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通信技术与现代生活论文
2025-09-23 21:00:58 责编:小OO
文档

学   号: 

课 程 论 文

摘要:

20世纪是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的通信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切切实实发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新中国建立几十年以来,人民的生活从饥饿到温饱,过上温饱生活之后,人民开始追求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也希望生活能更加便利;同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渐渐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于是中国也加入了世界信息改革时代。

古代“烽火”传递战况信息的时代、“快马加鞭”递送重要信件、以至于后来的“飞鸽传书”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书中悠久古老的一页,从时间上计算,中华5000年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不及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大哥大”,在物价水平非常低的时代,一部大哥大售价高达几万;渐渐传呼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拥有一部传呼机也是一件乐事,当所有人都以为传呼机时代会持续时,没过两年,传呼机飞速般的消失了;随着而来的是彩色电视、传真机、电话座机、手机、电脑等,这时这些新型通信工具刚刚出现在人们意识中,可是当时这些通信工具并不普遍,技术尚待改进,供给较少,价格昂贵,只有家境富裕或者公司才有资金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普通民众也不曾“奢望”拥有这些高科技产品。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过就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手机、电话、彩电、电脑、Internet走进全球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中,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部手机,或者不仅仅一部手机;电脑也遍及于家家户户,手机、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也随之发展着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同万里之外的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思想认识、交流经济信息、商讨学术见解;利用网络选购各种物品,接受优良教育;利用网络还可以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全球将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将严重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通信技术分类

1、数字通信技术

2、程控交换技术

3、信息传输技术

4、通信网络技术

5、数据通信与数据网

6、宽带IP技术

7、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三、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生活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

纵观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二、通信技术分类

1、数字通信技术

(1)原理: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2)相关技术:模拟/数字信号转换技术,数字滤波(去干扰),编码技术,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有线包括各种通信接口的相关技术,例如RS232、USB、协议,无线根据频段又分为蓝牙技术、802.11b/g技术、微波技术等)等

2、程控交换技术

(1)原理:它是程序控制的,由时分复用网络进行物理上的电路交换的一种电话接续交换设备。 

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或两者结合。 

技术指标有很多,BHCA/呼损接通率,无故障间隔时间等。

(2)主要应用

电话交换机就控制方式而论,主要分两大类: 

布线逻辑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仍使用机电接线器而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件,因此称它为布控半电子式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相对于机电交换机来说,虽然在器件与技术上向电子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继承与保留了纵横制交换机布控方式的弊端,体积大,业务与维护功能低,缺乏灵活性,因此它只是机电式向电子式演变历程中的过度性 

产物. 

存储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 

3、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方面)

