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英语教学故事
2025-09-23 16:18:11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英语教学故事——“意外”的精彩

浯潭小学  庄丽红

 [事件描述]

那是在一节英语课上,教学内容是What are you doing?当课堂很顺利地进行到一半时,突然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一位同学叫起来:“老师,B同学在画画!”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眼光一齐投向那位同学。

我一看画画的同学,原来是一位被列为“学习困难户”的学生。当时我一看到他,心里有些许的生气。

而此时他却没放下手中的笔,还在继续画画。我知道,当时如果一把夺过他的画纸撕掉,或是大声责骂他几句,都能让自己解气。但转念一想,我又强压心中的怒火,走到他边上,语气平和地问:“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呢?)也许他也没想到我会这样问他,或许是他根本没听懂我的问话,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没做声。我转向其他学生问道:“Who can help him?马上有同学举手做答:“He is drawing.”我请B同学说:“I’m drawing.”他轻声地跟着说了一遍,我对他点点头,加上一句:“Very good!”

[事件反思]

在我们每天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有些学生课前没准备好学习用品;有些学生上课喜欢搞点“小笑话”;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干别的事情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老师采取强制的手段来制止这种纪律问题的话,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真正信服你,反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强权的形象,形成课堂上师生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不平等关系;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进一步对英语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仅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狠狠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划上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英语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英语的某些特征,如果英语老师不能产生对学生的亲和力,就会给学生留下“英语就像英语老师那样没意思”的印象。确实,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面对学生违纪要及时提醒纠正,但我们确实可以不用讽刺、挖苦、嘲笑甚至体罚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在上面的这几个教学片段中,我采取了与学生保持一致立场和先扬后抑的方式。来个“顺水推舟”,用“宽心”来打动和征服他们,形成了课堂上师生轻松和谐的氛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英语课上的纪律问题是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英语,英语“课堂意外”更加的频繁。那么,怎样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怎样使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一贯的素养,还需要一点“教学灵感”。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知识和情感,还为教师提供了一处机智应变、富于挑战的多彩空间。而要想在这个空间里灵活驰骋、自由扬鞭,则需要授课者具有机敏的头脑和应变的技巧。教学机智,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灵活地应用它,整个授课的空间会在无形中得到延展。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

而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样灵感性地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个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这些高妙的充满机智的教学机智的教学大多是在风趣的氛围中实现的。教师要达到这些境界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

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1、语言要简洁。出现偶发事件时,切忌长篇大论,拖泥带水,要惜话如金,以片言百意,言尽而意有余。2、语言要准确。有的放矢,要针对对眼前的困境,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3、语言要有愉悦性。比喻新颖、幽默、含蓄,力求妙趣横生。否则,教师疲惫学生无趣。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后盾。一个优秀的教师,起码要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不断钻研。对于不是本学科的知识也得懂得,尤其是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更是教师务必涉猎的范畴,因为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一门教人育德的艺术,不了解孩子,包括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等,就谈不上教育。

最后,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我要在平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应变机智做保障,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