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2025-09-25 05:02:32 责编:小OO
文档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作者:宋春梅 肖学农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1期

        摘要:文章采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研究了本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其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跨文化知识熟悉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度等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62-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国际商务活动快速增长,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商英国标》)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特点,应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商英国标》明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必备的能力目标之一。

        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研究本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现状,查找根源,以便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目的与对象

        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二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调查对象为本院商务英语专业151商英班大一学生,班级人数5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3人,平均年龄19岁。

        三、研究工具

        1.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

        选用钟华、白谦慧和樊葳葳编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来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ICCSRS分为交际能力表和跨文化能力表两大部分,其中交际能力表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4个分量表;跨文化能力表包括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4个分量表。ICCSRS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共63个题项,其中交际能力表34题,跨文化能力表29题。按正反计分区分,正向题33题,反向题30题。量表信度检验,总量表的信度很高(=.901),交际能力量表的信度(=.869)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量表的信度(=.794),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访谈

        为进一步增加本调查研究的准确性,课题组讨论编制了访谈提纲,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访谈问题如下:

        A.你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B.请你简单描述你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基本情况。

        C.你认为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你的学习、社会实践及今后的工作是否重要?

        D.你觉得有必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吗?请说出理由。

        E.你认为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果与分析

        1.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1)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数据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回收情况很好,全部回收,有效样本50份。把每份问卷调查表各题得分输入SPSS19.0软件,通过SPSS19.0软件计算变量,求出每个分量表的总分以及ICCSRS总量表总分。接着对8个分量表以及ICCSRS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ICCSRS总分描述性分析得出,学生ICCSRS总分最小值为150,最大值为236,平均值为195.46,标准差为17.682(见表1)。标准差越大,表示数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越大。对ICCSRS总分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中位数为193.5,众数为188,峰度为.080。峰度大于0表示比正态分布更加陡峭。从量表整体看,ICC.SRS量表总分满分为315,现量表总分平均值为195.46,按照百分制换算,总分平均值只是略高于60分。

        量表总分得分按百分制分段统计分析,50人中,总分1~188(百分制60分以下)人数有20人,占总人数40%;总分1~221(百分制60~70分)人数有27人,占总人数54%;总分222~92(百分制71~80分)人数有3人,占总人数6%;没有一个学生总分超过193(见表2),即没有一个学生得分80分以上。无论是表1总分平均值分析,还是表2总分分段统计分析,都反映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

        进一步描述性分析8个分量表,结果显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平均值分别为38.86、18.10、20.34、25.90、37.68、27.12、10.98和16.48。按照百分制换算,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知识平均值低于60分。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和技能平均值略高于百分制的及格线。8个分量表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再次说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

        (2)访谈结果与分析

        因本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人数不多,课题组利用课外或课间交流,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结果:A.大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不是很了解。B.超过95%的学生认为就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话题能够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简单交流,但是很难深入交流,而社会实践方面的话题交流有很大困难。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于话题相关的商务、文化等知识较欠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C.91%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社会实践及今后在公司工作很重要。学生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认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不知道如何提高。

        2.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ICCSRS调查及学生访谈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偏低。ICCSRS量表统计结果得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平均值都低于百分制的及格线。量表及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时,听力有困难,有些音听不清楚,有时反应不过来。口语方面的困难在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体表现在:表达时结结巴巴,连贯性不好;或会犯很多语法错误;或不会委婉地表达一些比较忌讳的东西;或不会用英语向对方解释中国特有的事情,比如说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二是,跨文化知识欠缺。大部分学生在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时,对对方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当前的重要或热门事件、文学作品、重要作家、政治、禁忌、价值观念等等跨文化知识不了解。三是,“重”语言学习,“轻”跨文化知识学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因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学习以通过“四、六级”、“商务英语考试(BEC)”等考试为导向,侧重语言学习,忽视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四是,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一方面,受课时和教材内容的制约,教师往往是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才能补充一些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本身对跨文化、商务等知识掌握不够。

        五、结语与建议

        上述ICCSRS调查及访谈数据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本院大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跨文化知识熟悉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度等等因素影响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一,必须具备扎实的交际能力,即扎实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其二,必须具备较好的跨文化能力,即拥有良好的跨文化技能、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个理论支撑下,参照《商英国标》,下一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维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我国国际商务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

        [责任编辑:马妍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