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教学设计
2025-09-26 04:10:13 责编:小OO
文档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七七事变”,二是“南京大”。这两目都是重点。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南京大”是无数惨案中的一个典型,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播放有关卢沟桥景点及南京景点等图片或视频,制作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淞沪会战、南京大等史实,分析理解七七事变为什么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中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战初期,中民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爱国将士的战绩和气概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南京大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它是不容歪曲的铁的事实和无可辩驳的侵略罪证,侵略者的暴行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讲述南京大、收集和摘编资料等,揭露日寇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性,认识法西斯、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淞沪会战、南京大。

教学难点:理解卢沟桥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及日本当局否认历史事实的行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法,图示法、视频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有两位小主持人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由请主持人。

(两位小主持人上台,教师播放第一张ppt,同时点击播放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女主持人: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了中国国民首都南京,为迫使投降,日本侵略者在全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惨案。如今,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公然全盘否定南京大,称“南京大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历史的……

(教师继续点击PPT第2张——第7张,播放图片)

男主持人:(根据ppt图片内容讲授)

                  

                 

教师:谢谢两位主持人。听完故事,同学们心情是沉重的,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就跟这个故事有关,请翻到教材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板书标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主持人讲述南京大的故事,利用课件、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活动一:自主学习,预习教材91页内容,完成表格(ppt第9页),并思考:日军为什么要首先进攻卢沟桥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事件时间地点经过意义
七七事变
答案:时间:1937.7.7; 

地点: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

经过:(P86)1937.7.7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严拒。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

意义(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师过度:卢沟桥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是有预谋。

2.活动二:质疑拓展——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ppt展示:日军:由侵略东北到侵略全中国;共两党:西安事变后已经开始合作抗日;:放弃了不抵抗,开始坚决抗日。七七事变是中国历史进入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

3.展示图片:爱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第二十九军英勇抗日的史实。

三 、共赴国难——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七七事变后国共态度

Ppt展示国共发表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战

2.改编红军、游击队

1937年,根据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四、淞沪会战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向上海大举进攻,妄图实现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请大家自学,浏览一下课本页小字部分内容。说说:  

1.什么是八一三事变?     

2.松沪会战中有哪两次著名的战斗故事?     

3.结果如何?

  教师出示淞沪会战形势图、姚子青、谢晋元两位英雄图片

  生: 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八一三事变。松沪抗战英勇事迹:1  宝山县城保卫战中,500 名中国官兵全部壮烈殉国。2  谢晋元副团长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3结果上海失陷,但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五、南京大

活动一:小组交流展示,了解南京大

教师:日本在占领了东北、北平、上海后马上向首都南京进攻。1937年底,日寇占领南京。随后,日军在南京大肆中国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大家记住这个时间: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

多媒体出示南京大的一系列图片及影象资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活动二:质疑拓展

  材料展示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多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来推翻日本教科书的说法,学会用事实说话。)

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回答:

问题1:日本否认南京大、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目的?

(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逃避罪责)

问题2 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事件?

A.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铭记历史,勿忘国耻;B.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展望未来;C.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检测反馈(练习册,学案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点)

7.板书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

3.淞沪会战

4.南京大:1937.12.13

8.总结与反思

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认识到爱国将士英勇奋战的气概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南京大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在课堂导入上设置情境新颖,由主持人讲述南京大故事,利用图片音乐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整个课程学生活动较少,教师讲述过多,学生没有把课程知识内化成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习课程知识使用的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造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