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 知道二月、十月爆发的原因;了解苏维埃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掌握十月的意义和影响 |
过程与 方法 | 对比十月前后的社会状况,理解十月的意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了解十月对中国的影响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了解十月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认识到领袖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
教学重点:十月发生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十月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你知道为什么会爆发十月吗?十月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十月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的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爆发之间的关系。
材料展示:1913年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人均工业产量,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1914—1917年,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时间 | 罢工资料 | 参加人数 |
1914年8—12月 | 68次 | 3.5万 |
1915年 | 1000次 | 54万 |
1916年 | 1500次 | 100万 |
1917年3月8日 | 事件 | 20多万工人、士兵 |
提示: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不断。二月。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或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并存的局面)。
归纳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十月爆发的重要原因)
2.说一说:掌握全国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执行了怎样的内外?
3.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武装不可避免”的原因,理解十月爆发的必然性。
材料展示: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的第一阶段向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困农民手中。
设问: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与图一有何关系?
提示:十月(或彼得格勒武装)。1917年7月,临时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 这引发了彼得格勒几十万群众反战,遭到临时的(七月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十月由此爆发。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十月爆发的原因。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临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反战运动高涨。(3)临时工农运动。(4)临时陷入全面危机,武装不可避免。
目标导学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政权的措施
1.结合十月爆发的史实,说说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概况。
归纳总结:(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2)胜利: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取得胜利。这次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3)建立: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说说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和平法令》发表后的场景
归纳总结:
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项目 |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 |
巩固 政权 措施 | 政治 | 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一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
军事 |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叛乱 | |
经济 |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战时主义 | |
外交 | 废除沙皇和临时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意义 |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说说十月的影响。
设问: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何含义?
提示: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扫除了以沙皇为主的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图解意义】
2.读史料:“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设问:结合的言论,说说十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此话形象地说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以后,这也说明十月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供了斗争经验和政权范例。
归纳总结:十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拓展提升:历史上有关土地的演变
时间 | 事件 | 土地(农业) |
1861年 | 农奴制 改革 | 农奴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赎买这份土地 |
1917年 | 十月 |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
三年国 内战争 时期 | 战时共 产主义 | 实行余粮征集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上交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国家征收粮食时给农民一定的补偿 |
认识 提升 | 1861年农奴制改革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大掠夺;苏维埃实行的土地和战时主义,体现了苏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
列宁说:“战争引发了,制止了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引
发。从二月到十月,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十月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的道路,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