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8首古诗赏析汇总
2025-09-23 21:05:27 责编:小OO
文档
一、野望  唐  王绩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描绘了诗人于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2)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抒发了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怀。

2.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1)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

(3)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适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请从从“景”与“情” 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满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5.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用典 (2)“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作者借用商朝末年臣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  唐  崔颢

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  唐  王维

1.颔联用“蓬草”“大雁”的喻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抑郁。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 “旷远”)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四、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群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彩云变化好似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思乡之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一:绘画面: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示例二:赏字词:“随”字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神奇的想像力。

4.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以生命,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五、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中“乱”“浅”“渐欲”用得很好,试赏析。 

 “乱”字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渐开、草渐张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钱塘湖春行》尾联的抒情方式是?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直抒胸臆,“最爱”,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六、《饮酒(其五)》  陶渊明

1.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表现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表现了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自然之趣和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望”是有意识地注视,“见”是无意识地瞥见。用“见”正符合诗人“悠然”的心境,而用“望”就缺乏“悠然”的情味了。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山中的气象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美好,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回巢穴,描绘了一幅夕阳晚景图。

4.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通过“悠然”可以看出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七、《春望》   杜甫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国都破碎,城中春草丛生,一片破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抵万金”来突出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的感情。

答:面对破败的国都,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头发已经稀疏得无法插住簪子。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怀。

5. 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此句是触景生情,花鸟本是惹人喜爱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1.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如何理解首句中的“黑云”?

答:“黑云”暗喻敌军,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请设想“半卷红旗临易水”是怎样的景象,作者写这个场面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临易水”用荆轲刺秦、易水诀别的典故,暗示将士们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4.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本诗有着鲜明的色彩: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时值深秋,黑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夕阳的映照下,在鼓舞人号角声中,浴血奋战,殷(yān)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使塞外的紫色显得更浓烈,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从而渲染出悲壮惨烈的战争的场面。

5.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运用燕昭王黄金台重金招揽人才的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九、《赤壁》 杜牧

1.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感慨的原因,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以小见大,为后两句的议论作铺垫。

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赤壁之战(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句诗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历史将会重写。诗人即物感兴,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见解。

十、《渔家傲》  李清照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嗟”字是生叹息、慨叹的意思,“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②“谩”同“漫”,徒然的意思,“谩”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作者借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委婉地表达了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嗟日暮”“谩有惊人句”表现了诗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4.“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比拟(拟人)修辞手法,在结构上由写梦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十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抒发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盈”是充满的意思。是说花的香气充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拿花枝,站立了很久,表现出主人公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结尾两句是说花珍贵还是不珍贵?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珍贵。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思念的主题。

4.请分析《庭中有奇树》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写法。作者写叶绿花盛的春日美景,却只能一人独赏,更反衬出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之深。

十二、龟虽寿  东汉  曹操 

1.励志名句。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胸怀的诗句;流露出诗人要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强调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3.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4.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十三、赠从弟  汉末 刘祯

译文:挺拔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1.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答:“一何”是多么的意思。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一起衬托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十四、梁甫行  三国魏  曹植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或刮风或下雨.海边的人民生活艰苦啊,他们只能生活在荒野之中。妻子、孩儿象禽兽一样,奔走在山林险境。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家中狐兔出没。

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描述了什么画面?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简陋的柴门内外一片萧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跳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内心的恐惧与凄惨。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

十五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1.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1)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写花的凋零,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2)这两句词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请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 

答:此句寓情于景,借落日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感叹年华将逝的感情。

十六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绿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着芳香。隐隐传来动听的笙歌,仿佛在湖上飘荡,描绘了一幅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上片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轻舟短棹西湖好”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3. 描绘下片“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的画面。

答:水面无风,光滑的好似琉璃一样。船移不觉,只见微微的涟漪在船边荡漾。忽然水鸟惊起,掠过湖岸飞翔。描绘了一幅立体而动感的西湖美景图。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

(2)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恬淡安适情怀。

5. 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作者通过视觉、听觉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写作者看到的春水碧绿、流转绵延、堤长草绿、水鸟低飞的美景;②听觉上,写隐约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③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恬淡安适的情怀。

十七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

依靠在金陵西门的城楼上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我要请悲愤的秋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答: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 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黄昏时分,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一派衰败的景象。效果: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4.“簪缨散”什么意思?分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中原乱”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伤痛之情;“簪缨散”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达官贵人,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抗金的愤慨; “几时收?”,抒发了渴望收复河山却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十八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陶醉于美景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把满滩的水鸟都惊飞起来了。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争渡,争渡”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着什么样的感情?

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到出路的焦灼急切心情!   

3.《如梦令》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之中,又展现着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性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