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生态旅游
2025-09-26 04:21:38 责编:小OO
文档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生态旅游

姓名:刘玉杰

学号:20100201310023

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年级:2010级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生态旅游

摘要:海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的今天,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所青睐,那么我们应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如何使海南省旅游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海南、 国际旅游岛、 生态旅游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生态旅游

(一)自然资源、气候条件

海南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热的8月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沙岸约占 50%~ 60%。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五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环岛沿海还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红树林和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锋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建设生态省和建设生态旅游的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国际旅游岛建设旨在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正好契合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

(三)生态旅游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从概念上来讲,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上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海南处于热带地区,发展农业、林业等等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农业、林业等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增加销售渠道。另外客流量增大,游客消费增长,不仅可以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而且可以带动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工艺品制造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改善生产条件,从而使该产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

2.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劳动者素质。由于生态旅游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故就业成本低,因此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其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3.能够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旅游农业的扩大发展。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发展农业有很好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海南资源、与特有植物、作物、和动物资源。如今海南的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态旅游农业成了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提高了旅游农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4.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是由传统由温饱迈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用原始的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来吸引旅游者,满足旅游者身体和精神上回归大自然的需求,既获得了乐趣,又能够学习有关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当地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有推动作用。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珍视生命和珍视自然的生态美学观点、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系统理论等理论基础上的,使其避免了一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旅游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位于中国最南端,离中国的海南岛主要国际门户和澳门很近,靠近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的珠江三角洲,位于东亚与东南亚航线的中枢位置;有1823公里的海岸线,海口作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阔浪平。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海南岛嵌于南海之中,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热带海滨风光较为独特,岛上终年常绿,四时花开,森林覆盖率达到60.5%,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火山、岩溶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热带森林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温泉资源丰富。

    3、人文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海南的记忆中有苏东坡兴学、黄道婆学织、范云梯立柱、海瑞归根等名人事迹,这里是海瑞、丘浚、宋庆龄等很多名人的故乡。海南省的居民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拉龟、射箭、荡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栏过河、过独木桥等体育项目,鼻萧、椰乌、吹树叶等乐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娱乐项目,射鱼、贵屋等生活方式,织锦等手工技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4、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较好——海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自1996年提出“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后,海南旅游业由此进入了观光旅游的黄金发展时期,2000年旅游接待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07年,接待海外游客75.31万人次,是1988年的3.7倍,全省旅游外汇收入3.02亿美元,是1988年的19.5倍:2007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4.42%,海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CDP的13.94%;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39.3%,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44.7%。2009年1-6月份,海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87万人次,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5 .2%:,海南旅游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海南已基本建立起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和其他专项旅游四大类产品为主体的产品体系,目前,海南已建成旅游景区(点)32处,其中国家5A级3处,4A级13处,3A景区14处,拥有中国第一个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是亚洲地区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现有国际旅行社55家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由此可见,海南旅游业已规模凸显,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为强大旅游经济奠定了基础

5.交通网络发达

海南目前已建成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定期航线156条和多条包机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61个城市。已建成环岛高速公路,开通了粤海铁路,投资过200亿元的东环快速铁路2010年完工后,从海口到三亚只需90分钟,海上交通便利,拥有万吨级深水码头31个,三亚已建成国内最好的邮轮专用码头,海口等城市港口正在修建新的邮轮码头,发展邮轮经济和海洋旅游潜力巨大。

(二)劣势(Weaknesses)

 1、经济欠发达:海南岛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旅游业欠发达: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直接效益尚未凸显。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质量型。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基础薄弱、负债重、流动资金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黑社、黑车、黑导、黑店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海南整体的旅游形象和投资环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旅游管理水平和配套环境上,还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除四、五星级酒店外,大多数的旅游产品设施与服务理念均难以跟国际接轨,管理、人才环境和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3、海南旅游宣传不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知名度不高,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没有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震撼力的旅游大品牌。

    4、当地居民收入欠佳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旅游意识的形成和出游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区相比,存在收入偏低等问题。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自1998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来,旅游经济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措施也相继出台。2006年5月13日,海南省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4月,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决策。2008年3月,同意海南设立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同年4月,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2009年初,为应对经济危机,海南省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一系列的出台,为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机遇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受出入境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是我国第一个部分航权开放的试点省份,发挥特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是海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绿色工业”,其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且还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将是国家发展海南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计划将海南岛变成免税购物天堂,并会在、资金、项目安排各方面给予特别支持。海南有机会争取到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和资金投入,探索中国旅游业国际化之路。免签 ,外国游客大幅增加。初步预计,2012年通过免签证的26个国家来海南的游客,将从目前的20万达到100万。这对海南旅游业,可以说一个是质的变化。

    3、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过度耗费和旅游景观的破坏,都越来越制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压力下,全球兴起了关注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中国经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不断的提高。

