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读后感
2025-09-25 04:57:39 责编:小OO
文档
在那个消逝的村庄里,曾经有过潺潺的流水,嫩绿的草原,闲适的山羊和少女那纤细的双手缝制出来的一片天空。

——题记

没有人给时间一个定义,因为时间是那样的抽象,那样的飘渺;就像没有人给生命一种定义,因为他看似随时流动在我们血液里,跳动我们的胸膛;可我们始终不能知道他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但我们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时,我们看到了在时间的流逝中,生命如何凋谢的过程,一个健硕的小伙子,一根二尺的拐棍;我们也感觉到了当生命远去的同时,时钟滴答作响,仿佛在给你的生命敲下一根铁钉,直到钻入那三尺的黄土。时间与生命仿佛永远是成正比的,而且时间总是大于生命。像宗璞在《紫藤萝瀑布》里说的“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在冯志的文章《一个消逝的山村》里,我同样看到了一个感觉历史的人,一个感受生命的人,一个让时间与生命完美融合的人。这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与两个不同的历史空间中,现在与过去。一切都起始于一条“没有历史负担”的石路上,作者由此引出了一段关于在这条石路上,以及这条石路通往那个消逝的村落的故事。

全文的结构是相似,总是将思绪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段首首先描绘出真实的山村形态,段尾又牵引出自己对这个消逝山村的联想。使整篇文章显得层次清晰,同时又形成了这个村庄现在与过去鲜明的对比,不仅也流露出了作者的一个疑问:“消逝的村庄,那么没有消逝的什么呢?”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给了我们答案。这句出自李之仪《卜算子》的诗词,本指恋人两地相恋,这中间巨大的空间距离;此处却被暗喻为这历史长河间的时间距离。还是那澎湃的长江水,还是那片青山翠林,还是那我们看到那条石路。东西还依然在,只是看到人不同了,看到这优美景致时的心情也不同了。在第七段时,作者还运用“菌子”作为连接这两个时代的媒介,用“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的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又一次论证了历史空间观。

 如此的美景美致,被作者一段插叙所打断,“战争”是这村落消逝的真正原因。人口骤减,房屋倒塌,成堆的尸骨,现在早已不能寻见,连“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正是这巧妙的描述,又一次论证了作者的想法:人类文明史中必定充满了杀戮与野蛮,但大自然会用其最大的宽厚与仁慈来化解这一切。所有的生命在大自然中都有过存在的痕迹,也许你会在人类的文明中留名青史,但在大自然看来,所有的人都享受这同样的待遇。

最后作者明白了自己于生命与时间以及大自然的关系。那就是像“鼠曲草”一样谦虚,像那“村女”一样恬静,像“山村”一样质朴。让大自然带这你去领略这生命的含义,平静与安详;让大自然带你去感受这时间的定义,白驹过隙,但每分每秒都的留念,即使你会永远消逝在这无尽的生命长河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