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9-24 20:45:58 责编:小OO
文档
沈阳农业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体系以及各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学校精品课程,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按照有关文件并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一、 精品课程的申报范围 

凡在有效期内的校一类课,经过一年以上规范建设均可申报参与校精品课评估。 

二、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 

1.教学条件较好、教学状态较优、教学建设与改革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教学条件”包括:教师队伍、教材、教学管理、图书资料、实验室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 

“教学状态”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技巧、教学手段、教研状况及教学内容改革、优秀教材的使用、考试制度和题库建设、教学效果好等因素。 

“教学建设与改革有特色和成效”是指课程建设在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所包括的方面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初步具有的特色。 

2.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案,制订“ 有发展目标、有具体措施、有明显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 

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方案应紧密结合专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跟踪学科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 

3.原则上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4.选用高水平系列化的优秀教材。 优秀教材可以是课程组自行编写、制作的教材,也可以是国家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5.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课程负责人现场教学录像,录像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反映教师风范和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6.申报课程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教材、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及具有代表性的论著、论文、获奖证书等均建设成为网站资源。

三、申报评估程序 

1.教师申请。精品课程的申报一般于每年3月至4月进行,由课程负责人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估申报书》,交至所在教学单位。 

2.学院(教学部)初评。学院(教学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向学校提出推荐意见。 

3.学校评估。学校成立校精品课评审专家组对学院(教学部)推荐的课程进行评估,经主管校长批准,由学校授予“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向全校公布,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和资助其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精品课程的管理

1.精品课程建设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主讲教师在课程建设期间应认真参照《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定期向学院(教学部)汇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 

2.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管理。学校建立“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发布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规定、申请条件、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知等信息。学校教务处和课程负责人按照分工,各自负责精品课程在网上的信息发布、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等相关工作。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低于 10%。

3.精品课程知识产权管理。校级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学校精品课程评审的学院(教学部)和课程负责人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有“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校级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校内师生免费开放,课程负责人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精品课程有效期为4年,期满需申请复评。已评为校精品课的课程,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抽查,对质量下滑,不再符合精品课要求的课程有权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未予整改者,将取消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1.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2.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估申报书

                                       沈阳农业大学

                                      2006年3月20日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评 估 标 准

分值

(Mi)

评价等级(Ki)

A

1.0

B

0.8

C

0.6

D

0.4

E

0.2

20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8分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4分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8分

22

*2-1

课程

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10分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6分

2-3

实践

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6分

20

*3-1

教材及相关

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8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6分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6分

教学

方法与

手段

18

*4-1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和考试方法改革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10分

4-2

教学

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8分

20

*5-1

同行

评价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3-5和4-2中所列材料)。

6分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3-5中所列材料)。

6分

5-3 

录像资料评审

课堂实录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8分

合计100分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程

评估申报书

推荐单位                    

所属教研室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填报日期                                                 

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  年    月    日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 名

性别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职 称

电 话

学 位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3.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6. 说明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