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强烈推荐]小学生作文如何写作文
2025-09-23 21:05:01 责编:小OO
文档
选择材料

    写文章需要材料,就如同做饭用的米面。“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那作文能力水平再强再高的人,如果没有写作材料,也同样不能成文。可见,作文材料有多重要。但是,随便拿来一个材料就写,那也不行,因为“材料”要“量身订做”,要依据题目要求而定。所以,选择恰当的作文材料至关重要。这就要首先对材料有足够的认识。

  一、善于积累材料,以备选用。

  写作文的材料不能像变戏法似的,要什么就立刻有什么,也不是不论什么题目,都用一个材料,一个材料不可能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有很多材料储备在你的脑海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作文的“材料库”。只要日积月累,你的“材料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

  1.生活中积累。

  平时,在你的校园、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惊喜的、难忘的、伤心的事,总会让你有喜、怒、哀、乐、忧、思、愤、感的感受,记在你的日记上(生活日记)

  2.观察中积累。对于感举的人、事、物、景,千万不要一看了之,记下来(观察日记)

  3.活动中积累。凡是参加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班队活动等,记下来。(生活日记)

  4.阅读中积累。在你阅读许多书籍文章,或观看电视电影节目后,除了积累一些优美语言片断之外,还可以多记忆一些书刊影视节目中的故事内容情节,以此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大视野,以备联想、改编、“借用”这些材料。

  5.自我体验积累。这很重要。一个人只有自己亲身做过以后,才最有体验和感受。无论是大事小情,无论是成功的、失败的、高兴的、后悔的、淘气的、悲伤的……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哪怕是一次“玩”,也很有意义。因为,玩,有玩法、规则、要求,有玩的过程表现,有输有赢、有技巧、有斗智比拼,玩中体验乐趣,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小事大理。比如,下面有七个题目,都是写“玩”,但从材料上,从文章落脚点却各有不同:

  ①我最喜欢玩的游戏;②玩;③“玩”的乐趣;④“玩”的奥妙;⑤对“玩”的感悟;⑥“玩”的输与赢;⑦“玩”斗智……

  对于材料的积累途径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虽然不一定马上都能用得上,但是,积累得越多,越有好处,什么时候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只要打开日记本“材料库”,或打开心中记忆之门,便可随手擒来,那多方便呀!你一定不会发愁“没有材料”可写了。

  二、学会选择材料,比较筛选。

  由于你平日注意了对材料的积累,所以准备了很多很多材料,可是到了写作文时,却又不知选哪个材料了,这怎么办?老师告诉你,学会“选择”呀!

  1.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材料。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选择方法。要在审清题意之后,思考什么材料合适。比如:《身边小事》。题目要求写一件“小”事,而且是发生在“身边”的。那你看下面有五个材料,哪个最合适 ?

  ①王叔叔在抗洪抢险中累晕了;

  ②妈妈单位的王阿姨为抢救伤员累倒了;

  ③五年二班李乐同学拾金不昧;

  ④我班李小乐修理坏桌椅;

  ⑤妈妈照顾年迈的奶奶废寝忘食。

  ①和②是你身边的事吗?①“抗洪抢险是”是“小”事吗?显然都不是,不能选!③“五年二班李乐拾金不昧”是“小事”,但跟你不一个班,不能算“身边”,不行。④、⑤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很明显,这两个材料符合题目要求,都可以。那就看你对这两件事,哪件知道得最多,感受最深,就确定哪一个。

  2.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

  我们写任何一篇文章,总得要通过写什么来说明点什么,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心思想,也就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比如:下面有两个中心,请你思考,该怎样选择材料?

  A通过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一幕,说明人们不该丧失起码的文明道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B通过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一幕,说明人们应该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表达了自己感动敬佩之情。

  这两个中心,一个是“令人震惊”,一个是“令人感动”;一个是“丧失道德”,一个是“助人为乐”;一个是“愤怒”之情,一个是“感动敬佩之情”;很显然,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件,“A”肯定要选令人意想不到,震动惊讶的反面事例。如:“撞了老年人不去医院反而训斥”、“冒充乞丐街头行乞”、“公共场所打架斗殴”、“街头欺侮戏耍弱智人”等。而“B”则要选择与“A”恰恰相反的事例,而且是“助人为乐”的事。

  3.在比较中筛选,让材料健康、典型。

  有时,文章题目要求的事例很多,哪个都行,这就要在众多的材料中,有目的地进行比较、筛选了。选什么样的呢?

  ①有积极意义的,健康不消极。

  ②新鲜的、不俗气;不老生常谈或别人学写过的;

  ③能反映或说明道理比较深刻的;

  ④对材料的全过程熟悉,掌握情节多的,有话可说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写《记一件往事》。“往事”就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事太多了,而且在要求中也没有写“我”还是写“别人”。在我们的作文中,从爷爷辈到爸爸辈再到我们自己这一辈,写“汽车上让座”、“帮老奶奶拿包袱”“帮老大爷推车”等这样的材料,随处可见,这些事可以成为《记一件小事》,也可以做为《一件往事》,但总不能三代人都总写这样的事吧?再说,时代前进了,社会发展了,这些事应该是人们所具备的起码的文明行为了,再从几十年前一直写到现在就显得陈旧、俗气而不被人们所欣赏了,这样的选材就不典型了。下面是一些同学所选的材料,我认为就不错。想想为什么?

