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修改稿)
2025-09-26 04:19:29 责编:小OO
文档
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教案 (修改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鉴赏《乌夜啼》,体会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比、探讨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点及其在中国词坛的承前启后重要地位。

4、能拟写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对李煜词的鉴赏,体会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在,感慨遂深。”充分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李后主在中国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能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对李后主词的鉴赏文章。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虞美人》

2、同学交流:谈谈你听了这首歌后的感受。

3、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4、教师多媒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对李煜的为文与为政作了一个评价……“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板书)(投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二、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

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

“阑珊”——将尽,哀落。

“凭阑”——凭栏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以什么意象来写“寒”?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

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

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     寒

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3、品读与探讨3(P.57)

[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 “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 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5、教师小结:

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三、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 》(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

明确阅读方法:1、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3、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5、拓展理解(举一反三)。

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

1、林花(谢)——匆匆,寒雨、晚风——残忍, 胭脂泪——留念,水长东——人长恨

2、关键词语、意象

林花(谢)——怀念

寒雨、晚风——无奈、凄苦      

胭脂泪  ——留恋

水长东  ——长恨

[“ 恨”: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讨论,哪种理解好?

“遗憾”好,人生充满了遗憾,就像林花悄然凋谢,江水日夜默默东流一样,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就像刘诗《西塞山怀古》说的那样:“人世几回伤心事,山行依旧枕寒流。”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诗一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怨恨”好。好景短暂,就像林花匆匆凋谢;相见无期,几时重;国家灭亡,沦为阶下囚,失去昔日的地位、富有、享受,失去了自由,能不怨恨吗?

(诗无达古,只要紧扣文本,紧扣词人的身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寒”,“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仅仅写的是词人生理感受,还刻画了词人心理的伤痛。像“小楼吹彻玉笙寒”,写怀远的闺中少妇,思念远人却不能相见的心寒。]

3、思考“品读与探讨2” 《乌夜啼 》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四、拓展延伸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1.初过:刚刚完毕。2、沉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3、丁香颗:颗,花蕾。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此处为舌尖的代称,4、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破:张开。5、裛(yì,四声):沾湿。殷:深红色。可:可以,适宜。6、旋:又。香醪(láo二声):美酒。涴(wò四声):污染。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无那(nuó二声):无限,非常.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吐,疑误.

引导学生题材、手法,赏析、比较、地位(见投影)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上片写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神态.

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去.

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五、总结谈话

1、李煜前期词作与花间词一样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 绮丽,婉转缠绵。但不似花间词绮糜香艳,用语清新、自然。如前所提及的《一斛珠》,全篇词作格调不高,只是描写美人之态。但描写生动,所用多口语,直白浅露却富有情趣。把女子的媚态、闲情写得淋漓尽致。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投影:

前 期

宴乐闲愁,艳情香软  风格柔美,婉转缠绵

后 期

怀念故国,感伤往事  风格沉郁 凄怆悲凉

2、对花间词的小结:(见课本P.52.)

六、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声中的李煜词。

1、乌夜啼;2、破阵子

七、作业:

搜集李煜的词,根据所学的他的词,谈谈你对李煜词的理解,并作简要的评价。500字左右。

八、教后笔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