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0年中考语文调研考试试卷(河北省保定市
2025-09-26 04:21:26 责编:小OO
文档
2010年中考语文调研考试试卷(河北省保定市)

第一部分:(1—6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汉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晕圈(yùn)  纤细(xiān)  抑郁(yì)   陌生(mò)

B、婆娑(suō)  仿佛(fó)    患难(nán)  束缚(sù)(

C、秀颀(qí)   刹那(shà)   阔绰(chuò) 不屑(xiao)

D、间或(jiān)  狡黠(xiá)   挑剔(tì)    哽咽(y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救亡图存     浮想联翩      不屈不挠      忧国忧民

B、生意盎然     压苗助长      沁人心脾      唠唠叨叨

C、明思苦想     彬彬有礼      颓唐不安      死心塌地

D、历史典集     闭门造车      伸张正义      崭露头角

3、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生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

A、只要    就     因此        B、如果    就    因而

C、只有    才     所以        D、但是    才    所以

4、下列语句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季节更替,生命互换,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答:将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一词。

5、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诗文句子。(6分)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育德中学学生会对该校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右表。

作品类别认同率
武侠言情35.1%

娱乐休闲32.5%

文学历史15.0%

时事政治17.4%

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用一句话说明调查结果。(3分)

答:

请你说说对这一结果的看法。(3分)

答:

第二部分(7—26题,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一)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比:连续,接连。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朝:早晨,也指一天。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4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_________

人莫与言   莫:________         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

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答:

9、《马说》一文具有很强的讽喻含义,其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2分)

答:

10、在第二段文章中,卖马的人为什么 卖不出骏马?(2分)

答:

11、两段文章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共同思想?(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106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多少塑料袋?消费者又使用多少塑料袋?这无疑是个很难统计的天文数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回收利用。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式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使用可降解塑料。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关法律以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时间塑袋使用量(只)布袋销售量(只)
5月25日

108550
6月1日

906500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相关链接:

我国从2008年1月8日发出“限塑

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

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

供塑料购物袋。右面的表格是对某超市使用

塑料袋和无纺布袋销售情况的统计。

12、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都有哪些?(2分)

答:

13、文中加线的“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这句话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

14、请你说出“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这句话中“全新”会“新”在哪些方面。(2分)

答:

15、结合本文及其后面链接,并联系实际,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措施。(3分)

16、相关链接中的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读书也不乐

陆文夫

四十年前我曾经读时宜一篇散文,讲读书之乐,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自古以来劝学的文章很多,有的动之以功名利禄,有的动之以清高雅逸。我可能受了那篇散文的影响,也曾认为读书是很快乐而高雅的。如今真的要我讲读书乐却有点乐不起来。回想半辈子读书的经过,总觉得读书有点苦,因读书、写书而遭灾,惹祸,更有苦不堪言之处。

世界上的快乐,恐怕多半留在回忆和遐想之中,当其进也,倒也乐不到哪里去。

回想起来,在学校里读书多么快乐,琴歌阵阵,笑语盈盈,上课下课,无忧无虑。其实,当时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也很苦,一玚大考和生一场大病差不多。我至今还会做一种恶梦,梦见面对考卷答不出来,或是来不及填写而急出一身冷汗,读书到底不是跳迪斯科。

读点儿小说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事了,我开始的时候也这么认为,是读着玩儿的。读着读着就产生了苦恼:这世界怎么到处有灾难与不平,与奸佞。读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掩卷长啸,忍不住要对社会进行改选了。小说也有一种功能,它会使人不满于现状,激励人去为美好的生活而斗争。要想改造社会就不那么容易了,读书也不能只读诗歌小说和散文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都成了必须研究的课题。世界上的和每一门学问都是一个无底洞,洞中有洞,洞连着洞,弯弯曲曲,深邃无比。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渴望,一种焦虑,迫切地想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读书不仅仅是在于求知,更主要的是把在书中求得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探索和思考的结果有时恍然有所得,有时却会更加迷惘和困惑。迷惘和困惑又逼着你去苦苦地追求,恍然有所得时又会促使你去发表与众不同的高见。于是惹出祸事,遭人忌妒,得与惑都是很苦恼的事。由此可见,读书也不是那么快乐的。

读书之乐主要不在于绿满窗前草不除,而在于终于有一天你会感到对世界有了一点理解,不再受别人或自己的愚弄或欺骗。不得已而受愚弄或欺骗时,自己心里也明白,不把它当作真的(包括受书的欺骗),必要时还可以戳穿它一下,让愚弄别人的人知道:当他愚弄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愚弄着自己。

17、文章第一段引述的语句,具体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18、文章第二段的大意是什么?(2分)

答:

19、作者认为“读书也不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列举出文章中的两点。(2分)

答:

20、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2分)

答:

21、作者认为读书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白杨

袁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工作,妈妈也在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2、文章第三段中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2分)

23、本文赞扬了生长在大戈壁当中的白杨树的怎样的精神气质?(2分)

答:

24、文章当中加线的语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25、文章结尾处,爸爸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3分)

答:

26、本文和《白杨礼赞》一文同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内容各不相同,对于这一点,你怎样认识?(4分)

答:

第三部分(27题,5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天,作家刘墉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 有!

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千,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要求: 

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参:

1、A   

2、A  

3、C  

4、将“互换”改为“延续”“更迭”等与“生命”搭配合适的词语。

5、长河落日圆

商女不知亡国恨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可奈何花落去

千里共婵娟

勿失于人

6、阅读武侠言情类、娱乐休闲类作品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了阅读文学历史类、时事政治类作品的人数比例。

相当多的学生喜欢阅读轻松愉悦的作品,不注重学识修养,缺乏时代责任感。

7、一同;喂养;不,没有;你或您

8、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了解千里马呀。

伯乐就转着圈子看它,走的时候还要回头再看一看它。

9、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人才。

10、因为普通的人不能见别马的好坏。

11、都强调了发现人才的重要性。

12、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填埋不易腐烂,污染土壤,焚烧污染大气。

1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写2种即可),说明了人们在塑料袋使用方面取得了成绩。(说明了人们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14、两方面:一方面是新在可降解;一方面是新在可回收。

15、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加强立法,对不能分辨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袋征收高额税费,禁止商家无偿提供塑料袋,提高其使用成本;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可降解塑料袋的研制;提倡使用布袋。(答3点即可)

16、“限塑令”得到了有效执行; “限塑令”发布后,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幅减少; “限塑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7、读书的过程之中自然就有乐趣。

18、读书当中存在着痛苦。

19、应对考试;发现了世界上的灾难与不平、与奸佞;为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而苦苦求索;因读书而发表不同的意见并由此引出祸端。(答2点即可)

20、把在书中求得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21、理解世界;摆脱愚昧。

22、高大挺秀;

23、哪里需要就在那里生长,并且总是正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24、表明爸爸决心做一个具有白杨树精神的人,扎根边疆,为社会作出贡献。

25、因为爸爸看到了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表明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

26、相同的事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象征的手法需要人的丰富的联想能力。

27、具体参考中考评分标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