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一)
2025-09-23 21:04:32 责编:小OO
文档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一)

*******

学号:***************  

专业:专升本-行政管理

学习中心:山东济南章丘奥鹏学习中心[24]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

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②产品分配关系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为力的        

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④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贮藏手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①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②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③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④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

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③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④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

①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②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③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④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11、资本积聚是(    )

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②小资本联合成大资本

③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资本总额    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12、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指(    )

①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

②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③无产阶级的收入绝对量的下降

④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绝对恶化

13、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

①实行边生产、边销售、边采购            ②投入的资本能不断增殖

③使资本在空间上按比例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④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顺利的通过

14、资本的周转速度(    )

①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②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④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核心是(    )

①恢复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②扩大原有规律的再生产

③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6、固定资本更新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基础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因素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条件

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土地肥沃的差别                ②土地位置的差别

③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④土地私有权的存在

18、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

①价值上下波动            ②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③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④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①私人垄断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③工业垄断与银行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④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    )

①股份公司实现的            ②参与制实现的

③控制国家政权实现的        ④竞争实现的

二、   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3、4、5、

1、2、3、4、5

1、5

1、2、4、5

1、3、4、5

1、货币是(    )

①人们协商的产物                    ②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

③经常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⑤商品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2、劳动不是商品,因为(    )

①劳动发生在购买之后,而不是发生在购买之前

②承认劳动是商品,无异于否定资本主义剥削

③它本身没有价值            

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它的价值就是无法确定

⑤它不能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3、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

①生产原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

②木质建筑结构磨损            ③钢铁设备锈蚀        ④刀具使用磨损

⑤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原机器设备贬值

4、借贷资本的利息(    )

①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②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③是企业全部利润                    

④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m

⑤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表现为(    )

①资本输出的规模有了巨大增长

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渗透大大加强

③资本输出的流向侧重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渗透大大加强

⑤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迅速增大

三、   计算题:(10分)

某资本主义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其中厂房120万元,使用期限30年。机器30万元,使用期限5年。投入流动资本50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该企业年产值270万元,每月工人工资总额5万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

(1) 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答:1.5次

(2)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答:100%

(3)年剩余价值率多少?答:400%

四、   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

答:正确。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

2、          失业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

答:错。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造成失业的原因有:(1)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2)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效率的提高了更多的劳动力(3)生产关系的改变(4)摩擦性失业。当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某一类职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却又缺乏这种类型的工人时,就产生了摩擦性失业(5)经济周期性变化,经济低迷造成失业。

3、          垄断产生,竞争就消失了。

错误。(1)垄断是在自由竟争的基础上产生的(2)垄断产生后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原因四方面: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五、   简答题:(共15分)

1、          如何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分)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价值看不见摸不到,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商品的价值,但它本身并不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商品生产者相互之间要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

(3)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          简述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8分)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第二部类。

(2)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总之,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六、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货币是流通的最后产物,同时也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为,G-W-G'.G'=G+△G.说明了,资本在流通的过程中不仅保存了自己的价值,而且实现了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这就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首先,剩余价值的出现不可能在流通领域,因为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不可能出现价值增殖,如果不按照等价原则,同样也不可能出现价值增殖,因为一方所失,正为另一方所得,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其次,剩余价值的生产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因为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在流通领域中购买生产要素,同时生产的商品又要在流通领域中出售,离开了流通领域,货币就不会增殖,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因而也不会转化为资本.

因此,货币增殖不可能出现在,G-W这一阶段上,这里的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只是代表一个既定的,不变的量,也不可能出现在,W-G'上,这里是商品由自然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价值量也没改变,那么只有一种情况,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中所购买的商品,W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物殊属性,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解决了资本流通总公式的矛盾,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      试述职能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为获取利息、将货币资本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借贷资本家。原来使用自有资本的职能资本家,现在兼用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甚至全部用借入资本来经营企业。

职能资本家使用了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就不能完全占有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要按期从中取出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支付利息后的利润余额,才作为职能资本家占有的企业主收入,即支付利息后的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集团之间进行瓜分。

(1)产业资本家通过投入产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产业利润。

(2)商业资本家通过投入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商业利润。

(3)借贷资本家通过投入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利息。

(4)大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地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