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社区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5-09-23 21:20:10 责编:小OO
文档
社区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是社区工作考试重要科目之一,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社区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要求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1、答案: C

解析: 2013年12月23日,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2、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 )发展水平。

A、政治

B、科学

C、文化

D、生产力

2、答案: D

解析: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故正确答案为D。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3、答案: B

解析: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即使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也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个别劳动或局部劳动。只有经过市场交换,产品卖出以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故正确答案为B。

4、“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出自王籍的《人若耶溪》。这句诗蕴含了很深的哲学,即( )。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B、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4、答案: D

解析: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统一是对立面双方的统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统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故选择D项。

5、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

C、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5、答案: A

解析:题干指出现实生活中脱离实际的观点是没法执行的,告诉我们主观符合客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故A选项正确。B、D选项本身错误,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错误的思想意识可能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但是排除错误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正确的方法。C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

社区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二)

(1) 关于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者的帮助对象不同

B: 服务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叠

C: 在服务的理念和原则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借用

D: 家庭治疗的服务模式、方法和技巧比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得快

答案:A

解析:细分起来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服务领域存在一些差别,但两者都以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服务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叠,很容易出现相互替代的现象。

(2)老张的妻子遭遇车祸不幸去世。老张一时无法接受妻子已去世的事实,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A: 鼓励老张继续工作、保持目前的工作情况

B: 协助老张摆脱悲伤情绪,并准备好处理其失控的情绪

C: 转移老张的注意力、建议他外出散心

D: 鼓励老张参加社区活动,结交新朋友

答案:A

解析: 略

(3)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强调运用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是( )。

A: 个案方法

B: 小组方法

C: 社区方法

D: 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答案:B

解析:小组工作方法是群体层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它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因此,B选项为正确答案。

(4) (  )是对流浪儿童的临时性救助,为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是为儿童成长着想的长久之计。

A: 派出所

B: 救助站

C: 收容所

D: 福利院

答案:B

解析: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它是对流浪儿童临时性救助,为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

(5)获减刑出狱,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接受3年矫正的李欣,对剥权期间的社区监管认识不足、配合不力,被人认为是个抗拒监管的“刺头”。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摆正自己与李欣的关系 ;下面词语反应的关系中,( )关系是适当的。

A: “下”与“上”

B: “从命”与“管教”

C: “平等”和“尊重”

D: “监管”与“奴役”

答案:C

解析: 考查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