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办公环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现代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又使办公环境向着现代化办公大楼的目标—智能大厦(大厦内有: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大楼自动化治理系统BA。具有这三种功能的大楼,统称为3A智能大厦。)迈进了一步,无纸化办公时代已经来临。笔者在国内面向公众服务的ISP出现前后,就信息传输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作过一些偿试,得到一些经验,在此抛砖引玉,以便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的专家及本刊读者进行交流。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传输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办公环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现代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又使办公环境向着现代化办公大楼的目标—智能大厦迈进了一步,无纸化办公时代已经来临。笔者在国内面向公众服务的ISP出现前后,就信息传输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作过一些偿试,得到一些经验,在此抛砖引玉,以便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的专家及本刊读者进行交流。1享受ISP提供的Internet服务是信息传输的简单有效途经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非凡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又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Internet就是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数据库的集中检索。在国外,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尤其近几年,以HTML语言为基础的WWW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服务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并朝着多媒体方向发展。在我国,1987年9月22日,由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建立的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封自北京的电子邮件,1994年5月,我国实现了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多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项目相继启动,使Internet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已有多家面向公众服务的ISP,上海的公共信息网,广州的“视聆通”等,向公众提供了诸如信息查询、电子邮件、综合信息服务等多项业务。用户只要有一台电脑,配一内置或外置Modem(,并拥有一条市内电话线,就可以到你认为合适的ISP处办理入网手续,享受Internet服务。不同的ISP提供的查询、浏览、E-mail等功能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可参看相应的ISP提供的用户手册,不再赘述。通过网上实践,在选择ISP时注重以下问题就可以了。(1)服务器中继线,中继线少会使用户在登录时等的很不耐烦;(2)服务费,各ISP收取的服务费标准及计费方法都有不同,可择优选取;(3)缴费方便与否,缴费方式及缴费网点的远近也是选择ISP的重要因素。2没有入网条件,如何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仍属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面向公众服务的ISP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网络覆盖面受到,而水利行业的特点是广大水利工作者都在中小城镇,甚至穷乡僻壤,短期内根本不可能享受到Internet服务。另外,有的地方即使有ISP,面对其高昂的费用、繁琐的入网和缴费手续、不良的服务质量,全行业贫困的水利工作者,非凡是处于基层的广大地质勘测人员,也只能是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呢?笔者通过实践回答是:在安装了FAX/MODEM的计算机上应用必要的通讯软件,可以进行远距离信息传输,而且可以做到传输速度快、操作方法简便。2.1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含义笔者所介绍的信息传输的含义,主要是指一台计算机向远程的另一台计算机或传真机发送传真、一台计算机接收远程计算机或传真机发送的传真、两台计算机之间屏幕对话及两台计算机之间实现文件传输即EDI技术。2.2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必要硬件信息传输双方都必须有一台计算机、一个内置或外置FAX/MODEM、一条电话线,如要用传真机收发传真,还要有一部传真机。2.3远距离信息传输通讯软件目前市场上通讯软件很多,当你购买FAX/MODEM时,商家就会附一份通讯软件。笔者曾试用过多种软件,也淘汰了不少软件,例如,为使用中文版通讯软件,用了高级远程通信软件(Xcomversion4.12),由于其操作系统是基于DOS,结果显然是被淘汰了。WINFAX软件,或因界面不友善、或因配置太繁杂、或因操作不简练、或因功能不齐全,均弃之不用了。后安装了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经使用虽为英文软件,但综合感觉良好。现将该软件介绍给读者,以促使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更广泛的得以应用。3通讯软件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简介 (简称BWV)3.24F/D是美国CHEYENNE公司1995年推出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远程通讯软件。经笔者实践,其最大特点是对计算机设备要求不高,远程通信功能较全,使用方法简便,用户界面友好。3.1BWV3.24F/D的运行环境笔者认为在能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均可满足该软件的运行要求,经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上测试,在486/33计算机上配传输速率为2400波特率的MODEM,已可满足文件传输要求。该软件可在中英文WINDOWS3.X、WINDOWS95系统下运行。3.2BWV3.24F/D的安装BWV3.24F/D的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运行安装盘上的SETUP.EXE程序,即可依据其提供的安装向导进行安装。3.3BWV3.24F/D的主要功能该软件主要有三大功能:发送传真、接收传真和EDI功能。3.3.1发送传真功能1)用WINDOWS应用程序(例如WORD、EXCEL)直接发送传真,方法非常简单,就象打印文本一样。2)BITWARE直接发送传真,将传真文件直接由BITWARE发送。3)发送简短信息,例如传真封面。4)发送一组传真。例如要将传真发给不同的接收者,可在电话薄中将接收者定义为一组,用此功能可依次给每一接收者自动发送传真。5)以传真文件格式存储文件,以便将来转发、重发或浏览、打印等。6)其它如传真预览、打印功能等。3.3.2接收传真功能1)自动接收传真:将BITWARE置于接收传真状态后,继续你在其它WINDOWS应用程序的工作,当有传真来时,可自动接收传真。2)拔出电话来接收传真:假如有一电话接在FAX/MODEM上,就可自己拔出电话并用手动接收功能来接收传真。这种功能貌似多余,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还不得不用此功能。1.接收传真前需要与发送者交谈;2.对方电话是由接线生接转的分机;3.接收来自“后台传真”服务的传真。3)自动向前传真功能:例如你在A处办公,因事到B处,当有传真至A处时,A处的BITWARE接到传真,可在设定的等待时间过后,自动将传真发往设定的B处。4)自动接收和分页打印功能:BITWARE有两种方式提醒你已收到一封传真,一种是悬卦式文字框,另一种是声音提示,并自动将收到的传真按A4纸分页打印出来。3.3.3EDI功能EDI技术是BWV3.24F/D最实用的功能,也是在未入网的情况下实现远程文件交换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它传输的文件可以是电子数据表格、WOERD或其它格式文本,甚至是应用程序。利用BWV3.24F/D实现远程文件传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两台计算机之间实现远距离文件传输1)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单击“TELEPHONEBOOK”,选择想呼叫的远程计算机的号码后,单击“DIAL”即开始呼叫远程计算机,自动应答后,即建立连接,此后双方可用键盘“对话”,当在屏幕上看到对方输入的信息后,说明已建立连接。2)接收方预备接收文件。单击“RECEIVEFILE”后出现传输协议选择X-Modem、Y-Modem、Z-Modem等,建议选择Z-Modem。3)发送方预备发送文件。单击“SENDFILE”后出现传输协议选择X-Modem、Y-Modem、Z-Modem等,建议选择Z-Modem后单击“OK”,出现传送文件选择,选择传送文件所在的驱动器、目录、文件(可选择多个文件)后单击“SEND”,即出现文件传输状态对话框,显示传输一个或多个文件的过程,选择“CANCEL”可终止传输。方法2、以主机模式实现远距离文件传输用BWV3.24F/D设置为主机模式后,在离开计算机后,假如有远程计算机呼叫时,机器可自动建立连接,远程计算机可以显示“欢迎信息”并要求输入口令(假如在主机模式上设置了要求输入口令的话),此后,远程计算机可以对主机进行UPLOAD(发送文件)或DAWNLOAD(接收文件),发送或接收的文件只能在BFPRO\\XFER目录下。注重:假如BWV3.24F/D的接收治理器的应答设置为数据传输模式,当有呼叫时,你不必设为主机模式,接收治理器会自动以主机模式应答,不过此时,接收治理器不能接收传真和语音信息。设置为主机模式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单击“HOST”,出现自动应答对话框。此后可以使用其它WINDOWS应用程序(通讯程序除外)。BWV3.24F/D在电子数据交换方面还有其它一些功能,例如:两台用电缆线直接连接而不是用电话线连接的计算机,用BWV3.24F/D可进行数据交换,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噪音”干扰强两大优点。它还可以与不同的在线服务网络建立连接进行文件信息交换、设置为屏幕对话模式进行信息交流等等。

