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理解审美情趣
2025-09-24 20:59:31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理解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又决定着人的审美标准。正因为审美情趣对人的审美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审美趣味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审美趣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和主观爱(包括偏爱)。审美趣味总是与对一事物的喜爱和对另一事物的厌恶相联系,带有能动的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定向功能。它不仅反映客体的审美属性,而且表现出主体的特性。它们以主观爱好的形式反映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和审美创造的需求,经常在审美评价和审美判断中表现出来。

 审美趣味问题是美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西方,古代美学家还没有提出审美趣味问题,大约从17世纪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时期开始,历史上首先发生了关于趣味的争论,并从“趣味”概念本身才分出了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审美主体导向审美对象,始终伴随着审美感知,并成为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得以形成的基础,而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又制约着审美趣味的指向。审美趣味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比如饮食上的趣味,你爱吃辣、他爱吃甜,这只具有个人的性质,不要求别人的普遍赞同,分不出高下,无可争论。审美趣味则不同,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偏爱”,具有社会性。它体现的不是个人生理的需求,而是社会性的精神文化的要求,它希望社会的普遍赞同,时常会引起争论。各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之间有高下、雅俗、健康与痛苦、进步与落后的分别。因此审美趣味时常成为主体审美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审美趣味离不开审美主体,由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基础、心理态度、文化教养、生活环境、社会交往、生活经历、审美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欣赏和判断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也就千差万别,具有个人差异性。审美趣味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物遗传因素、天然素质等生理基础,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条件,主要是教育和社会实践。任何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他的审美趣味必然包含体现一定时代民族、阶级共同的审美要求和趋向。因此审美趣味既有个人差异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共同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统一。审美趣味的社会共同性反映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需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审美趣味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取决于不同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审美理想,它给美的创造和欣赏打上时代的烙印,往往构成时代风尚和艺术创造的风格,制约着人们对美的评价和判断。审美趣味的民族性是指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同一民族的审美趣味大体相同,这是一个民族共同历史生活的结果,它使不同民族的美的创造和欣赏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审美趣味的阶级性是指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在阶级社会中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形成审美趣味阶级性的根源是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利益和审美理想,而对同一阶级的人来说,则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阶级利益和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的个人差异性相比较,审美趣味的阶级性也是一种社会共同性。

 审美趣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审美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审美趣味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审美趣味,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那么,对于大学生的我们,怎么样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呢?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自身硬。”其实,诸如象友爱、谦和、坦白、刻苦、严格、坚忍、机敏、周到、奋勇、讲科学、讲集体观念的思想,都与高雅健康的 审美情趣有关。第二,要教育学生理解美,懂得去欣赏美。美家家克罗齐所说:“只有对于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的人,自然才表现为美,自然才表现为美,自然的美才是人发现出来的。”这就是说,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致,同样需要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观赏那瑰丽的自然风光,时间长了就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第三,要教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艺术的教育方面。在艺术领域,无论是造型艺术、无论是声乐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有着多彩多姿的美。但是理解、欣赏、领会艺术美,需要培养、指导,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第四,要教育学生注重灵魂之美。契科夫曾经说过:“人应当一切都美:脸啦,服装啦,灵魂啦,思想啦。”在这些美中,是重要的是灵魂之美,思想之美,一个丑陋的灵魂,不可能有什么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方可能培养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