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主要施工机械及进出计划 ()
2025-09-24 20:59:07 责编:小OO
文档
第八章、主要施工机械及进场计划

1、施工设备工作流程

施工设备工作流程及要点:

施工设备工作流程

2、施工机具的管理

(1)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后)

为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施工员应在开工前提出施工机具采购计划和进场计划。

(2)施工机具的采购

材料员按照施工机具采购计划中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等要求实施施工机具采购。

3、施工机具的验证

质检员、施工员对新购置的施工机具及班组自带的施工机具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等,验收合格的施工机具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并填写《施工机具验收单》。

4、建立施工机具台帐

项目经理部应将施工现场所有验收合格的施工机具进行登记,建立项目经理部《施工机具台帐》,并由施工员签字认可。

5、施工机具使用与维护

施工机具本着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施工班组长应对领用的施工机具负全部责任。

6、建立检测设备台帐

项目经理部必须将所有检测设备进行登记,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并附上将A类、B类、C类检测设备的校准记录和比对记录。

7、检测设备的校准

(1)A类和B类设备

校准期满或新购置的A类、B类检测设备必须由质检员及时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校准,并保存校准记录;

(2)C类设备

C类设备的标准件必须由质检员及时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校准,并保存校准记录;其余C类设备可由质检员采取与标准件比对的办法进行校准,比对后质检员应及时填写并保存《C类检测设备比对记录》。

8、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检测设备应由专人使用,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作报废处理。维修后的设备必须经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9、施工设备撤场

分部分项工程竣工验收后,质检员、施工员应对照《施工设备台帐》对施工班组领用的施工设备实施检查,并再次确认其状态及数量,经项目经理同意后,方可撤场或库存。

A、材料的进场计划,材料质量的控制方法等

为保证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期要求条件下,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和现场条件,拟投入主要施工材料见附表。

(一)、选择辅料供应商应符合以下原则:

 1、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及图纸确认的种类和标准,供应商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2、价格:必须价格合理,交货及时,有较大规模生产能力、售后服务好、有良好信誉。

(二)、进场物资的验收

  1、主材及辅助材料根据技术标准对品种、规格及其数量,并取得合同的质量证明文件。需要进行性能检验的,应进行送检,并取得合格检验文件。

  2、材料进场时,必须随时提供合格证、质保单、送料单。经现场材料员及质检员验收后,方可入场并作好进场记录和标识。

  3、及时做好准备装卸、验收对方的设施与条件。现场堆放的材料,必须有必要的防火、防雨措施。未经验收的物资不准使用,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

  4、所有材料必须提前编制旬计划、周计划,按计划组织进料。按照材料及机械计划编制分批进场,提前一周通知供应商准备供货。并确定各类物资仓库、堆场、加工场地和施工机具停放场地。合理调配资金,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

B、施工过程中材料及设备等检验和试验要求、控制措施

(一)、依据选用的施工规范、检验标准。

(二)、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规定。

(三)、合同中业主的质量要求。

(四)、《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工艺等。

(五)、检验程序及控制措施。

1、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2、器材检验

3、器材进场检验,验收由物资装备部负责。

4、在材料设备验收检验中,需外委实验时,应对受委托实验单位的资质进行考察,并索取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并保存备查。

(六)、工序检验

1、工序自检、互检及作业队内的交接检查。

(1)、每道工序完工后由操作者进行自检合格后,由班(组)长、兼职质检员进行互检,并将结果填入“工序检查交接记录”。

(2)、工序交接时应履行交接手续,上、下道工序移交人均应在工序交接记录卡上签字。

(3)、各组专业质检员应对该工序施工质量按10%进行抽查,并在“工序交接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各施工队兼职质检员负责“工序检查交接记录卡”的管理。

2、工序交接检查

各作业队质检交接的工程、外单位向本公司交接的工程的检查由工程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组织,技术、质检人员参加,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3、隐蔽工程验收检查

隐蔽工程验收检查由项目副经理组织技术、质检人员参加,会同监理(或业主代表)共同进行。

4、工序专业检验

(1)、工序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含停检点和巡回检查。是各质量检测小组的专业质量检查员队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的检查。

(2)、停检点检查

停检点检查是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根据检验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定时定位进行的检查,本工程共设置5停检点。

在队停检点实施检查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到:

(3)、提前熟悉该工序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对班(组)自检、互检进行检查,并在“工序质量检查交接卡”上签字确认。

(4)、当质量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食粮检验责任人和技术管理部反映,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

(5)、巡回检查:工序巡回检查是根据工序质量稳定状况所采取的一种有目标的随机检查。

(6)、检查重点是:工序质量部稳定的工序。

(7)、工程的重点部位、关键或容易发生问题的工序。

(8)、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工序。

(9)、检查的主要内容

(10)、检查施工操作者是否认真执行技术工艺措施、标准、规程、规范以及质量保证制度的有关规定。

(11)、对工序质量进行抽查。抽查时,必须对主要子项进行检查。

(12)、检查确认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情况。

(13)、检查计量器具是否经过周期检定,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维护是否符合要求。

(14)、检查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是否具有与所施工内容相一致的资质证明。如焊工必须持有《焊工合格证》,并具有所焊项目的资格。

(15)、工程施工质量动态的检查

(16)、每月30日前,各专业检测组,必须向项目部提交本月施工质量检查报告,并对本作业队施工质量状态作出评估。

(17)、次月5日前项目质量控制部应组织各专业检测组,对上月完成的分项工程,按总数的10%进行抽查,并对影响质量的施工中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作出评估,写出检查报告,报项目经理。

5、专业试验

(1)、凡需外委进行理化试验时,必须对外委试验单位的资质进行考证,并索取资历质证明材料(或复印件)。

(2)、外委理化实验的结果,必须经本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人签字(审核)确认。

6、质量控制及检验的主要内容

(1)、材料验收

(2)、材料的验收由材料管理人员组织,质量、技术和监理人员参加。

(3)、施工所用材料、管件、设备等的型号、规格、数量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规定。

(4)、材料、管件、设备等,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等证书、文件。

(5)、对甲供和自购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未经入库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6)、各种材料应按仓库管理规定和材料说明书分类保存。

(7)、材料的验收入库和领料出库必须有详细验收记录、出入库记录和责任人签字。

 (三)、加强质量教育,强化员工的技术培训,经常开展质量活动。分析施工中存在的或隐含的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物资进场检验,核对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合格合格标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