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5-09-25 04:53:05 责编:小OO
文档
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对“营养改善计划”理解偏差,供餐模式不统一 

  据调查,笔者所在地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供餐模式为两种,一种是食堂供餐形式,一种是企业供餐模式。管理模式不统一,由此带来管理问题较为突出。食堂供餐形式,一般是学校具备供餐条件的采用这种模式,全市仅有部分寄宿生能吃到热饭热菜,这一模式责任风险主要在学校;企业供应课间餐形式,因受学校食堂及设施等硬件的制约,且这一模式责任风险主要在企业,学校不必为此牵扯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其简单易操作,故成了庆阳市目前最主要的营养餐供餐形式。 

  2.“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出现冒领和套取资金现象 

  “营养改善计划”投入大、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情况复杂、安全风险高,不加强规范管理,很容易出问题。当前,“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部分地区未能足额用于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甚至出现各种形式的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个别地区农村学校虚报学生数,套取国家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3.食品单一缺少变化,学生产生厌食,“浪费粮食”现象严重 

  企业供餐模式营养餐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卤鸡蛋、烤馍片、曲奇饼干、法式软面包和学生奶等食品,与合理的营养饮食即主食、肉、奶或豆类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单一缺少变化,长期食用可能对孩子正常饮食带来一定影响,产生厌食情绪,甚至出现许多学生随意丢弃,“浪费粮食”现象严重。 

  4.“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单位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 

  就学校食堂供餐情况而言,为做好营养餐工作,基建、设备、从业人员的大量投入,且因这项工作面广量大,监管成本也会成倍增加,还有一些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等。同时,学校增加后勤人员并添置了些厨房用具,给学校加大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食堂餐厅偏小,学生不能分桌同时就餐,还要专门抽调老师进行管理。加之,补助标准以现在的物价来说偏低。众所周知,现如今营养餐的原材料如:肉类、菜类等物价上扬,加上营养餐制作、仓储、管理等相关成本,3元的标准实难达到增强学生营养的目的,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也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5.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学校面临卫生安全方面压力 

  当前,部分地区学校食堂建设的位置及内部设施均达不到相关规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也没有参加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食堂物资采购把关不严,运营商对学校食堂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未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加之部分地区相关责任人在营养餐供应过程中执行有关规定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得力,导致了学生食用营养餐出现身体不适,甚至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解决对策 

  1.加快食堂建设,完善食堂供餐条件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食堂建设步伐,克服人员、经费等困难,尽快实行食堂供餐,就目前现状而言,企业供餐形式还须存续一段时间,针对学生因厌食而造成浪费现象,建议在保证一学期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不突破的前提下,实行企业供餐与学校食堂供餐相结合的原则,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学校食堂供餐。 

  2.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本地营养膳食补助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监控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数等动态情况。对供餐单位实行招投标管理,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次等信息,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依法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结合营养餐计划的推行,启动建立有学生家长参加的膳食委员会,每日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和午餐执行情况,形成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社会监督互动模式。 

  3.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资金,提升营养餐质量 

  专家认为,每天3元钱的标准要完全落实到学生的饭碗里,如果仅靠财政补贴,难以实现。一些学校会将营养餐的国家补贴用来雇人,或者用在食品加工、运输等环节,导致最后落实到学生饮食中的不到3元钱标准。因此,必须搞活资金来源,使资金来源多元化。例如在现行标准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征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同意,可在国家补助的3元基础上,再视学生家庭条件,每生适当也交纳一部分资金,或地方追加、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等方式,来提升营养餐质量,保证营养午餐既安全,又营养。 

  4.强化安全管理,健全食堂原料采购、入库贮存、领用加工等管理制度 

  要避免营养餐出现卫生安全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保证供给质量。学校食堂要严格规范营养餐的制作流程,从食材采购、饭菜制作到午餐发放,都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责任机制;学校食堂要凭证营业,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所有学校的学生食堂必须退出承包经营模式,由学校直接管理并实行零利润经营;地方的教育、卫生、质检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全方位监管营养餐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质量,保证营养;各学校要制定学生营养餐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有效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切实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