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制药企业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
2025-09-23 21:20:36 责编:小OO
文档
制药企业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

一、洁净区级别划分标准及要求

制药企业洁净区划分-GMP(10版)将其分为4个级别区(A级、B级、C级和D级);

洁净区的要求-要对其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其建筑构造、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污染物对该区域的进入、产生和滞留

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有标准要求;

(一)净化区空气悬浮粒子标准

洁净度

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动态
≥0.5μm≥5.0μm≥0.5μm≥5.0μm
A级

352020352020
B级

3520293520002900
C级

3520002900352000029000
D级

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
(二)洁净区微生物监测动态标准

洁净度

级别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90mm)

cfu /4小时

表面微生物 
接触(55mm)

cfu /碟 

5指手套

cfu /手套 

A级<1<1<1<1
B级10555
C级1005025— 

D级20010050— 

二、洁净区(间)主要污染来源                                                                

·工作人员:约占50~80%或更高    ·生产设施及物料:约占15 ~30%    ·环境设施:约占5% ~20 %

(一)尘粒和微生物的进入和产生

1、不合规的更衣及外装       2、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3、生产线的“动态”生产     4、环境屏障净化系统失控失效

(二)尘粒和微生物散播                                                                     

1、触摸接触污染     2、空气流动污染

(三)主要污染源

1、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体、内衣、工服外饰、卫生、习惯和行为均会产生大污染;

其中皮肤、头发、口、鼻(眼等)、工服工鞋和化妆品等均是主要污染源;

研究资料介绍:

咳嗽/次:散发约70万个尘粒

喷嚏/次:散发约1 40万个尘粒

交谈/分钟:1.5 万~2.0 万尘粒

头及皮肤上有几万个到几百万个微生物

指夹污垢中有几千万个到几十亿个微生物

每只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也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

洁净室内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时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分钟,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分钟,快步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分钟;

洁净区人员培训不规范或考核确认不达标,内衣和卫生不 符合要求,操作人员不熟练或素质低进入洁净区后,其习惯和行为不规范,会产生新的大量污染源(连续不断产生和散发大量微粒和微生物进入空间),导致洁净区/室洁净度大大降低,直接污染药品;

高素质、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是控制污染和洁净生产最重要的保证条件之一;

洁净室内人员有更大的责任去理解、接受和执行GMP各项规定及SOP。

人体粒子释放数量与活动的关系(资料介绍)

  活动内容            每分钟产生≥0.5微米

                            粒子数量

坐姿、站立不动              10万个

坐姿,头臂有动作             50万个

坐姿,臂、腿、头有活动       100万个

   起立                     250万个

慢走                        500万个

正常行走                    750万个

以每秒2.5米速度行走        1000万个

工作时                1500万个-3000万个

2、硬件设施不达标会形成大污染源

HVAC/灭菌(过滤)系统不达标,对药品生产直接构成污染;

生产设备设施不符合GMP要求,生产线产生新污染源对药品生产直接构成污染或增加污染机率;

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运行不稳定(操作空间拥挤等),操作人员应于奔波维护调整,会形成新的污染源污染药品或增加污染机率;因为只有当系统运转出故需要纠正时,人才会出现在关键区域进行干预,正常情况操作人员不应靠近工艺点或人为增加活动引发污染源;

保证硬件设施完好是减少室内污染源的重要条件,是维系操作人员良好行为的基础;

三、GMP对洁净区人员的要求

(一)法规条款要求

(二)人员健康要求

(三)人员卫生习惯要求

(四)无菌更衣要求

(五)人员行为规范要求

(六)人员着装要求

(一)法规条款要求

第五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二十九条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第三十条 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第三十三条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三十四条 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第三十五条 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第三十六条 生产区、仓储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第三十七条 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附录1:无菌药品

第二十二条  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员工应当随时报告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异常情况,包括污染的类型和程度。当员工由于健康状况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大时,应当由指定的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第九条  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光透视或其它相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

