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劳动计划
2025-09-24 20:56:48 责编:小OO
文档
包楼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计划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参加劳动,因而劳动观念淡薄。教师应从日常生活的吃、穿、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建立“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书包、文具是哪里来的 买书包和文具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妈妈是怎样赚钱的等,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妈妈用劳动换来的,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可用罚其劳动的方式加以惩诫,以免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厌恶。

 

  二、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自理性劳动,如清扫教室、摆放桌椅、整理书包、清洗小衣物等。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劳动非常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只有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劳动技能的时候,才会对劳动本身产生兴趣。其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时,可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举办小规模的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三、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劳动过程是消耗体力和精力的过程,都需要付出努力,甚至还会引起身体的疲劳。但是,当看到劳动的成果时,谁都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教师要注重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比如,定期开展劳动成果展览;鼓励学生为家长做一样菜、洗一件衣服,获得家长的夸奖;开展“露一手”、“学一招”等活动,让有特长的学生感受成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