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带答案解析)
2025-09-25 04:57:00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时,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选自许俊文《乡村的风》,有删改)

1.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片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时,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的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温暖的胸膛吗?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柴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而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

④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里,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节选自黄辉《渐行渐远的村庄》,有删改)

3.文章第②③④段写到了乌鸦、鸽子、老马等动物,说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到了除夕夜,村里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孩子们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家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需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我们村这些年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这些人自然成了村里的风景。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长辈们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

(节选自鲁先圣《春节,乡愁弥漫的期待》,有删改)

4.最后一段为什么特别写到“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却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微写作。

5.请以“路”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 ① ,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着两桶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花来——”小山村就正式起床了。往上走就没有了路,是一坨一堆的茅草。菅草苫在路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 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风,紫荆花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就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的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片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引用、夸张    B.比喻、拟人、对偶

C.排比、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60个字以内)

田野上 夏夜 万籁作响 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联,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鼠年,请根据所给上联,写出下联。

(1)上联:鼠为生肖首

下联:        

(2)上联:花香鸟语山村好

下联:        

6.下面是社区发放的防疫宣传材料,请阅读后选取有效信息,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要求:要点明确,表达连贯,语言得体,不超过9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另选一位你熟悉的诗人,根据你对其某首诗歌的理解,续写一节诗。

诗是王维空山的新雨

洗去俗世的尘埃与喧哗后

留下的那份禅意

诗是杜甫浣花溪边的那阵秋风

卷走层层茅草后

袒露的那份情怀

            

            

            

8.阅读下面的文字,把语段改为一组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见惯了满月光华,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一涓细流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尽管我们观遍了浩荡沧海。我们识尽了喧嚣红尘,但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的,却是那一片沉稳而清新的寂寥空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我愿做一棵树

李国华

村庄西边那棵大柏树枯了,上了年纪的人说,那是因为这棵古柏树偷听了村里太多太多的故事。

说到这棵古树,记忆的闸门总也关不住,似有凶猛的洪水不停地在撞击。我的家乡下竹中村,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一下就到了东晋时期,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

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永恒体现。听奶奶说,树,曾经是家乡的骄傲。这个骄傲却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那时,顺着村前的溪水行走三四百步,也有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中间还有梨树和李子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桃林,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村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路,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山的两坡全被松树、杉树、香樟树包裹着。一山连着一山,一峰接着一峰,一沟环着一沟,放眼望去,满坡堆着烟雨,尽是满眼的绿。奶奶讲,不知什么时候老虎也迷恋上了这里的美景。那会儿村里谁家孩子夜晚啼哭,大人们常说:“你再哭,等下老虎来了。”这的确不是吓唬人的,村里的伍叔公就在村后头打死了一只老虎。伍叔公是个拳师,很有招式,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伢子很难拢他的身。那天傍晚,伍叔公从后山那片松树林下来,走在半路突然听到一丝异样的声音。凭着自己的功夫,他知道这是一只野兽。伍叔公警觉地回头观望,这一望不打紧,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远处站着一只吊睛白额虎……第二天,给他颁了块“打虎英雄”的匾。奶奶说,四乡八镇的高音喇叭那几天连着响个不停,直喊得圈栏里的猪失了眠,捣鼓得村里村外无人不晓得“伍叔公打虎”,那架势,犹似当年武松打虎威镇阳谷县。

很快,伍叔公的故事成了传说。不仅老虎没有了藏身栖息的地方,而且树上的飞鸟也无处做窝了。1958年,村民们疯狂砍树,不管大树小树,见树就砍,全部抛进了炼钢铁的火炉里,全村只有几蔸大古树是幸免者,后来这几棵树成了村里的“风水树”。长在村西的这几蔸大古柏,树腰粗,当时村民想把它们锯掉去炼钢铁,结果锯子没那么长,锯不了。于是,叫黑牛哥拿斧头去砍,斧头下去却把黑牛两手的虎口震裂了,只绷出一小片木屑,树口还往外滴着水。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树成精了,吓得黑牛甩下斧头一转身,走了。许多年后,我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

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树没了,好比解开了村庄的衣扣,露出了一截干瘪的躯体,多少有些荒凉。没有了树,鸟的巢也空了。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几声鸦鸣,更把夜色染沉,奶奶说村庄里所有的鸟都瘦了。鸟看不见自己的心事,只因为它飞在空中。没有落脚歇息的地方,风去了哪儿呢?