(二)健康要求

药品质量是制药人的命。

制药人的使命

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洁净区人员健康出现问题的后果---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安全和效能; 

可能带来药品生产污染源污染药品概率增加;

洁净区内出现不良行为概率增加;

影响人员的工作情绪,不能始终如一一个标准操作监控;

引发误操作;

降低生产效能;

易造成职业伤害,发生事故等;

洁净区员工应经过正规时限体检: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取措施

发烧、感冒等

上呼吸道炎症(含鼻腔炎)等

哮喘、咳嗽等

传染病

表面创伤、感染等

(三)卫生习惯要求

卫生习惯:人员卫生+行为习惯(重点)

定期进行个人卫生处理(洗澡、换衣袜、理发剔须、剪指甲,不戴装饰、不涂指甲油和化妆等)

严格按SOP更衣穿鞋等;

严格按SOP洗手消毒,手是将污染物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罪魁祸首之一 ;

严格按SOP进行手套定期消毒处理;

手部行为严按SOP进行(手是污染源);

坚持正确洗手

1. 手心搓手心;

2. 手心搓手背;

3. 手指交叉; 

4. 手心搓拇指;

5. 手心搓手腕。

(四)无菌更衣要求

                        

(五)行为规范要求

1、无菌区行为规范要求

进入无菌区或其它洁净区必须培训合格和批准,要按限定人员数量进入,不得超员;

严格按更衣、洗手和消毒SOP进行操作,漏破衣鞋等不得穿用;

开关时动作幅度要小、轻,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开度适中,限时通过;

行走时要慢速移动,不高抬腿脚(不超5CM),不跺脚;

定期对手进行消毒;

不操作时,应将前臂和双手放在前面,不接触衣服及任何物品;

区内身体一直站立,不能斜靠或靠触任何设备设施;

平时双手高度不应低于腰部,不得搓手;

手接触任何物品前后,均进行手消毒,平时要定时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移动、转身和大动作;

按清洁顺序及标准(SOP)要求 进行

入区人员不得化妆;

手套出现破损不得继续操作;

不得拣所有掉在地面上的物品(落地即被污染);

不应用手触摸本人外装任何部分(如口罩、揉鼻子等);

避免从层流区附近走动,严禁将手伸进层流区(除非必要时);

操作行为不得在处理点上方或影响产品层流保护;

无菌装配试验应有层流保护,从低处开始向上安装;

工作其间不得直接去更衣室更换手套和口罩;

必要时才讲话,不得面对生产区打喷嚏,并立即消毒处理 

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生产线灌装区出现故障影响产品无菌性时不得维修(调量除等外);

离开层流的无菌工器具等必须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转移;

2、洁净区----行为规范要求

除无菌区药品生产必须遵守的款项外,均适用其它洁净区;

不得坐靠一切设施;

不得靠肘休息;

不得通过气锁讲话;

搬运物料时,手宜放在非污染部位

搬运物料时轻拿轻放;

人身不得处在打开物料口的上方;

保持口罩紧度,减少口腔对洁净区污染;

自觉保持洁净间和区内物品清洁;

工器具清洗后要立即进行干燥

对洁布分类清洗并干燥放置

防止着装不正确,导致散播身体微粒

严禁不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

严禁在洁净室内脱去洁净服

严禁用手指擦头发或身体其他部位

严禁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

严禁在洁净室作剧烈活动,轻拿轻放。

严禁身手靠在工作台、产品或其他物料上

严禁搬运没有保护措施的物料

严禁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

严禁使用掉在地上的工具和物品

洁净区内一直保持站立

严禁坐靠设备设施

严禁通过气锁讲话

把通话减到最少,不呼喊

不通过传递窗口讲话或喊话

手臂顺身体下垂时,不应接触衣装(生产限度制剂产品时)

