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优缺点及其未来走向资料
2025-09-24 05:19:20 责编:小OO
文档


( 20  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事务管理中心

 年   月    日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优缺点及其未来走向

摘要

真人秀节目备受观众的热捧,真是因为掌握了节目发展的定量,想观众所想,吸引他们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在媒体丰裕时代,真人秀通过把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商业模式让电视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把潜在的商业价值激发了出来,这样既能提高收视率,又能获得利益。因为这种模式对普通人来说,它能让人民更容易、更快捷的实现梦想;对电视业来说,则是名利双收的利器。

关键词:真人秀,传播,文化

   2.1  真人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模式。

    4

    3.2  真人秀节目存在低俗,哗众取宠的现象

    5

   4.1  取精华,去糟粕,加强创新

    7

1绪论

1.1概述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新形态的不断发展,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速度更是前所谓有,不可预想的。真人秀节目的多样化与其节目因素的泛化正在引领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近十年来,真人秀节目像一个席卷而来的潮流,迅速占据了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然而,在当今电视选秀节目如日中天时,彼此的竞争也显示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也说明了真人秀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选秀节目中出现的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由此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1.2真人秀简介

1.2.1真人秀的定义

真人秀节目中采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是对纪录本性的一种回归,它更注重对事件过程的展示,关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件,纪录人们在经历这些事件、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早期的纪录片尚且如此,当下的娱乐节目也不例外。真人秀节目把人类在封闭环境中心态和情感完整地纪录下来,人的命运、情感、追求被放大、被关注、被尊重。但真人秀的情境却是预设的,这就从根本的前提上否决了真人秀的真实性。选手在貌似真实的世界里,如别墅、荒岛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演绎着一个精彩的故事。其实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非“真实”。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游戏的设置、淘汰和奖励的设定都是人为的东西,它们和真实的选手加在一起,共同制造了一个表面真实的世界。虽然选手在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但他毕竟要受到“规则”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地做事情,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做事情。

1.2.2国外真人秀

  国外最早的真人秀从70年前,BBC正式开始定时播放节目说起,电视史由此翻开。在电视史的头几页里,我们总是能看到广播节目的身影。比如选秀节目《明日之星》(Stars of Tomorrow)、《阿瑟.戈弗雷的达人搜寻》(Arthur Godfrey39s Talent Scouts,也称作Talent Scouts)、《机会来敲门》等。从这些早期的才艺节目中总能瞥见今天《达人秀》(Got Talent)的影子。实际上,早期的才艺节目的确为今天的才艺真人秀的埋下了种子,但是这些节目只是安分地为选手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没有开拓出足够的“自由时空”来展示选手的内心和个性。

  电视真人秀虽然是近年才大行其道,但类似的节目形态早已出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真人秀雏形,如《观众点播》和《这是你的生活》。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的真实生活。这个节目系列,被认为是最早具有真人秀基本元素的节目。1999年月,荷兰艾德蒙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电视节目《老大哥》在本国产生轰动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个国家广泛移植,并克隆出一系列类似节目。2000年播出了美国CBS的《生存者》、FOX的《诱惑岛》、德国的《硬汉》等等,这些电视节目的出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也标志着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的成熟。

1.2.3我国真人秀

近十年来(2000年---至今),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兴起和发展二个阶段。

(1)兴起阶段(2000年——2004年)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生存大挑战》是我国国内首个制作的真人秀节目节目,其创意来自于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1995年,《电波少年》节目开播后,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样式,由此开始萌生出打造“真人秀节目”的念头。随后,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全新的“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生存大挑战》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雏形,随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电视台在推出了《龙行天下》之后又推出了《金苹果》,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了《峡谷生存营》,拇指英雄联合央视在《开心辞典》、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幸运52》特别节目的基础上制作《欢乐英雄》等节目纷纷登台亮相。

(2).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是2005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和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创智赢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使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从单纯的节目形态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新兴电视产业。

     受《超级女声》产业化的成功运营,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如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渐入佳境,不断发展,表演选秀类节目也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

1.2.4中西方对比: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中西方的国情、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收视习惯上的差异,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众多非议。

