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家校沟通促进班级管理
2025-09-24 05:21:58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家校沟通促进班级管理

作者:付燕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46期

        家校溝通有利于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而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这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情感、语言等的双向活动。家长的为人、阅历、职业、素养等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人无完人,法无定法,沟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一、家校沟通的作用和意义

        (1)班主任——这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承担了最大的责任的。曾有老师谈到: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不但需要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共同帮扶,家校合力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需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思维目标,在家校共育中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成长,实现三方共赢。

        (2)家校沟通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原生家庭及其生长环境,家庭是千差万别的,不一样的家庭教育观念造就了不一样的孩子,学校教育配合家庭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尽可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班级管理打好基础。

        (3)家校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使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实现教育的一致性,为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培养创造条件,为以后的发展和成才打下基础。

        (4)家校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5)家校沟通还有利于家长走出一些教育的误区,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自己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就行,至于教育,那就是老师的事了。所以,要转变家长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使家庭教育走上正轨,反之来优化学校教育,促进班级管理的成功。

        二、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1)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通过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引导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在透明的班级管理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全员育人,实现全体育人,让每一个生命体绽放光彩。

        (2)班级家长群的建设与维护。班级群,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反馈孩子在校表现的学习群,不应该出现与孩子无关的,诸如代购,拉票等社会上的信息,同时,为了建立良好的群风貌,班级群里尽量不发表负能量的信息,当家长有某些想法的时候,家长应该选择与班主任私聊。为此,在班级群的建立之初,就制定了班级群聊公约,以便大家都能遵守。班主任以多媒体网络平台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多便捷的联络方法,灵活使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使老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充分体现老师与家长互不干扰的个性化沟通,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

        (3)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注意细节。选择或者创造使家长和班主任处于平等地位的环境;关心孩子,询问有关他或者她的情况;倾听与理解;当提及孩子的学校生活时,使用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语言,避免使用教育术语;不要谈论别的父母或者他们的孩子,尊重所有家庭的隐私。

        (4)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家长会是争取家长合作的有效途径,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和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个性倾向;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5)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情感沟通利于增加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双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引起情感的共鸣,更容易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称呼上的得体,可以根据平时的了解以及学生信息的搜集整理确认对家长的称呼;沟通时要注意语气的拿捏,要委婉有度,避免用责备、警告、训诫等口气与家长谈话,一旦家长产生防御心理,将大大影响沟通的顺利程度和沟通效果。沟通时如果能视情况采用幽默风趣的语气进行,利于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

        (6)善于把握家长心理。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学习或行为中出现问题的责任推到老师身上,这严重影响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要把握好家长心理,及时有效的沟通,取得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

        (7)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家长听到评价后,能够感觉出这是老师的一片真诚,感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从而做到对学校、班级工作的理解与合作。

        (8)适时呈现问题。与家长沟通时可先说说其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悦的情绪,再逐渐把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委婉提出来并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欲扬先抑”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减少ー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9)不要将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这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不负责任,对学校教育失去信心。同时,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期望效应”。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最需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肯定通过家长传输到学生那里,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是充满希望的,是被别人寄予厚望的,家长不例外,孩子更不例外。这一点在与“后进生”家长沟通时尤为重要。只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信心,他们才会更主动地与班主任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并善于询间。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要善于倾听,不要妄下断言等。

        (10)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作为班主任老师,所有的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的爱,基于对孩子的责任心,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家长自然能明白老师的苦心。

        不管何种沟通的技巧,只要本着一颗为孩子好的心,与家长平等对待,有宽容心,爱心,同理心,那么一切都可以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前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