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
2025-09-24 20:48:09 责编:小OO
文档
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2.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    建功    抗争

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    轻生死重然诺    持金戈破巨浪

第三组:立木取信    闻鸡起舞    军民抗倭    尾生抱柱    破釜沉舟    击楫中流

A.①借代 ②夸张 ③排比    B.①比喻 ②夸张 ③排比

C.①借代 ②比喻 ③反复    D.①比喻 ②借代 ③反复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陋室铭》中,刘禹锡将自己的“陋室”与“          ,        ”相比,表现了他高尚的情操。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已,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3)___________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5)《登高》中,杜甫面对萧瑟秋景,以“          ,         ”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二)阅读文言文《明史·王守仁传》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殆矣。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大进       进:长进         B.且善射      善:擅长

C.七月壬辰朔   朔:北方         D.不俟命竟归  俟:等待

13.下列对文中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巡抚南、赣时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

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三、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爸,就我们俩去吗?”

“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

B.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

C.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

2.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可能人人都是大树,

小草也有小草的精彩;

在这世界上,

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的天地。

生活就是这样,

有人面对宏图伟业痛苦不堪,

也有人在琐碎小事找到成就感,

无论大小,

做最适合你自己的事吧。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