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意图
2025-09-25 05:00:34 责编:小OO
文档
《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教学  实现有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的界定

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应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渴望与需求”,不应仅限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是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一种“内在需求”。“情境创设”还是从现实生活通向知识的桥梁,“情境创设”要想办法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不应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种“装饰”应是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关注情境,在观察过后有渴望、有思索,有利于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2、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精当;(2)讲课精炼有效;(3)主体作用发挥;(4)分层教学落实;(5)师生关系和谐;(6)教学目标达成。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也明白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目前还有些教师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情境创设的基本功,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不会创设情境或情境创设的不到位;二是不会运用创设的情境,导致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游离与知识之外,或脱离学生实际,或花里胡哨的。出现了不少情境创设“花”,问题引入“偏”整堂课成了情境化的课堂,有些课教师在情境创设上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所有这些不仅仅没有达到方便、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反而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课内损失课外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一片“热热闹闹”失去了价值。 

三、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感悟到游戏中的一种规定性。第二活动欣赏图片,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说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起,贴近学生的生活,勾起学生对生活中有关位置问题的回忆,为新课铺垫。

(一)、铺垫导入

设计意图:2011版新课标指出创设数学情境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无论是新知识的接受还是纳入,都取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确保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心理驱使下,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正是从开家长会找位置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开本课的学习,通过创造冲突,一步一步引出确定位置所需要的信息。

(二)、探究方法,认识数对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绝不是简单的文本重现,而是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新认识、新创造。通过讲数学家的小故事,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的生发学习的需求。主动探索位置的更简洁写法这个情境中,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情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探究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规则,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领悟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列,第二个数表示的是行,建立数对的数学模型,明白确定位置的规则:顺序、起始点和方向。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帮助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很好的处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对各种写法的比较评论中,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2、 拓展练习

3、实践练习

设计意图: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不仅有利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巩固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能在图中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第二个层次不但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反过来还要能根据数对找某一物体的位置,同时渗透了估计意识,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能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这个练习通过把本班级学生的座位拍照后进行投放,沟通生活与数学练习,消除了学生从现实到图上再到方格图中的障碍。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时,不但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回顾总结,还就此沟通知识的一个横向发展,从一排中的红气球如何确定位置,到几排几列中红气球的确定,再到一个气球在教室位置的确定,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一个横向拓展延伸,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努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应用中巩固与发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