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务员遴选考试案例分析典型真题解析
2025-09-25 05:02:02 责编:小OO
文档
公务员遴选考试案例分析典型真题解析

近两年来,公务员遴选已经成为选拔优秀年轻管理干部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从机关、全国各省公务员遴选历年考试试卷分析,目前公务员遴选笔试题型通常分为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等)和主观性试题(包括案例分析题、材料分析、文章写作题等)。从命题角度而言,每一种考查形式涉及题型大有不同。在这其中,案例分析题型几乎是近年遴选笔试考试中必考的题型,本文主要探讨案例分析这种形式。

  案例分析题是让考生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考生的公共管理和领导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案例分析题型的考查方式目前的普及性,以下是对四川省遴选笔试案例分析真题所做的解析,以给广大考生以清晰的感知。

  案例一:

  【案情简介】

  某县月亮湾风景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自2006年以来,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先后开发了水上漂流、游艇冲浪,沙滩滑沙等特色旅游项目,备受旅客亲睐,2008年,风景区先后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每天接待量最多为1200人左右,在旅游高峰期最高达2500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旅客投诉接连不断,反映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景区到处脏乱差,住宿休憩设施明显不足,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低,水上没有合格救生员等,对此,2009年,风景区管理处力排众议,决定投入大量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一边规划设计,一边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是景区环境和旅游秩序有所改善,只是时值旺季,水上项目备受欢迎,为了保持经济效益大幅上升的势头,8名救生员本来人手不足,尚未受到专业培训和考核,仍处于无证上岗状态,结果发生了三名游客溺水身亡的特大旅游安全事故。

  【问题一】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题思路】

  一、该处错误的政绩观。将经济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二、干部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单纯以“GDP”增长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考核标准。

  三、决策违背科学性、民主性原则。忽视旅客反应的问题,并且未经过科学论证就边规划边建设,使景区建设带有一定随意性。

  【问题二】如果你是当地旅游部门的领导,将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解题思路】

  一、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景区的开发要本着以人为本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游览舒适、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

  二、景区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提出建设方案,同时进行民主评议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尤其是像救生员这种专业性强的岗位。

  案例二:

  【案情简介】:

  某市探索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和零星自然村庄归并,加快农村城镇化转型,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刮风运动,不损害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推进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首先,选择了若干个小区作为全市农村居住区规划建设示范和试点区,高标准建设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进行示范,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的积极性,其次,为确保农民平稳拆迁,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第三,为解决集中居住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推出全面的纯农民养老保险,将全市18岁以上的纯农民全部纳入农村保险范畴,保险费由市、镇和个人三方面承担,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第四,在解决农民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着手解决农民医疗难题,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

  【问题一】对于该市推行的农村集中居住的农村城镇化实践,你如何评价?

  【解题思路】

  该市推行的农村集中居住的农村城镇化实践,是切实推进当地农村城镇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但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该市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刮风运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工作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以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农民生活和医疗难题,这说明该市在城镇化转型的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疾苦,从这一点出发,该市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该市的农村城镇化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城镇化之后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二】请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解题思路】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通过以上两道真题解析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考生在回答案例分析类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在答卷过程中,考生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上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把握以上要素,最终完成答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