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2025-09-26 04:18:23 责编:小OO
文档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①粉质粘土(Q4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②圆砾(Q4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层为主要含水层,③强风化泥岩层为次要含水层(岩层裂隙水),④中风化泥岩层为相对隔水底板。场地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径流的补给。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相应水位标高~,水位年变幅约米,地下水由北向南径流。

三、施工部署

(一)人员部署

项目部组织机构

序号岗位人数备注
1项目经理1孙晓勇
2技术负责人1张龙圣
3施工员2付荐礼、陈思山
4质检员1马正宝
5安全员2张兆祥、马永刚
6材料员1杨喜存
7资料员1金仲蓉
8预算员1丁宁
(二)监测管理程序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三)测量检测部署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配置经纬仪、水准仪、大钢尺等检测仪器设备,按规定进行检定、周检和对比校核,使之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并持续保持受控状态,保证计量、检测的准确性,为确保工程质量打好基础。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1水准仪DS321
2经纬仪JTD212AL1
3钢尺100m2
4塔尺2
四、深基坑监测要求

(一)监测要求

1、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2、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3、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4、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二)、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基坑类别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

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
一级基坑353
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

  1)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 开挖深度大于10m;

  3) 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三)、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

由施工员复杂监测数据的采集,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每周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监测方法

基坑工程的现场检测应采用仪器检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监测仪器及要求

经纬仪(JTD212AL)、水准仪(DSZ-32)。监测仪器必须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二)巡视检查

肉眼观察是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主要观察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的工作失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

(三)监测点的布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米,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由于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基坑共布置14个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基坑开挖过程中每一步土方开挖都应观测,每天二次,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二次到两天一次,开挖完成15天后且当连续三次观测位移值累计增加量不大于2mm时,每三天观测一次。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检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基坑及基坑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7、领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8、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七、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该边坡的位移量报警值取基坑深度的2‰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d(H为基坑深度)。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或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危险报警,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勘察、设计、建设单位,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八、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在当天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如支护结构的变形量-时间曲线,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当天公布。监测人员必须在当天向施工单位技术工程主管人员进行口头提醒,如有必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监测变形分为安全、注意和危险3个等级。每周将本周的报表进行处理,做成分析成果表进行周报,上报监理。

九、作业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基坑边5m内,均布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值。基坑四周作好防、排水工作,严防地下管道渗水。坑上轴线控制点或水准基点每1个月复核一次,以保证其精度。

十、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在雨季施工时,应作好防雨雪、防风、防雷、防电、防汛等工作,基坑的周围要做好排水设施,并配备相应的排污泵,以便及时能将积水抽走,以确保基坑的安全。

1、一切机械设备应设置在地势较高,防潮避雨雪的地方,要搭设防雨雪棚。机械设备的电源线路要绝缘良好,要有完善的保护接零。

2、施工架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更换加固。

3、雨季施工前应做好现场内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沟畅通,使场内雨后不陷不滑,不积水。

4、提前备好防雨器具,如水泵、铁锹、防雨布、雨衣、雨鞋等防雨物资,确保正常施工不受影响。

5、机械设备尽量布置在地势较高、防潮避雨的地方,要搭设防雨棚。机械设备的电源线路要绝缘良好,要有完善的保护接零,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

6、施工要按电气专业规定设临时避雷装置。

7、施工道路铺垫石子、炉渣、砖渣等,避免因下雨雪道路泥泞无法施工;

8、雨期施工要随时注意检查钻机的稳定;电动机运转,电焊机防漏电,以及设备的沉降等,发现问题马上处理;

十一、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部署

1、方针和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施工场区周围道路和相邻局委等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2、目的,为及时、有效、经济的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损失制定预案。

3、职责:负责险情发生时的统一指挥、调动,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及修订,并组织交底和培训,根据基坑事故性质,确定应急措施,负责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事后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和调查处。

4、应急通讯电话

事故发生后,除自救外,根据事故情况,马上求助外部援助。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匪警:110 

5、应急小组成员及联系电话

序号岗位姓名电话
1组长:项目经理孙晓勇
2副组长:技术负责张龙圣
3组员:安全员张兆祥、马永刚
4组员:施工员付荐礼
5组员:质检员陈思山、马正宝
6组员:材料员杨喜存
7组员:库管员杨永义
8组员:资料员金仲蓉
9组员:会计魏建龙
     6、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①基坑坍塌;②触电;③基坑渗漏,④基坑坍塌。

1、坍塌应急预案

(1)目的:为及时、有效、经济的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损失制定预案。 

(2)职责:由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等成立应急小组。 安全员负责组织人员抢救伤员。 施工员、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塌方等施救。 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的调度。 

(3)应急措施 

a.对人员的抢救: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清除伤员口、鼻内泥沙、凝血块、呕吐物等,对昏迷伤员将舌拉出以防窒息;进行简易的包扎、止血或简易固定骨折。 有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尽快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b.对基坑坍塌的施救:加强排水、降水措施;加强支护如支持,加桩板等,对边坡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如塌方由坑(槽)边弃土、堆料或其他机械设备作用所致,则应迅速运走弃土, 

c. 滑坡施救:排水、降水,特别是要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加强支挡措施,如增加支持、打桩等;为滑坡体减重,如削去部分坡体,运走堆置的土方材料或设备;加强护坡措施,减缓坡度;流沙施救措施;抛大石块等重物使流沙及时控制;降低地下水水位,减少动水压力。 

d.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物资、材料的调整。 

(4)注意事项:立即停止施工,注意观察工地周边建筑物或设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