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及改造再利用实例浅析
2025-09-25 05:03:12 责编:小OO
文档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及改造再利用实例浅析

摘要:通过对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及相关法规的介绍,并以昆西市场改造项目为例,总结了美国在建筑遗产保护上的经验。借鉴其建筑遗产保护,中国应当结合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道路。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昆西市场,改造,启示

前言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由单个文物的保护到历史地段的保护,再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地扩大。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遗存远不能同欧洲和中国相比,但美国的保护制度和市场化体系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美国的建筑遗产大多在两三百年以内,其年龄组成与我国很多城市有相似之处,这无疑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新国新梦——一个民主国家的崛起

在美洲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做“美国”。虽然她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15世纪欧洲人发现这片新之前,这里曾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随后,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而这13个英属殖民地正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

1754~1783年的运动,使得美军终于摆脱了英国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巴黎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的结束。1776年,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成立了。1820~1849的西进运动,成为美国的开拓者们寻求美好生活的标志。1861年,南北内战爆发,经历了漫长的四年战争,北方战胜了,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回复统一,而且,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化。

从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并且在世界上扮演了新的角色。从此,美国逐渐在经济上崭露头角,跃升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度,从詹姆斯顿第一个永久定居地的建立至今,不过三百年时间。但在美国的城镇中,大量各个时期的建筑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城市的个性与历史得以完美地展现。即便是在纽约这样的现代大都市中,也明显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积淀。

2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及相关法规

美国保护运动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发展了成熟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从单体的历史地标到历史建筑群落和历史区域,从建筑到历史环境和文化遗产,历史保护的内涵外延在不断地扩展。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美国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的华盛顿故居弗农冈。 1853年,一些商人打算将弗农冈买下改为俱乐部。虽然不少人意识到华盛顿故居的重要性,但因没有相关法规保护,人们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安·康宁海姆领导的弗农冈女士协会最终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获得了弗农冈的所有权。弗农冈的巨大成功,对于19世纪的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影响颇深,成为许多保护组织的蓝本。

威廉·埃伯——美国早期重要的建筑遗产保护学者,在波士顿创立了新英格兰古迹保护协会,成为当时最大的专业建筑遗产保护组织。埃伯顿扩展了建筑遗产保护的视野,发展了保护的方法和理念,开创了新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此外,埃伯顿还发展了住宅博物馆的修复理念和操作方法,使其成为美国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

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建筑遗产保护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1926年威廉斯堡的修复工程是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史上第一次试图保留一个整体的历史环境,专业人员成为了建筑保护的主角,标志着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化的开始。

从康宁海姆对弗农冈的拯救,到威廉斯堡的修复,虽然受到了欧洲历史保护思潮的影响,但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始终是一种本土化的运动,并且与美国的国家主义、地域主义和清教伦理有很大关系,其中不乏个人英雄式的努力和社会改良的愿望。

第二阶段(20世纪早期~1945年)

1931年,查尔斯顿在美国采用历史地段区域规划法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地方历史保护,例如新奥尔良、路易斯安那、安纳波利斯、马里兰等。查尔斯顿历史区域的建立对当今美国历史保护格局影响颇为深远。1929年至1939年的经济大萧条,为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获得了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联邦雇用失业建筑师对美国境内的大量建筑遗产进行测绘整理,一些相关的建筑史和建筑保护研究也开始出现。1935年,联邦通过了《历史古迹法》。1937年,国家公园组织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业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导则,对建筑遗产修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20世纪初的50年是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专业化发展期,建筑测绘和建筑史研究的发展拓宽了历史保护的视野,一系列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使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想和方法初步形成,美国当代建筑保护体系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得以建立。  

第三阶段(二战后至今)

二战结束后,美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美国经济空前繁荣。1949年,联邦通过了《住房法案》,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历史地段被新的公路网割裂,历史区被成片铲除,城市的历史核心区面临一场灾难。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失败和60年代的经验,催生了一套全国性的系统的历史保案。1966年,联邦通过了《国家历史保》,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涉及最广的保案。国家历史保建立了国家历史场所登录制度,并第一次包括了归属各州的和地方的历史遗产。这一法案同时设定了对于各州的拨款,用于历史建筑测绘、保护规划、国家历史场所登录制度的提名、以及对于历史建筑的购买和保护;成立了一个专门监督实施情况的机构——历史保护顾问委员会。

1976年和1981年的一些税法激励了历史财产再利用,同时消除了建筑拆除的任何利益补偿。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收法》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激励。1976年,被认为是城市幻想家的发展商詹姆斯·鲁斯开始了对昆西市场的复兴工程,这一工程被认为是城市中心复兴和历史建筑更新的优秀范例。

80年代后,历史保护所涵盖的范围在不断拓宽。不同的组织将许多其他产业的服务建筑纳入遗产保护的范围内。这一时期,少数种族和黑人文化受到重视,在这种潮流下,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遗产也开始得到的保护。

二战后的50年,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自60年代出现以来,成为了发展趋势,并受到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1966年《国家历史保》的建立为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建筑遗产保护走向了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道路。1976年《圣萨尔瓦多公约》成为美洲保护考古、历史及艺术遗产的国家间协作的标志。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明确了保护历史城镇和街区的原则、目标和方法。而1996年的《圣安东尼奥宣言》,则对有关美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1999年的《美国保护历史城镇与地段宪章》,美国保护历史城镇和地段的四个目标与十八个基本原则得到确立。

