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2025-09-24 20:59:38 责编:小OO
文档
2019年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帘幔    (      )的嫩芽      (      )的生机

(       )地等待    (      )地冒出来    (      )地缀满

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作用。

3.你喜欢短文中的哪些语句描写,摘抄下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结尾处补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碗 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    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     唱得那么动听    小松鼠喝了它的水    显得那么机灵   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   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水   一(   )青松  一(   )山雀  一(   )灵泉 

2.在短文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还有哪些动物来喝泉水呢,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嘉庚

①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②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③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zhuàng   dòng)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④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mēng    méng)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⑤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bāo    bō)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duó   dù)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⑥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⑦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的④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屋里陈设极其简单”,用“”画出具体描写极其简单的语句。

3.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理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巡”字的读音是(    ),是(    )结构。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②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在文中应选(      ),“巡道工”就是(            )。

2.文中画“”的句子是(        )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如果让你为巡道工在“感动中国”上写颁奖词,你会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     )的、(    )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     )的思想、(     )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选择合适的词语在括号里。

永恒        深邃     隽永        细致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选出正确的答案:(     )

A.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

B.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C.阅读书籍费时,费力。

3.作者在⑤自然段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

4.你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呢?写一写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老师的特异功能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所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秃了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值得。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水,怎么教书?没水,怎么上课?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水---亮晶晶的水珠---水!水!有水就能上课!女教师猛地转身,在黑板上不停地写了起来。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的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即: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地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1.按原文补充词语。

(       )小山村   (      )的女老师   (    )的历史

(       )的时刻   (      )的高速度  (    )的液体

2.这位女老师的特异功能是(                 )。

3.你对文中结尾“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的理解是(     )

A.女老师手指上渗出的水是墨水。

B.女教师写字时手指尖渗出的水饱含老师的情感,如泪水一般。

C.女老师写字时手指上渗出的水,带有化学成分。

4.作者写本文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