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2025-09-24 21:09:12 责编:小OO
文档
苏轼最深情名篇,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挚感情的悼亡词。苏轼这时四十岁,他的妻子王弗,死于十年前。经过多年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更加深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于是首创用词写悼亡。下面进行赏析,记得点个赞!

【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词的上阕直抒死别的哀痛,兼诉十年仕途坎坷、劳碌衰老的境况,倾诉了无限的身世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篇即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起笔写妻子死后十载,生死隔绝,两无消息。继以貌似平淡的六个字“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想念死者,蕴含着笃厚的夫妻情谊。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前面从时间角度突出生死相隔之久,这里转入到空间角度强调生者与死者相距之遥。亡妻王氏的坟在四川眉州彭山县安镇乡,作者在山东密州,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坟远在千里之外,连到坟上诉说自己凄凉的境况也不可能。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紧扣凄凉境况,转以假设之笔来说,即使夫妻有重逢之日,怕也不认识自己了,因为仕途奔波,风尘仆仆,生活潦倒,容颜变老了。由此表明自己境遇不佳。

下阕直接记梦,再现了青年时代的情景,写出梦中相逢时的悲痛。

“夜来幽梦忽还乡”,写出隐隐约约、迷离恍忽的梦境。继写在梦中与妻相见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见到妻子正在小屋窗下梳妆,一旦相见却无语流泪。

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梦醒后想,妻子为什么伤心落泪呢,料想必定是在那故乡的短松岗上,孤坟一座,月明之夜,那就是她年年柔肠寸断的地方,那就是她悲伤至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地方。

整篇结构严谨,上阕八句写梦前,下阕首句写入梦,前四句是梦中,末三句是梦后。全词梦境和现实交相描写,虚实相间,格调凄楚,显得格外哀婉动人。

苏轼充分发挥了词的优点,以长短不同的句式,抑扬顿挫的音节,表达悼亡之作悲痛深婉的复杂感情。这首词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悱恻缠绵、蕴含深挚的意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