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路面工程技术交底内容
2025-09-24 21:01:51 责编:小OO
文档
路面工程技术交底内容

(一)路基验收

保证路基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其压实度、横坡度、平整度、弯沉等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压实度、弯沉除施工、监理单位自检外,质监部门还将进行交工质量检测,检测数据将作为交工验收和竣工质量鉴定的依据。

(二)拌和场地标化的基本要求

1、沥青砼拌和场地一般在50亩左右,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四周应有围墙,以保证设备安全与性。

2、场地应用水泥稳定料硬化,厚度一般为20-25cm。

3、各挡料应严格分别堆放,中间设置高约2.5m的浆砌块石挡土墙(禁止用编织袋或毛竹片隔离),同时应设置待检料堆放区。

4、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材料应分别设置标牌,标牌内容包括:规格、产地、当日施工及监理单位人员对该材料质量的检验情况(是否合格)等。

5、沥青砼拌和场地中,细集料(石屑、砂)应搭设防雨棚,以减少细集料的含水量,至少保证使用2天路面集料在防雨棚中。

6、水泥稳定半刚层与水泥砼拌和站应至少安装3只进料斗,并采用自动计量拌和设备,料斗间设置的隔板予以加高,以防止装载机进料时集料混堆。

7、拌和场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消防、安全等规定。

(三)底基层和基层

1、集料

1、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基层混合料最大粒径37.5mm,底基层混合料最大粒径53mm。

2、集料颗粒组成应满足规范要求,细粒土的液限≤40%,塑性指数≤17%,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塑性指数<12%的土。

3、水泥稳定半刚集料必须分档(至少5档)准确计量拌和。

4、级配碎石底基层粒径不得超标,要求组配良好,摊铺时避免骨料集中。

2、摊铺

1、水泥稳定混合料摊铺前需对下承层进行洒水湿润。

2、水泥稳定混合料碾压含水量应大于设计理论配合含水量1-2%,但不宜过大否则将产生弹簧与挤压裂缝。

3、半刚性集料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松铺厚度,立模施工时模板边应用细集料(铁锹反扣),不立模时半刚层边部应予以拍实整平。

4、摊铺局部出现骨料集中时应及时予以处理。

3、碾压

⑴、12-15T压路机碾压厚度≤15cm,18-20T压路机碾压厚度≤20cm,设计厚度超过20cm时应分层碾压,严禁薄层贴补,要求最小压实厚度不应<10cm。

⑵、应严格控制沥青路面下的水泥稳定半刚层的平整度,并要求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⑶、水泥路面基层的纵向施工缝应在水泥砼板拉杆长度范围之内,以防在路面产生纵向反射裂缝。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半刚层用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接缝处的半刚集料应保证密实,拼接面必须垂直(应立模施工或进行切割处理)。

4、养生

1、对不立模的水泥稳定半刚层边部应用沥青封闭处理。

2、水泥稳定半刚层碾压后必须及时用毛毯等覆盖洒水养护至少7天。

3、养生期满后应及时对基层进行上层或沥青封闭层施工处理,以减少干缩裂缝,基层封闭后只允许本路段面层施工车辆通行。

5、检验

水泥稳定半刚层7-10天养护期后应钻芯取样,检测半刚层的整体性。若无法取出完整芯样,应找出界限,对无完整芯样的路段进行返工处理。

(一)泥砼路面

1、集料

1、不得使用不分档的统料,碎石最大公称径为31.5mm。

2、集料压碎值≤15%;针片状含量<15%;含泥量<1.0%。

3、路面和桥面砼细集料用天然砂,且宜为中砂(一般细度模数在2.0-3.5mm之间)。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超过0.3mm时,应分别堆放,调整配合比后方可使用。

2、水泥

1、要求采用安定性、凝结时间等试验参数符合要求的转窑水泥,一般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稳定性相好较好。

2、要求每批水泥进场后均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

3、水泥砼面板内浇筑前基层表面要求清扫干净、湿润,并对基层表面出现的收缩裂缝进行处理。

4、水泥砼面板内拉杆要求采用托架等材料固定,位置控制在1/2板厚,拉杆的长度、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模板

