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教师自然就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以学生为本,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这个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正是以学生为本,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三、以学生为本,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切勿讳疾忌医的深刻道理。本教学案例,我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学生完成随笔,在作业讲评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生命观教育),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