4、通信网络技术

原理及相关技术:通信网是一种由通信端点、节(结)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通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或非连接传输的通信体系。通信网按功能与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物理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等三种。 

  物理网是由用户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通信设备所组成的实体结构,是通信网的物质基础,也称装备网。用户终端是通信网的外围设备,它将用户发送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电磁信号送入通信网路传送,或将从通信网路中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等转变为用户可识别的信息。用户终端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电话终端、非话终端及多媒体通信终端。电话终端指普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非话终端指电报终端,传真终端、计算机终端、数据终端等;多媒体通信终端指可提供至少包含两种类型信息媒体或功能的终端设备,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系统等。交换系统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是实现信息交换的关键环节。传输系统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它将用户终端与交换系统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联接起来,形成网路。传输系统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两类。有线传输系统以电磁波沿某种有形媒质的传播来实现信号的传递。无线传输系统则是以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实现信号的传递。 

  业务网是疏通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类通信业务的网路,是指通信网的服务功能。按其业务种类,可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数据网等。电话网是各种业务的基础,电报网是通过在电话电路加装电报复用设备而形成的,数据网可由传输数据信号的电话电路或专用电路构成。业务网具有等级结构,即在业务中设立不同层次的交换中心,并根据业务流量、流向、技术及经济分析,在交换机之间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接。 

支撑管理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网络。在支撑管理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控制、监测及信令等信号。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信令网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路等组成,旨在为公共信道信令系统的使用者传送信令。同步网为通信网内所有通信设备的时钟(或载波)提供同步控制信号,使它们工作在同一速率(或频率)上。管理网是为保持通信网正常运行和服务所建立的软、硬系统,通常可分为话务管理网和传输监控网两部分。

5、数据通信与数据网

(1)原理: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号是数据的电磁编码,信号中包含了所要传递的数据。信号一般以时间为自变量,以表示消息(或数据)的某个参量(振幅、频率或相位)为因变量。信号按其自变量时间的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按其因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具有时域和频域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性。时域特性反映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频域特性不仅含有信号时域中相同的信息量,而且通过对信号的频谱分析,还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及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了得到所传输的信号对接收设备及信道的要求,只了解信号的时域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信号的时域特性表示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于信号中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窄的频带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将信号大部分能量集中的那段频带称为有效带宽,简称带宽。任何信号都有带宽。一般来说,信号的带宽越大,利用这种信号传送数据的速率就越高,要求传输介质的带宽也越大

(2)相关技术:

电缆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6、宽带IP技术

ATM曾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完美的、用来统一整个通信网的技术,未来的所有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均通过ATM来传送。国际上,特别是电信标准化机构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而且也得到了实际应用。但事与愿违,ATM没有能够达到原来所期望的目标。与此同时,IP的发展速度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但一方面在若干年前自始至终没有一种的IP骨干网技术,另一方面,IP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确实有一定的缺陷,如QoS不高等。因此,在宽带IP骨干网中首先产生的是IP over ATM(IPOA)技术。  