1、模板高度必须与砼路面设计厚度一致。

2、模板立模标高调整时不得采用石子、砖头、木块调整,要求采用高标号砂浆,并与侧模内侧竖向表面齐平。

3、模板内不行采用油毛毡、塑料薄膜等材料防止面板侧面漏浆(拉杆孔位置除外)。

6、水泥砼面板

1、应确保面板各部位砼振捣质量与厚度,不得超过合格值允许偏差量-10mm。

2、砼面板施工过程中平整度应采用5m直尺,3mm允许误差控制。

3、先三次光面,再扫毛,后切纹,并应检测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抗滑构造深度。

4、通车路段半幅面层施工时,要求对通车路段及时进行洒水,以免扬尘影响面板表层砼强度。

5、要求在后半幅面层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如划假缝等设置纵向施工缝,以保证纵向灌缝,并防止纵向切缝后造成碎边。

6、高温(>40℃)、低温(连续5天平均气温<5℃),砼拌和物温度>35℃时,禁止水泥砼路面施工。

7、应确保砼面板至少28天的养护期,其中洒水覆盖期不少于10天。

(五)沥青砼路面

1、基本要求

1、气候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气温低于10℃,其它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一般每年11月15日以后不得进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避免雨天施工,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

2、沥青面层施工前必须做试验路段。承包人应准备详细、完整的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路段长度100-200m,分试拌与试铺两个阶段,否则不具备开工条件。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3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通过这3个阶段确定、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组配及沥青用量。

2、设计方面应加强控制

1、上路床填料要求应予明确(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填料填筑)禁止粘性土质填料。

2、基层顶面产生裂缝应有尽有采取措施消除,缝宽大于2mm的裂缝用改性沥青灌缝或铺土工布进行处理。

3、路面结构避免均为Ⅰ型或Ⅱ型单一型号,2层或3层的面层结构中应至少有一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砼(Ⅰ型,孔隙率为3-6%),同时,基层顶面应设置封层或透层,各层间设置粘层油,以利层间粘结与防水。

4、沥青砼设计孔隙率应减少,应尽量采用规定值低限。当孔隙率超过4%时,宜采用沥青改性等措施,以防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反复作用的动水压力和帛吸力,使沥青先从圈套颗粒上剥离。

5、击实协及现场压关度标准宜适当提高(1~2点)。

6、路面排水系统应设计完善,特别是弯道处分隔带的横向排水(绿化带横向排水管内应设置至少1%的排水横坡)同时应高度重视路面(桥面)沥青砼结构层内水的引排设计。

3、矿料

1、用作沥青砼面层的矿料包括:粗集料(2.36~31.5㎜碎石)、细集料(0.075~2.36㎜砂粒)和填料(矿粉,<0.075㎜粉粒)。

2、粗集料

1粗集料要求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

2压碎值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26%,其它层次≤28%,其他公路≤30%

3碱性矿料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粘附性要求:高速、一级公路≥4级,其他公路≥3级。目前一般用矿料化学成份中Si02的含量来划分。Si02 含量65%的矿料属酸性矿料(如石英岩、花岗岩);Si02 含量<52%的矿料属碱性矿料(如石灰); Si02 含量介于52%~65%之间属中性矿料(如安山岩、闪绿岩)。

4吸水率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2.0%,其他层次≤3.0%;其他公路≤20%;

5针片状含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15%,其他层次≤18%,其他公路≤20%

6软石含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3%,其他层次与其他公路≤5%;

7碎石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建议采用寸子进行二次加工,且不宜到处收购碎石,以保证原材料品质的稳定性;

8表面层集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直采用玄武岩。

⑶细集料含泥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3.0%,其他公路≤5%

⑷沥青砼填料应是碱性材料加工山野而成,不能是酸性材料,常用外加填料有:硅酸盐水泥,磨细石灰石粉,清石灰,粉煤灰等。

4、沥青

⑴ 沥青应选用针入度小,感温性小,软化点高,含蜡量低的品种,沥青原材料除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需检测外,还要做含蜡量(<3%)等试验。

⑵ 浙江地区一般选用AH—70或AH—90的重交沥青,宜用同一品牌的进口沥青,切忌多品牌。

⑶ 每批运到工地的沥青应附有生产厂家的先是检验单,同时对每批沥青应封存5㎏样品备查。

5、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设备应为间歇式拌和机,同时应配有两除尘装置。

2、计量装置由计量部门标定,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等参数。每台班结束后就加以统计分析,如有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

