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城市调研报告
2025-09-23 21:25:00 责编:小OO
文档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城市与建筑考察实习属认识实习,是建筑学专业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时间为一周。本课程主要通过参观与实地体验,增加对建筑及环境的直观认识,印证以前所学的建筑设计原理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对建筑及建筑设计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积累基础。

二、实习题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通过假期对贵阳这一城市片段作为实例,对建筑与城市产生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从城市产生来看:

  在定义上,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而建筑则是指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人类从早期的居无定所,随遇而栖到以群体形式进行捕猎,继而因为便于贮藏的原因定居下来,后来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便在驻地周围扎上篱笆。这便是早期具有目的,带有功能的人工构筑物。篱笆围合形成了早期的村落。在村落内出现了用猎物进行交换的地方,这便是“市井”的来历。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些地方,生活着同样地村落,村落之间常常为了猎物发生械斗。于是,各村落为了防备其他村落的侵袭,便在篱笆的基础上筑起城墙。“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以墙为界。可以看出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其实是依赖于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的。城市是不能脱离建筑而界定的。

   就城市功能而言,可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区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浏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而建筑仅仅只是其中的组成成分之一。通过建筑营造的空间,满足了这些社会生活(居住、生产、交流)需要。因此城市功能的实现也是离不开建筑空间的。

2、从空间属性来看:

建筑单体成群构成了街区,街区有序组织构成了城市。故仅从范围大小来说,城市与建筑是整体与单体的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实体围合的建筑在创造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外部空间,故城市空间实际上是由建筑外表面围合而成。建筑立面既是建筑的外壳和表皮,又是城市空间“内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是内外交融、隔而不断的,两者实际上是连续的整体。

在一张城市设计的平面图上,我们不难看出,城市与建筑好比图、底的关系。环境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对城市空间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建筑之间只有组成一个有机群体时,才能对城市环境空间做出贡献。因为,城市环境形态与建筑形态是图底关系,建筑包围着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也围合出建筑形态,他们是互相衬托、相互围合的关系。

     通过对贵阳市城市肌理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种文脉主义的城市建筑观。个体的建筑是贵阳市街区整体空间的一部分,建筑与城市环境在视觉、心理、环境上都有着沿承和连续。一方面,建筑的物质形态与城市整体环境一致,通过形体、空间、装饰及细节的处理对城市环境中的相关要素进行复制和转译,使其达到与周边建筑某些方面的连续。如图中所反映的那样,贵阳市新改造的街道,为了遵循贵阳市传统的建筑风貌,在选材、形体、立面和装饰的处理上都采用了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和转译的手法。

另一方面,建筑在空间与形态的组织上与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是契合的,融入在整个城市肌理之中。这一层面的意义,更能体现文脉主义的建筑观的真正涵义。柯林·罗(Colin Rowe)在《拼贴城市》中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城市是一种实体的城市,现代主义建筑以建筑实体作为空间的核心,使城市空间成为空间切割后的“边角料”;而传统城市属于肌理的城市,在城市空间的处理上是现代主义空间概念的倒置。在此基础上,当我们分析磁器口老街的城市肌理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磁器口老街住区的形态,体会到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是怎么样相互融合又相互衬托的。

在此基础上,当我们分析贵州省的镇远古城的城市肌理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古城老街住区的形态,体会到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是怎么样相互融合又相互衬托的。

    镇远古镇具有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一条石板路从江边蜿蜒逶迤,向上坡方向延伸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街区形成若干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道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有穿斗木壁结构小青瓦民居,有砖木结构的院落,也有时期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各种建筑相连成片,构成独特的山地沿江城镇建筑景观和风貌。

3、从文化层面上看:

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建筑在反映城市文化的同时,也

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

(1)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文化中, 城市的建筑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变化,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 是人们对自然长期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城市是人类存在的最经济和最方便的聚居形式, 城市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渐发展, 并且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变化而呈现出崭新的形式。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筑是特定的城市的空间上的形态, 反映城市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建筑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过程中, 建筑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特色, 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色主

要是通过城市的建筑来反映出彼此城市之间的区别不同。建筑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汇集到实体中, 通过建筑的形式表现出来, 呈现给人们不同的城市景观, 并影响着现代城市的文化与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在现代的城市遗迹

中, 关于古老建筑的保护就非常的重要, 因为这些古老的建筑, 已成为城市的象征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城市文化的代表。

例如贵州省的镇远文化古镇, 至今仍保留着旧山城的基本特征。有千年古刹宝轮寺; 有联结古镇大街小巷的石板坡、梯坎路; 有明清以来的吊脚楼、有最适宜普通市民文化娱乐、人际交往、休闲养性的场所旧式茶馆, 更有抗战时期特殊而浓厚的文化氛围。它已成为古城的缩影,在现代都市中保留了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居、民俗、乡镇。

(2)、城市建筑具有城市地域性的表现

   在现代城市中, 城市由于所处的位置和所在的环境存在差异, 都导致不同的城市之间, 具有不同的地域的特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城市的形成、发展都是与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城市周边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是一个区域性的产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 档次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和自

一、然条件也出现不同的特征, 。建筑在与地域的气候相关的同时, 还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定的审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筑应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展现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甚至可以引领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发展。但并不是哗众取宠,一味地追求独特,为了满足一些为了成为城市标志的需要,失去了整体感和城市特有风情。

4、结束语

城市的产生与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功能的实现也

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建筑所形成的内外空间。城市与建筑互为图底,它们实际上是内外交融、隔而不断的连续整体。城市建筑在城市文化的大环境之中,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缩影及反映。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校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2、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我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我们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姓    名:舒华

                                  学    号:200915010024

                                  专    业:建筑学

                                  指导老师:杨跃华

                                  日    期:2012.1.7--2012.1.15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