西方选秀节目注重个体性与竞争性,而中国的选秀节目则表现在集体性,参与性(“重走长征路”),中国以和为贵,西方开放,尤其是在性的问题上。真人秀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新节目样式,对西方传媒界和文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由此在国内引发的争议也备受关注。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制作的《完美假期》被相关部门叫停,电视台推出的《金苹果》等也受到广泛争议。但“真人秀”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了国内电视业界的一个新潮流,“真人秀”节目在质疑声中不断进步。

2.电视“真人秀”的优点

2.1.真人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模式。

 真人秀的表演者都是普遍人,普通人的表演更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观众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可以把自己的欲望想像等移植到表演者的身上。 

  由重庆广播电视总台斥资一亿元制作的300集大型情景现代剧已经进入演员选拔阶段,张国立担当总导演。演员选拔活动的全名称叫做“第一次心动”巨星招募计划。“第一次心动”是国内首个以电视剧为基础的完全互动娱乐活动,全部角色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选非职业演员担当。只要年满18周岁,未签约的各年龄层人群均可参加。活动将推翻正规演艺院校发掘培养演艺人才的方法,以打破演艺界、娱乐圈的话语权威与学历霸权。让普通人更进一步靠近自己的梦想。在本次活动当中,观众会真正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来,并将拥有演员与剧情的选择权。不再是以前单纯的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增加了与普通人互动的环节,让观众也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直接到现场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以前的电视节目传播中,一直是单向传播模式,观众就只是观众,缺乏参与感。而电视真人节目恰好弥补了一般电视节目的不足,让观众也成为了节目的主角,变成了节目与观众是双向传播的模式,大大增强了参与感,娱乐感。

2.2真人秀节目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真人秀节目备受观众的热捧,真是因为掌握了节目发展的定量,想观众所想,吸引他们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在媒体丰裕时代,真人秀通过把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商业模式让电视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把潜在的商业价值激发了出来,这样既能提高收视率,又能获得利益。因为这种模式对普通人来说,它能让人民更容易、更快捷的实现梦想;对电视业来说,则是名利双收的利器。

2.3真人秀节目缓解了社会焦虑

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焦虑。无论是零门槛的选秀类节目,还是专业色彩较强的表演类节目,尽管有着形态与旨趣的差异,却殊途同归地遵循着一套共同的文化逻辑:个体在社会分层中实现自下而上的流动是可以实现的(借助才艺表演实现梦想),人与人之间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交流樊篱是可以被打破的(选手与导师、观察员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勤勉的生活态度与崇高的道德品行会最终带来命运的馈赠(大多数选手的“经历”)。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因环境污染、物价高企和社会不公等现象而处于普遍焦虑状态的中国人而言,真人秀节目为这些现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文本层面的、想象式的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真人秀扮演了“乌托邦”的角色,它坚持不懈地在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生活情境中,源源不断地生产“正能量”。

3.电视“真人秀”的缺点

3.1.真人秀节目存在抄袭,缺乏原创性

从现有的节目中,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火爆荧屏的电视节目都不具有原创性,不管是《爸爸去哪儿》,还是《爸爸回来了》。由此可见,我们的节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缺乏创新性人才及创意的点子,存在复制抄袭英国,韩国美国等节目,存在拿来就用的惰性。

首先,安于追随,永远被动。向优秀节目学习是值得提倡的做法,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以克隆的方式杀出生天也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当这种克隆成为一种惯性,本土的电视人己经安于追随、惟他人马首是瞻,不仅将失掉原创信心和革新的动力,这种保守态度更将使中国电视在未来的全球电视竞争中陷入永远的被动。其次,原创缺位,泡沫繁荣。内地电视抄袭海外节目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的地步,成功的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档节目,更多的节目还处于“低级克隆阶段”,精华没学到多少,粗鄙的娱乐垃圾却比比皆是。

