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湖北省咸宁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2
2025-09-25 05:13:47 责编:小OO
文档
湖北省咸宁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2

二、非选择题

13.(5分)(2013•咸宁)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米饭、馒头能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糖类 .

(2)日常生活中鉴别棉纤维与涤纶,可用 燃烧 的方法.

(3)天然气是家用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 CH4 (写化学式).

(4)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醋酸由 3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米饭、馒头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

通过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可以鉴别棉纤维与涤纶;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比、原子构成等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米饭、馒头能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填:糖类.

  (2)棉纤维燃烧的现象:易燃,火焰明亮,极少量灰烬;涤纶燃烧的现象:靠近火,先熔化,后燃烧,燃烧后成黑色块状,可压碎.

故填:燃烧.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

故填:CH4.   

(4)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三种元素,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1:8.

故填:3;1:8.

点评:淀粉、蔗糖、葡萄糖等都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的异同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

 

14.(5分)(2013•咸宁)如图,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 延展性 .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金属片已打磨):

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 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 ;

②将铜片插入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解答;

(3)根据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以及铜片和银溶液生成银和铜进行解答.

解答:解:(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①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

②铜片和银溶液生成银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答案为:(1)延展性;

(2)4Al+3O2=2Al2O3;

(3)①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Cu+2AgNO3=Cu(NO3)2+2Ag;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金属与合金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4分)(2013•咸宁)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

(2)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CaO(或氧化钙) .

(3)“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4)将CaO加入到x溶液中,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热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以及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过滤;(2)CaO(或氧化钙);

(3)CO2+2NaOH=Na2CO3+H2O;

(4)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环境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配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中.
 

16.(5分)(2013•咸宁)如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

(2)若补充一种玻璃仪器 酒精灯 (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③⑤⑦⑧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收集方法确定收集装置,根据装置选择仪器,根据制取氧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是加热固取气体,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除了用到酒精灯加热外,还用到试管、铁架台附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为:(1)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气密性;(2)酒精灯,①③⑤⑦⑧,2KMnO4K2MnO4+MnO2+O2↑.

点评:气取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这是化学实验和考题中的常见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记清.
 

17.(8分)(2013•咸宁)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可能是CaCl2和HCl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的用量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ac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

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石灰石(或CaCO3)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Ⅰ、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Ⅱ、【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进行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与拓展】(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2)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氯化钙中也含有氯离子;

 (3)根据酸会与铁反应进行分析,根据除杂的要求及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Ⅰ、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

 (3)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除去盐酸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要防止过量产生新的杂质,只能加碳酸钙;

故答案为:Ⅰ、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的用量;(2)a c   (3)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3).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注意氯化钙中的盐酸只能用碳酸钙除去,及检验时要注意氯离子的干扰.
 

18.(5分)(2013•咸宁)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同时放出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差即为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而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依据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6.8g+50.0g﹣56.6g=0.2g;

(2)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95.6%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95.6%.

点评: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对相关的物质质量确定关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