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习资料
2025-09-24 21:01:29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一预习及学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附细胞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单细胞和多细胞知识: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单多细胞生物知识: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和分化的基础上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例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例如:心脏等

系统:能共同完成同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例:呼吸系统等

个体:有若干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单细胞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

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7、显微镜使用常识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反则用小光圈或凸面镜。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8、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9、注意事项: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0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都古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细线织(支)蓝衣。)有些细菌称呼简化(括号内字常省去),如根瘤(杆)菌、圆褐固氮(杆)菌、乳酸(球)菌等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蘑菇)等。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真核生物——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这里容易和原核生物混淆的是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等。11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最早发明并制造显微镜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科学家)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