  ①小时候在地下种包米棒,以为能丰收包米,结果从中悟出一个道理。

  ②小时候栽树苗,跟树苗比个儿画印记,结果因树苗超过了自己的身高而感到奇怪,明白了一个道理。

  ③小时候,本来想自己做饭菜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烧糊了饭菜,但爸妈却表扬我的事。

  以上三个材料,事儿都不大,但它们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值得回忆,是别人不曾有的事,积极健康、新鲜有意义,这就是典型事例,就是选择了好的材料。

    小学生作文审题构思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知道体裁和写什么。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

  ①读题目,解意思,找“题眼”看题目有几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是最主要的?根据题目,想写什么?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目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吃苦、不怕难、肯钻研)”、“学习的(指写的内容范围)”、“人是要写的人物:这样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

  ②读题目,辨体裁,选材料。

  理解了题目睥意思,就要通过审题,弄清文章是什么体裁?是写“人”,是写“事”还是“状物”的?《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的“人”,一个字就告诉我们是写人的记叙文。如果《记一件刻苦学习事》这里“的事”告诉我们是写事的记叙文。那如果题目中没有“人”和“事”这样的词,怎么办?比如《我心中的榜样》、《第一次学会做饭》这两个题目:

  《我心中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什么?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由此,不就可以判断是写人的体裁吗?

  《第一次学会做饭》这里的“做饭”是一件家务事,而是“第一次学会”,这里就是说学做饭的事,因此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为什么非要分清“写人”还是“写事”呢?这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在写法思路上根本不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用事例来说明。而“写事”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从人物外貌、品格特点入手,而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考虑,也就是从事情的起因(或倒叙结果)写起。所以,不分清这两种体裁,是不是没法写呀!

  二、列写作提纲,确定写作顺序与方法。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布局谋篇”。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考试时,可以把这个书面提纲思路记在心里,刻在头号脑中,这也叫“腹稿”。

  提纲怎么列呢?可以分两大部分:(一)写什么?(到了高年级,又可称为“中心思想”)(二)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总分总”(先总起概括、分别叙述、总结全文)等。然后,再说“分几大段”?每段用一句简炼的话做为“段意”;同时,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主要的内容为重点段)?重点段又可以分几小段?每小段写什么?比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记事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写小时候打坏邻居家下班逃跑并跟妈妈说谎的一件事,说明自己不诚实,表达了十分后悔的心情。

  (二)怎样写?

  用倒叙的方法写,全文共分四大段:

  第一段:写我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打碎邻居家下班逃跑那件事,心里就十分后悔。(倒叙)

  第二段:写我和小伙伴在楼下踢球,玩得很开心。(事情的起因)

  第三段:写我踢球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下班逃跑了。(事情的经过)是重点段,分两小段:

  1、写我不小心,把球踢到邻居家的下班上,玻璃碎了。

  2、写我很害怕,逃跑了,还跟妈妈说谎。

  第四段:结果邻居家自己上了新玻璃。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己,我要道歉。(事情结果)有了这样的详细的提纲思路,心里有数了吧?写起来,心里还乱糟糟吗?再如: 

我最敬佩的人(写人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通过我们班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而耽误了自己去参加乐器比赛的事,说明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二、怎样写?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全文共分两大段:

  第一段:概括王小乐的外貌、性格和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第二段:写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这件事,来说明他助人为乐。是重点段,可分三小段:

  1.写星期天早上王小乐,背着小提琴准备去少年宫参加乐器比赛,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2.王小乐询问并送小孩回家。

  3.写王小乐没赶上乐器比赛,但他不后悔。

  总之,审清题目,构思好作文提纲,写作文就有了遵循了。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绘好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施工一样,明白了吗?

 

认识句子(上)

    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而一段话要一句一句地写,因此,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这个句子,起码首先是完整通顺的,然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变化的,这样,文章才能写好。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弄懂什么是句子?它有哪些类型?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

如: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哭了。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

如:小白兔拔萝卜。这只小猪很胖。老虎是保护动物。

  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2.从句子表达的语气上分四种类型。

  ①陈述句。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如:“今天我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

  ③感叹句。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qǐ)使句。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和要求。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以上四种句型,是语气上的不同变化。我们日常说话、作文,总不能全用“陈述句”或“疑问句”等单一句式,总得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不信,你试一下,一篇文章,全部使用问句,会是什么结果?全用“感叹句”呢?自己随意以一篇课文为例,试一试,看会怎么?

  3.“把”、“被”句。就是把“陈述句”的叙述方式,改为用“把”或“被”,使句子有变化。

  ①“把”字句。如:“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这是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小明千方百计把困难克服了。”

  ②“被”字句。“困难被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

  这样,在说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把”、“被”句,作文的语言不就有变化了吗?免得全用“陈述句”而呆板平淡。

4.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

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逼真、具体的感觉。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这里共有两句话,却用了六个动词,把小明当时认真写“大字”的连续动作按先后顺序记叙描写得如此逼真。可见,光有结构完整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写作文,之所以干巴、不具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句子的变化,尤其是连动句的运用。

  5.怎样让干巴乏味的句子变得具体?这就要把简单的短句通过“扩句”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的短句)中,增加一些说明或形容就变成具体的了。比如:“红彤彤的(形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说明)冉冉(形容)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样,不但把短句变成了长句,具体了,而且优美了,生动了。再如:“上课时,我们听老师讲《桂林山水》这一课”。经过扩充,变为“上课时,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怎么样?扩充句子是个好办法吧? 

积累语言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

  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你不高兴吗?同时也是培养你持之以恒的毅力品格的好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

  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这里,红色的词句好不好呀?多形象啊?那赶紧动笔写在“C1”和“B1”里。这样,你不又采撷(xié)了两朵金色的浪花吗?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如:“一法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猪狗不如、鸡犬、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如:“大事小情——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

  ②词语接龙。不受词语字数,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

  ③词句接龙。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如此看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不难了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