4.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旅游业作为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也是WTO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其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局部地区开放或全方位开放的旅游服务及其相关领域的自由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中国成功加入WTO,为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旅游业运营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扩大国际旅游客源和开辟广阔的资本来源渠道,开放的旅游市场无疑将为海南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提供长远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hreats)

1、来自国内和国际同行及市场的挑战相当激烈,海南处于泛珠“9+2”经济带中,而本身经济能力不如其他核心城市。在国家还未实现的情况下,海南的旅游将受到其他城市的挑战。与国外发达的旅游城市相比,旅游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国际旅游者人数、城市经济的旅游特征、旅游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旅游相关部门的职能发挥能力。同时,海南的国际旅客在旅游商品、服务的人均花费上也远不及国外发达旅游城市的国际游客。这些都将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海南岛是世界公认的没有污染的净土之一,海南省的整体生态环境在全国乃至世界来说仍然是一流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会首选生态状况好、空气清新、风景独特的地区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所以,其环境保护在面对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时候任务更加艰巨。另外,海南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效益的追求也是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宏观角度分析,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既受到旅游产业自身素质的,也受到旅游业外部因素的制约。客观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应该看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前景总的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而关键在于自身旅游业的完善和发展。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一)旅游开发商、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可持续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涵一下三方面,一是性开发,开发应在资源及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内。二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而呈现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远期目标是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效益,即三大综合效益的可持续。

在开发的过程中,遵守承载力控制原则,开发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资源有价”合理开发,避免传统大众旅游的粗放型开发,避免开发中的破坏,

原汁原味原则,不仅体现在保护大自然的原生韵味,也体现在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上。旅游接待设施应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意境。在旅游产品与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冬季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旅游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更好的打造海南特色文化,例如:印象海南岛,海南本土特色民族文化节日等,建设更多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在旅游区的设计中参杂能启迪旅游者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注重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不仅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能让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中收益,一能实现旅游扶贫的功能,二能是自觉保护具有强有力的动力。

注重对旅游资源开发商、管理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保护意识与保护知识的培训。而且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和管理者应当保证旅游者的合法旅游消费权利以及健康和生命安全。多使用清洁能源,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同时能够避免管理低水平所带来的破坏。

注重开发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监测。这将为规划方案的优化提供生态学依据。

(二)旅游者的可持续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重视旅游宣传,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增强竞争力是必要的。利用已有推广宣传渠道,特别是像博鳌亚洲论坛,三亚世界小姐比赛等,建议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创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包括国际摄影比赛等;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设计个性宣传推广策略。在生态旅游的宣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给旅游者注入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旅游者提供一些活动指南。

在旅游活动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开发商、管理者应当注重旅游活动与产品对生态旅游者的培养作用,加强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的知识教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与对旅游者生态意识的培养功能,让旅游者能够自觉保护环境。例如,景区可以设置一些自然或人文知识的解说,景区环境卫生应当做到位,使用生态节能设施,将旅游者融入到生态的环境,会更容易有生态意识的旅游者。

其实培养生态旅游者,又何止是只在景区加强管理就可以实现的 在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都应让旅游者感受到生态旅游的氛围。例如,吃要入乡随俗,住则以方便简单为原则,行则应该使用环保交通工具等等,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可持续,当然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也不是短期工程。

(三)旅游业的可持续

生态旅游业被认为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型产业。无论旅游业的哪个行业,都应该切实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即为消费者或者旅游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需要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等。同时在生态旅游建设中,旅游业应当提倡环保、节能,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让旅游者不知不觉加入到生态行列中,给旅游者良好的体验。

旅游业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就目前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而言,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餐馆、饭店,规范市场秩序是不容忽视的。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声誉。

旅业管理中,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要有良好的旅游服务质量,还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又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能够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努力开展良性竞争,形成好的运行机制,使生态旅游产品的生产、生态旅游业的经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行业运营也要科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符合生态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旅游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生态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企业在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又要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包涵生态旅游的旅游业是改革的先导和开放的窗口,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因此必须努力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世界。

在生态旅游社区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地区文化文明建设,加强海南岛全民素质建设,帮助居民提高对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引导当地居民参加旅游业。提高居民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的保护,体现城市良好风貌

(四)及相应部门的可持续

保护和恢复海南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生态旅游业的规范过程中,旅游部门要恰当的发挥指导性与指令性,严格规范对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审核及对服务质量的检查,发动媒体、大众等对海南省的生态旅游业进行监督。适时举办一些评比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法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法律法规是管理的依据,是为旅游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有力保障。十一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国家及地方都加大了立法步伐和执法力度,相关法制还需不断完善。

加强文明行为宣传,构建清爽、文明的人居环境。

小结:生态旅游的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在这两年的发展中海南省和海南人民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想,深化改革,构建更具活力的机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生态型经济,形成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旅游村、国家森林公园和黎族苗族文化旅游项目等生态旅游项目,积极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城镇服务业、民族工艺品制造等。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参考文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生态旅游》第二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