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2025-09-23 21:05:51 责编:小OO
文档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实验内容及步骤:

        .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数据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序号第一次滴定第二次滴定
标准草酸(二水草酸)用量/mL

10.00mL10.00mL
始读数终读数用量始读数终读数用量
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用量/mL

0.0010.02

10.02

11.00

21.03

10.03

测得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ol/L

0.09980.0997
氢氧化钠溶液平均浓度mol/L

0.09975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序号第一次滴定第二次滴定
已标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量/mL

10.00mL10.00mL
始读数终读数用量始读数终读数用量
被测盐酸溶液用量/mL

0.009.65

9.65

11.0020.72

9.72

测得盐酸溶液浓度mol/L

0.103340.10262
盐酸溶液平均浓度mol/L

0.10298
.实验结果: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误差分析:判断溶液浓度误差的宗旨是待测溶液的浓度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成正比 。

引起误差的可能因素以及结果分析:视(读数)  洗(仪器洗涤)  漏(液体溅漏)  

  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注意事项:滴定管必须用相应待测液润洗2—3次

            锥形瓶不可以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管尖端气泡必须排尽

            确保终点已到,滴定管尖嘴处没有液滴

            滴定时成滴不成线,待锥形瓶中液体颜色变化较慢时,逐滴加入,加一滴后把溶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接近终点时,控制液滴悬而不落,用锥形瓶靠下来,再用洗瓶吹洗,摇匀。

            读数时,视线必须平视液面凹面最低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