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025-09-24 20:59:13 责编:小OO
文档
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亦即肖像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神态)、姿态、服饰(衣着)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这样的语句来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见父亲虽受折磨却依然坚定慈祥。

<二> 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的动作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这段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审阅记录稿是多么地认真仔细,总理对工作是多么负责任。

<三> 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把工作放在第一,全然不顾个人安危。

<四> 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窃读记》“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呆下去……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读者深刻地了解到“我”渴望阅读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

<四> 分析人物所在的环境 

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在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里活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环境如此恶劣,母亲、朋友都劝父亲离开北京,可父亲坚决留下来,可见父亲视工作胜过自己的生命,完全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五> 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相对于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从侧面间接表现特定人物形象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由于侧面描写是含蓄地表现特定人物形象,因而更能够自然地、潜在地诱导读者的思想情绪,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获得极高的审美情趣,所以又称为“烘云托月”。如《顶碗少年》“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中……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加线词句就虽没直接写少年顶碗动作之难、技艺之精,但通过对观众表情和动作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出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