3、拌和机每盘生产周期≥45秒,其中干拌时间≥5~10称,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适当延长。同时要求对作烘干处理的材料加强抽检。

4、抗剥落剂必须均匀掺加。

5、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有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6、混全料的矿料给级配有温度控制:沥青(石油沥青AH-70、AH-90)加热温度150~170℃;矿料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填料不加热);出厂正常温度应为140~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7、每天前几锅原材料温度高于规定值,以防混合料温度底或花白料。

8、沥青砼施工时每日必须做沥青砼的抽提试验,以及时检测,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含油量(油石比允许误差±0.3%)与矿料级配。

9、多个拌和楼同时为一个摊铺工作面供料时,各拌和楼的原材料配合比应统一。

6、沥青混全料的运输

1、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欠应密封坚固。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公里。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到场后应及时在现场对清静混合料进行温度检测,温度不宜低于130℃,不宜超过165℃。已离析,、结团、低于规定铺筑温度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4、运输车辆必须满足沥青砼拌与摊铺的需要,在摊铺机前应保证有4~5辆车备料待铺。

7、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沥青路面摊铺前必须核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运输能力,当低于摊铺机最低摊铺速度所需沥青混合料用量时禁止开工,否则摊铺机将出现停工待料现象,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

2、每日开始摊铺时,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并将熨平板预热至沥青混合料温度。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30℃。

4、摊铺底面层时宜采用基准钢丝绳法,摊铺中面层与表面层时宜用浮动基准梁法(采用红外线或声纳控制的平衡梁等)。

5、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匀速、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摊铺速度不均匀将导致沥青砼面层粗糙度不匀,平整度与压实度降低。

6、摊铺过程中应防止运输车辆后退撞击摊铺机,同时运输不得卸料过猛。

7、路幅较宽时应采用两台及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前后距离一般10~30m,重叠摊铺5~10㎝。

8、横向和纵向的冷接缝宜做垂直的平接缝,清除碎料,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上下层纵向接缝应左右错开15㎝(热接缝)或30~40㎝(冷接缝)以上,表面层纵缝应顺直,且应设于路面标线下。

9、路面标高应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有绿化带弯道超高外的路面横向排水标高应予以保证。

10、施工间隔时间较长或开放交通千万表面污染的,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洹,并喷洒粘层油。

11、沥青砼摊铺后应及时用车载颠簸仪检测路面平整度,避免沥青砼路面大面积出现平整问题。

8、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1、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成型)三个阶段,初压紧跟摊铺机,复压应紧跟初压,终压以沥青面层无轮迹和无明显缺陷判断标准。

2、碾压温度不宜低于110℃,碾压终了温度不一般不低于90℃。

3、选择合理的压路机吨位与组合方式,碾压速度与遍数应难过试验路段予以试验与验证。碾压速度应予以严格控制(见下表单位km/h):

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1.5-232.5-3.552.5-3.55
轮胎式压路机--3.5-4.584-68
振动式压路机1.5-2

(静压)

5

(静压)

4-5

(振动)

4-5

(振动)

2-3

(静压)

5

(静压)

4、沥青砼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

5、多种压路机的碾压顺序一般为:先光轮、再胶轮、后光轮。

6、压路机的停顿与启动缓慢进行,防止沥青混合料产生过大推移,影响路面平整度。同时应避免压路机在新摊铺中面上较长时间停顿,否则影响该处路面平整度。

7、为防止压路机粘料,需对碾压轮喷水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应喷雾状水,不得温流,以防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快,影响混合料的碾压密度实度。

8、改性沥青砼应执行“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少水”的十字方针。

9、沿路缘石或村路机压不到的位置应用振动夯板等实机械进行夯实。

10、沥青砼面层完成后应及时用渗水仪进行渗水系数检测,渗水系数就满足设计要求。

(二)路面工程检测与鉴定

路面工程交工检测时,除施工自检、监理抽检外,质量监督单位还将对平整度、厚度、宽度、横破度、抗滑性能、沥青砼路面的压实度、弯沉、车辙、水泥松散的强度、相邻板高差等项目进行重点检测。在竣工质量鉴定时将对路面平度、抗滑性能、沥青砼路面的弯沉、车辙、水泥砼的相邻板高差等项目进行重点检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