3.2.真人秀节目不少侵犯了隐私

有市民认为,电视新闻媒体以新闻的名义侵犯他人隐私,实在不该,“真人秀”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靠偷窥别人隐私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而针对“真人秀”,有人说有的“真人秀”节目打着创新的幌子,却热衷于渲染卑琐的个人隐私、张扬利己主义,说穿了就是拿无聊当有趣,在传媒技术发达的今天,不但容易形成人格扭曲,更助长窥视他人隐私不良社会风气的抬头。“记者有权采访、记录发生在公众场所的事件,特别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其中也包括使用偷拍偷录的采访方式,如果其中涉及到某个人,并不发生侵害隐私权的问题。”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唐超华认为,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偷拍偷录仅限于远距离的拍摄,如果对某一个特定的人进行跟踪拍摄,或者近距离拍摄,以致使某人人物形象特定化,则又另当别论。“而在私人不公开场合(如个人住宅、病房等)的采访,则要受到较多的。”唐超华解释说,由于隐私具有秘密性的特点,即当事人不愿意将自己的言行昭示于众人,因此,其发生的地点多在秘密场合。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对他人个人信息进行隐性新闻收集,则有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

3.3.真人秀节目存在低俗,哗众取宠的现象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热,已经成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一个重要节目类型,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收视选择。大多数电视真人秀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受到社会好评。但也有些节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有意思”但没意义,收视率虽高但缺少价值引领,有的甚至传播错误价值观或流于低俗,引起批评。如一个相亲节目中,有女孩说出的一些与大众价值相违背的话,虽然大幅度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单也让该节目陷入困境。所谓物极必反,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出的观众的道德底线,引发观众不满。这类娱乐节目将被淘汰。还有 一些节目为了吸引眼球,甚至编造一个不存在的故事等以欺骗观众的眼泪。

4.电视“真人秀”未来走向

4.1.取精华,去糟粕,加强创新。

真人秀节目的诞生于西方,我们必须重视外国的真人秀节目的普世价值,应当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用以促进自身发展,我们也要承认,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发展与外国相比存在着差距,既然有差距,就得学习。

倚重原创并不等同于闭门造车。从真人秀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无论是创意发想能力、节目制作水准,还是营销规模,欧洲尤其是美国的电视界仍然遥遥领先中国同行。不过借鉴和学习也不能流于简单地克隆,不动脑的“拿来”对本土电视业的伤害在前文已有所阐述。对欧美成功真人秀的学习,要求我们的电视人对真人秀的真正吸引力所在有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样在策划和制作实战中,才不会仅限于形式上的照搬。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新型电视节目要在中国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国电视人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勇气。

4.2.注重反馈信息,改善节目质量

传播学中对受众研究的重视,其中心理念与营销学中盛行的消费者研究是相当契合的。如前所述,对以年轻受众为主体的真人秀观众心理把握的不准确是本土真人秀发展的一大阻碍—。 把握年轻受众的心理,既可以运用正式的调查手段,也可以充分利用真人秀对多种媒介的整合所形成的丰富反馈渠道,如BBS言论、短信投票、观众来信来电等等,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及时掌握他们对节目的意见和观感,才能避免从传统的印象和经验出发,造成传播的“代沟”。

同时应该改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大环境,对于一些不良的现象,低俗的现象要进行删减,抵制。不能为了节目的收视率,而使一些低俗的,哗众取宠的行为出现在电视中,引导了不好的观念。使得节目质量的上升,引导正确的理念,使真人秀节目成为一条传播正能量的途径。

4.3要有完整的经营战略

真人秀节目制作得专业、完美、社会效益好只是一个方面,对于电视生产者而言,经济效益同样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娱乐节目的生产者追求更多的应该是经济效益。当前,任何真人秀节目在与观众见面之前,都要经历选择场地、物色选手、媒体造势等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调足观众胃口,如:海选、概念及品牌推广一系列运营环节,可以说在营销方面的投入甚至重于节目的制作本身。所以,我们的节目生产者要有经营意识和完整的经营战略,采取更可能多的营销方式,使产品产生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5.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真人秀要抵制不良低俗的现象出现在节目上,做出正确的媒体导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保持发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有选择性地移植引进国外成功的节目形态和内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本土化改造, 创造制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电视节目,我们才能真正在电视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树立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

[2]《告别弱智—点击中国电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10版

[3]马妮娜:《以电视手段研究电视的新举措—真人秀研究课题演示会[4]侧记》,载《电视研究》,2001年12期

[5]焦文.对引进“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