  IP over ATM的基本原理是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VC上以直通(Cut-Through)方式传输而下载经过路由器,从而有效地解决IP的路由器的瓶颈问题,并将IP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交换速度。IP over ATM技术的难点是如何将IP的无连接与ATM的面向连接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IP over ATM技术很多,可以分为两种模型: 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

7、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从电信角度讲,可以讲全网划分为公用网和用户驻地网(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因而,通常意义的电信网指的是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以划分为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AN)3部分。长途网和中继网合并称为核心网。相对核心网,接入网介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主要完成使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任务。

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传统以太网技术不属于接入网范畴,而属于用户驻地网(CPN)领域。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局侧位于小区内,用户侧位于居民楼内。这种技术有强大的网管功能,而且和传统以太网兼容,成本更低。宽带无线接入主要有多通道多点分配业务(MMDS)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他们发展与微波传输技术主要为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

三、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生活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传统形态与功能等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1 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根本依据,是指导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更新了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手段,大大提高了规划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并且还加强了公众参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文明时代将形成的"智能城市"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必须以地球信息科学、人居环境科学、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与方法基础,以体现城市规划: 1 理想、理性、综合 整体 、系统、动态、生态的思想; 2 以区域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人居环境为重点; 3 决策支持的方法。

  2 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以往所没有的新兴产业; 2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明显带有信息化的痕迹,从而获得新的出路; 3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取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总之,城市产业结构开始由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向新兴的信息经济模式转变。另外,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相对应,城市的就业呈现出"软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就业结构中从事管理、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等"软职业"的人员比重的增大。

  3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爆发于18世纪的产业,使资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开始了近代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集中化趋势,这种集中化以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为基础,以交通技术的改进为条件。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破时空,人们对办公室、学校、购物中心、医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赖性大大减弱;部分工业生产对资源、对高度集中的生产规模的依赖性亦降低,削弱了集聚的动力。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城市的活动空间,使城市得以延伸其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也呈现扩散化趋向。在总体呈现扩散化的趋势下,城市也有一定程度的集聚。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与合作,这就要求城市各种功能在中 

  心区域重新融聚。现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可以根据各自所需更自由地选择其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扩散化趋势将引导城市 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产业和人口的分散,使其部分工业职能外迁,城市外围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生产区域 城镇群体 ,城市的功能结构得以纯化,空间区划更为明晰;集聚化趋势则促使了中心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城市中枢功能更为强大。

  4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人们使用有序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又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其交通、通讯、科技力量、大众传媒等的服务水平优越,信息交汇便捷,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城市的中心地位的加强也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必然首先在城市兴起。在新技术兴起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更是创造、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场所。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信息产业的发达与否,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业产业化,信息市场现代化已使城市具备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各级城市将逐步成为不同地域的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将日趋加强。简言之,对应于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再开始步入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史也将走过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再到文化信息中心的演变过程。

  5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可能。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之一,解决交通拥挤、堵塞的传统办法莫过于发展集体交通运输系统、私人汽车的发展、增加道路网的密度等等,但都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首先,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量和滞后的交通设施之间的失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跨越了时空,改变了人们与外界交流、交往的方式,城市中出行人数和次数减少,城市的交通总量必然下降;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ITS ,解决好"人 车内信息 --车 车外可见环境信息 --环境 车外不可见环境信息 "系统的信息传送和交换处理,对城市的交通流量进行全面的动态协制,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率。基于以上两点--交通量的下降和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再辅以引导性的交通,将使城市交通环境大为改善,交通服务高效快捷。

  6 使城市建筑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赋予了现代建筑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成的,现在智能建筑已成为都市现代化的标志。一般来说,智能建筑都具有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监控自动化等功能。

  7 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更为发达。我们知道,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大系统,城市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变量多、层次多、目标多的综合性管理,传统管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能十分快捷地提供各种背景资讯,减少了因通讯手段落后、方式简单和邮路误差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从而使决策可以做到更为科学、缜密和及时。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将变得更为先进和发达,借助计算机网络,城市建设与管理能真正摆脱"人治"、走上"法治"轨道。

  8 全方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城市的有形方面,对城市的无 

  形方面也有影响。信息网络使"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网上购物、就医、娱乐"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加强了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人们能更方便地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将进一步走向公开化和民主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光明,使人憧憬未来;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使人不无忧虑和担心。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可能会加剧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选择居住地标准从重视城市空间区位转向重视生活环境,这样势必加速城市人口向乡间疏散,将使残留的森林、荒野、稀有动植物更快速绝迹。这要求加强对环保的管理。