不要把双手放靠臀部

不要交叉双手或双脚

严禁面对生产区咳嗽和打喷嚏,避免不了可面对回风口,避开工作区。 

使用可消毒密封触摸电话

不在生产中进行生产设备设施的维修

不聚集聊天;

区内不得抅肩搭配,相互接触;

不在洁净室内作非有关事项或不正确的行为;

不在洁净室使用错误的擦布或清洁物料;

不从正面走进操作者并隔着工作台讲话;

不得摘下口罩和包饰(交谈或呼吸); 

区内开关门速度不宜过快;

传递窗与缓冲门不得同时打开两边;

进入洁净区需随手关门,并不得同时开启两扇或多扇门,以保持室内压差;

进入洁净区不得用手接触口罩、鼻子、额头、眼睛、及祼露部位,若接触后需及时消毒。

洁净区的任何操作行为应按规范动作进行

不得直接去更衣间重新更换口罩及消毒。 

不得在洁净室内追赶

不得拍打彩钢板及玻璃。

不得在回风口处理堆存物品,阻碍换风

洁净室内物品和工器具不得带出区外

保持洁净区内任何物品及表面、地面干燥状态。 

区内垃圾需及时丢入垃圾桶中,并及时清理

不得使用压缩空气、氮气等气体对设备表面粉尘

清洁和吹扫 

患感冒、皮肤病或传染病时不得进入洁净区

2、洁净区----物料行为要求

物料转运不得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加保护设施)或穿越低级别区;

物料周转桶及器具不得直接存放于地面;

物料周转桶倒料时,不得敲击桶底桶壁;

操作物料时,手或身体不要在物料上方操作或站在物料的上风口处;

未经净化处理的任何物料不得进入洁净区;

物料应暂存于该类物料的指定暂存间;

物料进入洁净区时应无灰尘;

人员不从物流通道出入,物料不从人流通道进出;

物品进出区间设置设有红色分区标示带,洁净区或非洁净区的人员不得越过该色带;

2、洁净区----清洁行为要求

清洁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每批生产结束后应立刻清场。

清场后物品要分类存放,定置管理,有状态标识。包括区域物料、文件、卫生(设备、工具器、房间、洁具)

清场顺序应由里到外,由上到下,从左到右。

清场前房间有《待清洁》标识

以重叠的长直线方向擦拭、不要做转圈的刮擦动作 

从最干净的区域向最脏的区域清洁 

按气流方向进行清洁

每擦一次都将抹布折叠,露出干净面

清洁液应倒在抹布上,不应倒或喷在待清洁的表面;

在已清洁过的表面上进行消毒;

清洁电气件时,应关闭其电源;

用过的清洁液不允留用;

清洁活动应记录备档;

洁净区内清洁消毒顺序应从左到右,从上向下,由内到外:

(六)人员着装要求

工服大小长短合适,内衣薄厚适度,穿后合体不松不紧,行走下蹲方便;

工鞋大小肥瘦合适,鞋套捆系合适;

乳胶手套大小尺寸要合适,不过大过小;

穿工衣鞋前检查有无破损清洗干净;

按更衣SOP进入各级更衣间更衣,更衣后要整装,封整到位;问题:无菌工作服更衣不规范;

退出洁净区时按SOP脱衣;

进入 B级区无菌更衣间时要按无菌更衣SOP进行,不能通过考核者不准进入B级区;

第二十四条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各洁净区的着装要求规定如下:

D级洁净区: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C级洁净区: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A/B级洁净区: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当塞进手套内。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第二十五条  个人外衣不得带入通向B级或C级洁净区的更衣室。每位员工每次进入A/B级洁净区,应当更换无菌工作服;或每班至少更换一次,但应当用监测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操作期间应当经常消毒手套,并在必要时更换口罩和手套。

第二十六条  洁净区所用工作服的清洗和处理方式应当能够保证其不携带有污染物,不会污染洁净区。应当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服的清洗、灭菌,洗衣间最好单独设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