美国城市没有经过一战和二战的毁坏,其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较欧洲晚,城市建筑更多地延续了新古典和装饰艺术派的风格。这点上与中国近代的一些殖民城市,特别是上海有类似之处。美国城市在二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浪潮,也曾以大拆大建的方式毁掉了大量历史遗产,导致了后来一系列“城市病”和社会问题。作为对城市建设的反思和对城市中心的重塑,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盛,并开始运用市场手段,维护城市中心和社区特色。今天,“城市更新”式的大拆大建在我国很多城市中上演,而规模尤甚。以史为鉴,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本身就是一本城市发展的教科书。

3 昆西市场的改造——美国建筑遗产的都市复兴

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经由了住宅博物馆、室外博物馆到历史保护区的空间扩展,初步建立了现代的历史保护思想和建筑遗产的环境观念。二战后,城市复兴与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地方历史区域保护和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成为美国建筑遗产保护最重要的两大趋势。

位于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区滨水地区的昆西市场,是美国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和旅游胜地之一(图1)。从1826年开始运营后,昆西市场成为波士顿最热闹的地方。和波士顿大部分地区一样,兴建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要。这些建筑主要用于储藏农产品并作为肉制品交易市场。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市场格局比较混乱,众多的商铺、摊点令市场显得过于拥挤(图2),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100多年风雨的昆西市场逐渐衰落。

 图1 波士顿昆西市场区位                           图2 19世纪波士顿昆西市场混乱的情形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

1961年,为了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地区,波士顿再开发局将昆西市场列入波士顿市的改造计划。由建筑设计师汤姆森主持设计,开发商劳思公司负责承建。整个昆西市场由3栋两层高的建筑组成,长535英尺、占地2.7万平方英尺,由花岗岩建造而成。

    改造初期许多居民组织和建筑师对重建提出异议,认为重建会破坏原有的市场文化。但波士顿再开发局表示,昆西市场不会被简单地当作历史遗迹来处理,规划将会对旧有的建筑进行修护,为昆西市场逐步添入新鲜的元素。与一般通过大型拆毁重建不同的是,昆西市场的改造过程没有彻底废除旧有的市场,而是采取了渐进式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使昆西市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相吻合。

改造着重对市场中已有的3栋建筑进行修复,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建筑中已有的希腊风格的内部装修,清洗干净了积累了多年污垢的花岗岩墙壁,红色的墙砖也被仔细地修复保留了下来。为昆西市场营造了干净、优美的购物环境。与此同时,设计师们还为市场添加了新的元素,如窗户、照明和招牌广告都是20世纪后期的风格,与历史的大理石构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图3、4)。在市场主楼旁边通往咖啡馆和小摊铺的路上,还沿着建筑特意修建了一条玻璃拱廊(图5、6),为人们营造出惬意的步行环境。 

图3 波士顿昆西市场改造后的外景1                   图4 波士顿昆西市场改造后的外景2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图5 市场主楼旁边玻璃拱廊                        图5 夜幕降临的昆西市场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目前,昆西市场的改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商业区重建的模板,她每年都吸引着超过1200万的游客。改建不仅没有给波士顿造成税收和债务方面的负担,反而为城市增添了一笔永久的、富有巨大生产力的财富。

中国不乏具有一定历史沉淀的滨水城市,重庆就是其中之一,渝中半岛拥有其独特的滨水风貌(图7)。在城市化的进程下,城市更新速度加快,重庆正面临着与美国城市在二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浪潮同样的困境,许多建筑历史遗产以大拆大建的方式毁掉了,昔日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如何使重庆滨江区域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如何更好的反映重庆的地域特征,昆西市场改造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4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建筑遗产相对于欧洲的许多国家来讲历史较短,但其建筑遗产保护发展较为迅速,保护理论也愈发成熟。这得益于其完善的保护体系、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其良好的市民参与机制。在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保护中,美国率先提出遗产廊道的概念,这一概念及做法在美国正处于逐渐深化的阶段。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经验可以作为今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借鉴。

国内的建筑遗产保护起步较晚,但在最近的十年里发展迅速,公众的历史保护意识也逐步建立。一些城市的政   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令法规,并开始建立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指定了一些优秀历史建筑。但对于城市来说,单  单依靠指定的保护建筑难以保留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环境,仅凭的财政支持难以为继。

图7  渝中半岛鸟瞰                              首先,国内建筑遗产保护缺乏保护对象的分级制度和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相应技术标准。目前的相关法律基本上还是以文物保护的态度来面对城市中的大量建筑遗产。第二,在今日国内的市场环境下,建筑遗产再利用与新建项日相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三,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历史建筑因缺少投资而得不到维护,日渐凋敝。应当通过经济杠杆,制定适当经济优惠,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和投资等。第四,国内应当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设置,在建筑院校建立历史保护专业和改造技术的相关专业。            

结语

美国经历了一个由破坏到大规模建造、再到产品因过剩或其他原因弃置不用、再到建筑改造这样一个四阶段更替的过程,中国正重复着这条道路,目前还在进行大量地兴建。我国现存有大量可再利用的建筑资源,也有丰富的建筑遗产亟需保护和更新。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道路,善待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快使我国的旧建筑改造领域进入良性发展与结构优化的新时期。适宜改造,创造属于当代的“活”的传统,是建筑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事件及其相关性的剖析.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陈蔚.张兴国.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5~52

[3]郑宁. 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