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提纲2】
2025-09-25 04:52:20 责编:小OO
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分封制的对象、特点、目的、评价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4)评价:①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国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集权。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

(1)基本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血缘政治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2)实质:宗法制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尚未集权

(2)经济:木石生产、青铜鼎盛、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3)文化: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商鞅变法的内容、评价

(1)内容 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贵族。③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④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由君主任免。

(2)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列举儒、道、法、墨、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儒家孔子

(春秋)

1、政治思想: ①核心思想:仁 ②为政以德 ③主张恢复周礼 

2、教育贡献: 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②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4、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孟子

(战国)

①人性善②“仁政” (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荀子

(战国)

①人性恶 ②主张隆礼重法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道家老子

(春秋)

1、哲学思想:①“道”是世界本原

②其思想包含有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和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②小国寡民

庄子

(战国)

崇尚逍遥自在
法家韩非子

(战国)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墨家墨子

(战国)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阴阳家邹衍

(战国)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4、“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

②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1)军事①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②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2)政治: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④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3)思想:焚书坑儒。

2、秦统一的意义

①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西汉初年的统治

①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②采取“与民休息”。

③“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④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2、汉武帝巩固集权的措施

(1)政治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

(3)思想: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

(4)开拓疆域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②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③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④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3、两汉的文化成就

(1)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科技

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