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到了1983年,村里的荒山又披上了绿装。这时村里的田分了,山林也分了,牛羊和农具也分了,能变现的事都让村民兴奋。穷怕了的村民,再次失去理智,又一次疯狂,疯狂砍树,一夜之间树一棵一棵轰然倒下。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一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值得庆幸的是,村西那几棵“风水树”再一次逃过一劫。

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今天,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时,心里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大柏树枯了”开头,以“古柏树枯了”结尾,首尾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文章第三段借奶奶之口详细描述了家乡的环境和相关传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

C.文章第四段叙述村里人砍古柏树时发生的一些怪事,渲染了恐怖的氛围,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D.文章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结尾,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从情感、结构、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示例)“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轻柔的特点,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写出了我对乡村的风的喜爱之情。

解析 赏析句子时,首先要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指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该修辞手法所展现的事物的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示例所选句子中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写出了风的轻柔以及“我”对乡村的风的喜爱。

2.答案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俭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和谐与优美。

解析 概括景物特点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雨”“鸡鸣一两家”“竹溪”“板桥”等都是关键内容。“雨”说明细雨蒙蒙;“鸡鸣”是以动衬静,说明环境幽静;“竹溪”“板桥”等说明了景物的优美。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即可。

3.答案 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动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更形象深入地表现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

解析 首先要明白作者在写这些动物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动物在乡村的生活非常舒适、惬意;再联系第①段中的内容可知“我”在思乡。由此理出答题思路:借动物引出乡村生活的特点,进而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

4.答案 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乡村年味的浓烈、热闹、吸引人,乡村过年时的那份热闹十分具有感染力,连出生在城里的孩子都向往乡村的年,喜爱乡村的年。

解析 写“我的孩子”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说明乡村的年的某些特点吸引了“我的孩子”。以此作为答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

5.写作指导 要以“路”为重点描写对象,要赋予“路”这一意象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作时,或描摹“路”的特点,或赞美“路”的品质,或向往“路”的尽头,等等。

基础过关练

1.B “牛在犹豫着”是拟人,“似流行歌星的长发”是比喻,“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是对偶。

2.答案 ①原文的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主语一致,更具连贯性;③原文先写小河在近处弯弯曲曲的情景,再写远处的情景,具有层次感。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要侧重分析原文好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句子长短、表意连贯、写景角度等方面入手。

3.答案 ①树其实稀疏着 ②不知道还是否原样

解析 ①处,根据后面的“只是树冠牵连”可知,此处应填写“树”并未相连的意思,或用“稀疏”,或用“疏落”。②处,根据前文“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可知,此处应填写与“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类似的内容。

4.答案 (示例)夏夜的田野上,星光满天,万籁作响,一种奇妙的安静如潮水般涌来;黑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抚摸着我,安慰着我。

解析 要注意夏夜宁静氛围的创设,要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表达要流畅。

5.答案 (示例)(1)春乃岁时先 (2)雨顺风调鼠岁丰

解析 (1)从结构角度来讲,上联为主谓宾式,陈述主语“鼠”怎么样,宾语为复杂的偏正结构;从意蕴角度来讲,上联强调“鼠”在“生肖”里的位置是“首”,“首”是“第一”的意思。所以,组织答案时,从结构和意蕴两个角度入手,遵循上述两个特点即可。

(2)从结构角度来讲,上联为四字短语“花香鸟语”加一个主谓短语,陈述对象“山村”怎么样;从情感角度来讲,上联以歌咏赞美为基调。所以,组织答案时,从结构和情感两个角度入手,遵循上述两个特点即可。

6.答案 (示例)爷爷奶奶,最近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得很厉害,千万不要出门;在家常开窗通风,多在屋里活动活动,早睡早起;勤洗手洗脸,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挡一下;要是哪里不舒服赶紧告诉我们。(“不出门”“提高免疫力”“讲卫生”“就医”为关键信息)

解析 说话的对象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所以要用明白易懂的口语;“说明预防注意事项”是主要内容,所以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明白即可。注意要从“预防指南”中提取有效信息。

7.答案 (示例1)诗是李白桃花潭边的离别/在历经繁华后/咂摸出的那份情义

(示例2)诗是苏轼赤壁下的巨浪/在淘尽千古风流后/沉淀的那份感喟

(示例3)诗是陶潜东篱下的秋菊/在繁花尽凋后/绽放的那份悠然

解析 仿写句子时,形式上,要符合“诗是……/……后/……”的特点;内容上,要符合所选诗人的风格,要恰当化用诗人的诗文名句,注意要符合意境情调。

8.答案 (示例)见惯了满月光华,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一个基准句。比如,把语段的第一句当作基准句,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句式为“……,那……,让……”。然后将语段中其他两个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进行改写。第二句可改写为“观遍了浩荡沧海,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第三句可改写为“识尽了喧嚣红尘,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三年模拟练

1.C “渲染了恐怖的氛围”说法不当,应是“表明了古柏树的神圣”。

2.答案 ①桃花源里的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桃花源的环境优美,令人向往。②作者希望故乡的人们都能过上桃花源里一般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好。

解析 解答本题,要联系“桃花源”的意义进行分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向往,“我”想让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说明“我”也想让故乡的人过上桃花源中那样的生活。

3.答案 ①在情感上,树作为家乡曾经的骄傲,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令人痛心。②在结构上,照应标题;省略号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韵味十足。③在主题上,提醒人们要尽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住青山绿水;彰显作品的主题,发人深思。(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题干指出了答题的方向。从情感的角度看,“树没了”说明作者的心里极为难过;从结构的角度看,这是结尾句,很明显和标题相照应,而且省略号的运用让人回味无穷;从主题的角度看,可以从“树没了”、人难过入手,说明要保护环境,要留住绿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