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5-09-24 05:30:55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的经营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不断加剧,国内外均出现了一系列因操作风险引发的损失案件,给各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要求为操作风险分配资本,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列为银行的三大类风险。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确保各项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更应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银行,前身为邮政储蓄,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营业务,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将会对提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 正文:  

一、 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风险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对操作风险进行准确、合理界定是建立完善、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关于操作风险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即:广义概念、 狭义概念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概念。操作风险的狭义概念认为,只有金融机构中运营部门的有关风险才是操作风险,即由于控制、系统以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和疏忽而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其他的操作风险,如名誉、法律、人力资源则交给一个全面风险管理机构管理,或者隶属于某个特殊部门。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操作风险,也称战略风险。这种定义首先区分可控制事件和由于外部实体如监督机构、竞争对手的影响而难以控制的事件,进而将可控制事件的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而对应的另一类风险称为战略性风险或营销风险。这种观点所涵盖的内容比狭义操作风险广而比广义操作风险狭窄,因此其可操作性更强。显然,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均不利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广泛的内涵往往使人们对其准确的进行计量,而狭义的概念往往会因为不能涵盖其所有的操作风险而使得银行遭受一些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接受介于广义与狭义之间的操作风险的概念。 

(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第五大商业银行的诞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大的经营风险。随着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经营风险也在不断积累,案件发生的数量及损失金额也呈上升趋势。为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业务检查--合规管理--内部审计”三道防线组成的内控管理体系。业务检查部门是第一道防线主要负责日常业务的监督检查辅导工作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并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合规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主要负责向高管层提供合规建议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审核评价各项、程序和操作

指南的合规性开展员工合规培训和教育识别和评估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以及新业务方式的拓展等产生的合规风险开展合规风险的监测和测试保持与监管机构的日常联系等。内部审计是第三道防线主要牵头负责内控管理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检查职责、检查的频次和内容等协调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各项业务之间的问题使各职能部门步调统一齐抓共管确保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并对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合规情况及风险情况进行评价。近几年尽管各级邮政储蓄银行机构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但个别基层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操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章不循监督制约乏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部分机构内部管理和控制仍然存在漏洞业务线路相互制约制衡不力内部审计检查的有效性、性不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防范措施重外轻内案件防范、处置的责任意识尚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邮政储蓄银行未来的发展。 

二、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理念认识不到位  邮政储蓄银行经营范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来经营邮政储蓄的层面,对公司业务、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没有一套具有执行力的严密的和程序;二是银行员工因缺乏诚信与审慎的道德标准而不愿或没有严格执行制度。  对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关系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认为风险管理是为难业务人员,没有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看作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未能把风险和利润紧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不能把风险控制与市场营销、市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害怕承担责任过分强制风险丧失了业务发展的机会,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少通过沟通去消除文化上的差距,业务流程前台与后台的矛盾往往是被动解决而不是通过沟通来消除这些差异换位思考不够。

(二)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1、部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虽然在内控制度有岗位编制要求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经营成本压力等原因部分基层支行和业务岗位仍然存在缺员现象造成普遍存在人员兼岗、分级授权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留下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新员工比重过大。由于近两年来规模扩张带来了人员扩张柜面人员和信贷人员的新工比重超过50%。银监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代理营业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银监发?2009?9号)规定“熟悉银行业务的人员不少于4人,其中50%以上的从业人员有1年以上银行业工作的经历……”。事实上,部分代理营业机构人员仍未达到最低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具有1年以上的银行业从业经历存在现实性困难。这些新工从业经验较少会计基础工作很不扎实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随意性较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学习制度不落实。各营业机构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业务学习制度或业务学习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加以严格落实学习成效不明显。

(三)内控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章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的管理。同时伴随着新业务产生的新内控制度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疏理和补充。一些新业务品种的开发既缺乏对新业务的开办制度和运作流程的充分论证,又缺乏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保障措施使得业务开拓与内控建设不同步形成

无章可循的空隙。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内部稽核形式化问题严重,问责制没有威慑力。 现有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多侧重于业务经营指标,而与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往往是出现了重大风险或已造成资金损失时才给予处罚。  

(四)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邮政储蓄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包括财务、储蓄、信贷、对公等,并建立了四套会计资产负债表、业务状况表和利润表,各报表之间科目、口径可比性较差,难以实现“并表管理”和把握总体风险。从操作层面看,邮政储蓄银行为分支机构设立了会计、公司、储蓄、汇兑、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处理与应用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互不兼容,造成从业人员具有不同的系统角色,为逆流程操作提供了基础。此外,电子稽查系统不完善,远程监管系统尚未建设,难以实现系统统一的风险管控。  三、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快操作风险“三道防线”建设  推动邮政储蓄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建立操作风险“三道防线”。一是强化业务条线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于内部控制而不在于外部检查”。因此,需要强化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管理约束,稳健地治理操作风险,并在业务单元、产品组合中进行识别与管理,发挥操作风险管控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设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CORF)。负责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运行,收集操作风险信息,计量风险,编制报表,并进行报告。三是进行检查与评估。加强审计合规部门的操作风险评估与审查,形成操作风险管控的合力。 (二)加快问题整改,增强自动纠错功能。  建立问题整改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形成“自下而上”、举一反三的自查自纠机制,一动全动,一改全改。建立问题整改的联动机制。采取邮政储蓄银行与同级邮政局联动,邮政储蓄银行系统内上下联动,邮政局系统内上下联动,构建问题整改的立体网络,达到问题整改的“多米诺”效应。建立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梳理、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用制度说话,用制度评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同时,注重激发从业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倡导合规文化,把问题整改转化为主动合规,增强操作风险免疫力。 三)重视教育培训,巩固操作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  推动邮政储蓄银行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和巩固操作风险管控的基础,塑造风险文化、合规文化,提高从业人员整体职业操守。一是银行化提升。强力推进二类支行、代理营业机构从业人员的银行化教育培训,统一操作风险、目标、措施和要求,从上解决操作风险“代而不理”问题。二是综合素质提升。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时间短、人员新、从业经验少、风险意识不强,急切需要在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加强操作风险管控的教育培训。三是教育培训提升。修订和完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将市场营销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对接和深度衔接,适当增加操作风险管控的学习比重。四是人才引进提升。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管理改革的深入,风险管理人才,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专才”较为稀缺,需要提升风险管理人才引进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韩健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1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