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陈树境
学科专业 08贸易经济(2)
指导老师 吴小兰
2010年12月20日
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陈树境
08贸易经济(2)学号
一、引言: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增长上的瓶颈。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而其中又以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最为巨大。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扩大内需,但经济危机中由于出口减少而引起的经济下滑还是说明国内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市场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我个人认为是方向没有选择准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隐藏在农村中,那么如何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关于需求、消费等的理论。微观经济学中供求与均衡价格理论中的需求定理中阐述了需求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等等。
由于数据的可获性及影响的重要性,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选取了以下两个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二、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9年到200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表1)
年份 |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1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 |
19 | 549 | 601.5 | 118.8 |
1990 | 560 | 686.3 | 102.1 |
1991 | 602 | 708.6 | 102.9 |
1992 | 688 | 784 | 105.4 |
1993 | 805 | 921.6 | 113.2 |
1994 | 1038 | 1221 | 121.7 |
1995 | 1313 | 1577.7 | 114.8 |
1996 | 1626 | 1926.1 | 106.1 |
1997 | 1722 | 2090.1 | 100.8 |
1998 | 1730 | 2162 | 97.4 |
1999 | 1766 | 2210.3 | 97 |
2000 | 1860 | 2253.4 | 98.5 |
2001 | 1969 | 2366.4 | 99.2 |
2002 | 2062 | 2475.6 | 98.7 |
2003 | 2103 | 2622.2 | 99.9 |
2004 | 2301 | 4039.6 | 102.8 |
2005 | 2560 | 4631.2 | 100.8 |
2006 | 2847 | 5025.1 | 101 |
2007 | 3265 | 5791.1 | 103.8 |
2008 | 3756 | 6700.7 | 106.7 |
三、建立模型
由数据分析,初步建立模型Y=b0+b1*x1+b2*x2+ui
b0表示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b1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b2表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ui为随机扰动项。
四、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一)模型的参数估计及经济意义、统计意义上的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做Y对X1、X2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1:
参数估计
由上表可知各回归系数估计值:
Se (b0)=738.135 Se(b1)=0. Se(b2)=6.
1、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该模型可初步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系数符号均符合经济意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均能在数量上增加居民消费。
统计意义上的检验
2、 当n=20, α=0.05时,t检验值为1.740。由数据可以看出,X1、X2的t检验值得绝对值大于1.740,符合t检验。F=182.8554符合F检验。R-squared=0. Adjusted R-squared=0.,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因此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异方差检验
样本数为20,且模型为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怀特检验对异方差性进行检验,利用OLS课的残差ei,求残差平方和ei ^2并将其对X1/、X2、x1 ^2、x2 ^2和x1*x2作回归。可得结果如下表2:且xii为xi ^2,xi为xi*xj
可知R-squared=0.,查表可得样本数为20,自由度为5的λ2分布的值为11.0705,因为nR ^2=9.36332<11.0705,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残差是同方差的,不存在异方差性。
有下面的散点图也可得出不存在异方差的结论。
2、序列相关性检验
根据表2得D-W检验,durbin-walson stat=0.,查表dl=1.13,du=1.54而DW值小于dl,存在正序列相关。
利用迭代法对序列相关进行处理。一次迭代结果(表3)
经过一次迭代,可从表中看出DW=0.,仍然小于dl值,可见一次迭代对模型的影响不显著,再进行二次迭代如下表4
经过二次迭代后收敛,ρ1、ρ2的估计值分别为1.、-0.,并且t检验显著,说明原模型确实存在一阶、二阶序列相关性、DW=2.,n=18,k=2,查表得dl=1.05,du=1.53,可知du t=(2.)(0.)(9.) t=(0.) (0.) R ^2=0. DW=2. 3.、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Frish综合分析法做检验,让Y分表对x1、x2做回归,首先将Y与x1作回归得结果如表5 观察5和6可知Y与X1的组合为最优方程。虽然X2与Y的拟合度不是很好,但由表2可知,引入X2后R-squared=0.,大于Y与X1回归的车的R-squared=0.,这说明X2这跟变量对模型有改善作用,且t检验符合,故不能舍弃。 五、问题思考及建议 (一)问题思考 在扩大内需得进程中,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不能忽略的。本文就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方面的影响的,不仅包括经济层面的还包括社会层面的。我认为经济层面主要包括收入、储蓄、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率等等,这些方面基本上都是可以计量的;但是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层面的影响,例如居住地区、医疗社会保障程度、家庭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好多都是难以计量的,但它们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又是不能低估的。 (二)建议 1、 由模型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居民的收入,不仅要增加收入的数量,还要增加收入的渠道。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同时要增加居民投资的渠道,鼓励居民的适度投资。 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受通货膨胀率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偏高,居民势必会用更多的钱去消费,居民消费水平也会上升,但这种上升是相对的。事实上,在收入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低。尽管在数值上消费水平上升了,但这对居民来说是不利的。我认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让其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成适当的比例。也能实行一些特殊的,例如“家电下乡”等,人为干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但这也不是长宜之计,重点还是要深化市场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同时要打破长久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合理的竞争市场。 3、 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要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参考文献: 【1】张瑞清.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8 【2】中国统计年鉴[Y] 【3】李新文 王建.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8 【4】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cn/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