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2025-09-26 04:28:25 责编:小OO
文档
揭阳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2、《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3、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的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4、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6、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7、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任命,不能世袭②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9、“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下列言论属于加强集权的是(    )

A.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

B.我朝罢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D.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11、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呼。”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12、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  )

①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②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③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④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③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设参知政事③在地方设置通判④元朝设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1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社会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集权的社会

16、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祈盼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7、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的小。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1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19、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2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21、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

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    )

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

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2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4、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公元前452~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26、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7、“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28、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打击犯罪的效果

29、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之后。”这说明(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30、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语)下面表述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

A.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罗马法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材料四: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
清朝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4分)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材料三说明明代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6分)

(4)据材料四分析,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主义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6分)

32、阅读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在雅典,凡是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政治活动来实现。

材料二: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因为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

材料三: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伯利克里时代给担负城邦公职者发放公职津贴,从经济上保证公民对城邦政治的参与。

——以上均引自蒋云芳、胡长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四: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人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

——引自《什么是民主》

材料五:现代民主在对它(指古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扬弃时,并不是否认而是继承和发扬了如主权在民、法治、权力制约、公识等精神,这些都是民主的重要支柱。

(1)据材料一、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三,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和前提。(4分)

(3)依据材料二、四,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局限性。(4分)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意义的认识。(2分)

揭阳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ACCCCBCC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BBCCCDB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ADBCCABCD
二、非选择题

31、(1)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2分)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

(2)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财政权,而且还削弱了宰相的用和司法权。(4分)

(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或一省六部制),中书官是宰相。(2分)原因:中书省宰相权力过重。(2分)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分)

(4)没有。(2分)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5)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影响: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皇权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使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32、(1)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或轮流执政)(4分)

(2)原因: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2分)条件:城邦(或小国寡民的特殊环境)。(2分)

(3)不同素养的公民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的范围有限,妇女、奴隶和外邦人等被剥夺了公民权。(4分)

(4)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或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它所蕴含的民主精神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