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温州)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该铁棒具有磁性的是( )
A B
C) D
A.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
B.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相互吸引
C.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水平向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2.小明想了解自动感应门的原理。已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3.常洗手可以减少手指沾染的细菌数目,不洗手时手指会沾染有较多的细菌,影响身体健康。某小组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设计最合理的是( )
4.(2013湖州)新鲜藻类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
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
5.丁同学乘车时发现,许多公路旁山体坡面上筑有混凝土框架,框内的草大多数是框边的长得好。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
丁同学想了许多获取证据的方法:①请教老师;②查阅资料……,他查阅资料后知道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植物生长的边缘效应现象。
请你帮助丁同学完成下列任务:
(1)再举出一种获取证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生长的边缘效应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请你写出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同一块农田的三种种植方法,管理情况相同,你认为采用________种植方法总产量最高。
6.(2013绍兴)学习细菌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 温度/℃ |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
| 20.5 | 2.0 |
| 30.5 | 3.0 |
| 36.0 | 2.5 |
| 39.2 | 1.2 |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_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__________;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 1 | 拉力(钩码总重)F/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 2 |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 4.5 | 5.1 | 5.7 | 6.3 | 6.9 | 7.5 |
| 3 |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 0 | 0.6 | 1.2 | 2.4 | 3.0 |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________(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4玉林)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______________。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下列气体:①氢气、②氧气、③一氧化碳、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硫、⑥氨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⑤ D.⑤⑥
10.(2014台州)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 编号 | SO2浓度 (克/升) |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 |||
| 出现黄斑 | 较多黄斑 | 大面积变黄 | 整体变黄 | ||
| 1 | 0.28 | 3/17/13 | 6/25/20 | 10/32/24 | 20/46/31 |
| 2 | 0.42 | 2/7/11 | 4/22/18 | 9/28/22 | 15/34/28 |
| 3 | 0.56 | 1/5/6 | 3/10/12 | 7/15/16 | 13/24/20 |
| 4 | 0 | — | — | — | —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________。
11.(2014宁波)用如图实验装置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新陈代谢是否有促进作用,装置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条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数只生理状况相同、健康的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放入两个装置中饲养。
②甲组喂食普通饲料,乙组喂食等量的添加甲状腺激素的同种饲料,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两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
(1)两个实验装置中红色液柱都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有乙组小白鼠的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较大,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温州)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以下实验:
①取图甲所示的三个相同装置。
②取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图乙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针对小明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可检验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请分析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