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制定产品质量目标
2025-09-25 05:03:51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制定产品质量目标

 

前日,有某企业的产品测试经理提出如何制定产品质量目标?这项工作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该企业中定义为测试人员与各领域的设计人员、市场人员共同来确认产品的质量目标。

那么具体是如何来制定呢?

首先要搞清楚制定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在产品开发过程有什么具体表现形式;其次,就需要确定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明确能够从什么地方获取,也就是如何收集证据;第三,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使得产品质量目标制定这一活动能够形成例行化的程序。

 

那么什么是产品质量呢?

产品质量是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各种要素的集中表现,这些要求可以转化成具有具体指标的特征和特性,因此产品质量亦被称为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其优劣取决于该产品满足用户和消费者要求或需要的程度。主要考核指标与技术标准符合的程度,产品满足规定要求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GB 6583.1-86)。这些要求包括:可用性、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不同的产品,在这些方面的内涵是不同的,必须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进行具体的分析。

可用性:产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满足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需求,通常被理解为产品实现的功能。

易用性:产品不仅能够实现各种功能,而且要求这些功能要很容易使用;如果使用不方便的,再好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讲都是不好的。

可靠性:客户希望产品有合理的使用周期,并且在正常使用期内,产品最好不要出现故障。

安全性:一般则认为是不会对人身与财产构成安全危害。

经济性:通常指价格合理,而且使用的开销也不大。

环境:产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彰,不会对该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以手机为例,网络上对此类产品的质量评价有如下意见:“信号强,通话清晰,电力持久,功能众多,款式新颖,价钱便宜”;“好用,不坏,便宜”;“看实际使用后是否与广告宣传的是否一致”;“XXX的就不错啊!跟其它手机用下来一对比就知道了”……

一般说来,普通手机的最基本要求不过如此:

1、 不管是否是待机状态,都不能无故宕机;

2、 通话质量要有一定保障,音质也要有保障;

3、 一定要安全,不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4、 外观要耐磨;

5、 防尘;

6、 不能对其它电子产品产生辐射干扰;

7、 各项功能使用方便;

8、 价格适当;

9、 通常能用过3年以上……等等;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功能多、实用且操作方便是必须要考虑的。

 

这些都是产品质量目标的具体表现,只是没有量化或没有可以评判的判据,如果有了量化的数据或判据,那么质量目标就可以明确了。那么量化与判据的依据是什么呢?从前例也可知,质量的标准蕴藏于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质量目标要从客户的需求中去提炼。这些目标是否达成,只能在产品开发出来后利用测试手段进行验证。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产品的质量目标并不是产品开发团队制定的,而是客户的要求,产品开发团队只不是通过某些方式展现出来。

产品从需求转化产品概念、再进行设计开发并制造出产品,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阶段,质量的各个要素在不同的阶段有各种间接的体现形式,如需求的质量、方案的质量、样机的质量都是在不同阶段体现产品质量的某种形式,因此针对产品质量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分别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在这些质量目标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这样最终的产品质量目标才有所保障。所有说,产品开发团队根据产品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目标,实际上主要是确定在不同阶段的产品交付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的确定不仅仅只听从于市场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现能力。质量目标的确定要在目标市场的法律约束与企业自身能力约束下,结合客户需求来制定。每一项质量目标是否合理,在于对每个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要求是否合理。

 

不同阶段的质量目标是否达成,需要通过一些办法来收集相关证据来证明。比如,在构建产品概念的阶段,则要注重产品概念及产品规格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与相关法规是否有抵触的地方;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则要注意产品方案中的功能定义与产品构成是否能符合产品规格的定义;如此在不同的阶段(时点)根据产品结构逐层分解。可见,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开发的进展时时跟进,递进地明确质量目标并加以监控。产品开发的结果质量如何,自然是通过相应的测试活动来验证,而产品测试的过程则逆向收缩,逐步集成至产品系统测试,分别检验各层次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有时候,一些过程数据会用来说明产品质量的达成情况,比如测试覆盖率、测试通过率等,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能从侧面说明质量的整体状况和测试工作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说明具体某项质量目标的状态。某些过程质量数据,如缺陷去除率、缺陷密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体现产品的质量成熟度,但更大意义上是体现一个组织的能力,只能用作产品质量评价的参考数据,不能作为判定质量好坏的依据。一个致命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产品质量形象毁于一旦。

 

产品质量目标的制定涉及研发、测试、市场/销售多个领域工作人员的合作,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不同时点共同确认产品质量目标。以产品概念阶段制定产品质量目标为例,主要步骤简要概括如下:

1、 测试收集相关资料:国家法规、制度中相应规定;竞争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技术标准;

2、 市场收集客户的需求定义;

3、 研发收集类似产品已达成的技术指标;

4、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逐条讨论,分别明确达成目标;

5、 制定产品质量手册;

6、 评审;

7、 评审通过后,在产品项目范围内发布,并存档备查。

8、 评审不通过,则重复1-6步。

 

在产品开发的后续阶段,随着设计与开发的更进一步深入,依据产品结构的解析,参与人员的变化,在适当时点参照以上步骤再进行更细一层质量目标的制定。

 

质量目标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因设计开发深入至细节,在产品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质量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质量目标集。只有在立体质量目标集的界定下,通过对这个立体的质量目标集中的各项指标的验证与确认,才能真正保证最终的、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