  2 加大了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否少于其取代的就业岗位还有争议,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就业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却是共识。因而至少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结构性失业。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在于人们要"终身学习",这要求城市教育信息网提供方便。

  3 使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分配不公。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地域的空间差别缩小到最小,但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有时序性的,其到达的地域有先有后,这就造成了地域之间的信息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差距有可能扩大。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全盘考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4 使社会隔离问题严重化。在工业社会,人们居住地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交通距离、环境条件、个人收入三个因素,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居住地主要取决于环境和收入,而收入主要取决于智力高低,这势必造成人口进一步分化,在城市空间上产生严重隔离,因此而破坏合理的社会结构。

  5 使人类信息环境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使人类信息环境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如隐私权受侵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说,各种信息的传递均可称之为通信。但由于现代信息的内容极为广泛,因而人们并不把所有信息传递纳入通信的范围。通常只把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称为通信。面向公众的单向通信,如纸、广播、电视便不包括在内。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是以光纤通信为主体调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有的称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

 (1)宽带化

   宽带化是指通信系统能传输的频率范围越宽越好,即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越好。由于通信干线已经或正在向数字化转变,宽带化实际是指通信线路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的比特率越高越好(一个二进制位即“0”或“1”信号,称为1比特。数字通信中用比特率表示传送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速率。)

   而要传输极宽频带的信号,非光纤莫属。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毕。1966年高锟博士建议用带色层的玻璃丝,即光纤,作通信传输线。这一建议很快得以实现。20多年来,光纤通信发展异常迅速。据统计,到1991年底为止,全球已铺设光缆达563万公里,估计到1995年,铺设光缆总长度可达1100万公里。

   光纤传输光信号的优点是: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好,元串音干扰;体积小,重量轻。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传输速率和增长无中继距离;从点对点的光纤通信发展到光纤网;采用新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纤放大器和光电集成及光集成。

 (2)综合化(或数字化)

   综合就是把各种业务和各种网络综合起来,业务种类繁多,有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把这些业务数字化后,通信设备易于集成化和大规模生产,在技术上便于与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用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1988年,国际上已一致认为,未来世界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并且在1990年制定出第一批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国际标准,预计1994年可完成有关的全部标准,而在1995年前达到实用化。

 (3)个人化

   个人化即通信可以达到“每个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与任何其它人通信”。每个人将有一个识别号,而不是每一个终端设备(如现在的电话、传真机等)有一个号码。现在的通信,如拨电话、发传真,只是拨向某一设备(话机、传真机等),而不是拨向某人。如果被叫的人外出或到远方去,则不能与该人通话。俪未来的通信只需拨该人的识别号,不论该人在何处,均可拨至该人并与之通信(使用哪一个终端决定于他所持有的或归其暂时使用的设备)。要达到个人化。需有相应终端和高智能化的网络,现尚处在初级研究阶段。

 (4)智能化

    餐能化就是要建立先进的智能网。一般说来,智能网是能够灵活方便地开设和提供新业务的网络。它是隐藏在现存通信网里的一个网,而不是脱离现有的通信网而另建一个独的“智能网”,而只是在已有的通信网中增加一些功能单元。

    在没有智能网时,如果用户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或改变业务种类时,必须告诉电信局,电信局一般都需要改造一些通信设备,费钱费时,用户难以接受。有了智能网,这些都很容易办到,只要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模块即可,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只要几分钟。当网络提供的某种服务因故障中断时,智能网可以自动诊断故障和恢复原来的服务。

    上述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没有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都难以实现;没有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也就很难实现智能化和个人化。通信技术的“四化”实际上就是彼广为宣传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技术内容。

    现代通信与传统通信最重要的区别是:在现代通信中,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紧密结合的。要实现上述四化,必须开发许多领域的技术,如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的电子器件、。高性能的微处理机、新传输媒体(如光纤、更高波段的电磁波)、新交换技术等。从国外通信技术的发展看,大约从70年代开始,通信即进入了现代通信的新时代。目前,各项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处在方兴未艾之中。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主要是指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传感技术则是信息获取技术。人们一般是通过耳听目视获得几乎全部信息的。因此,扩大耳听目视的自然范围,克服空间、时间及人体器官的有限响应,如波长、灵敏度、信息量的局限等,成为信息获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望远,人们发明了光学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为了观微,人们发明了光子、电子、离子显微镜;为了观内,人们发明了调光、超声波、,微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了观大,人们发明了飞机与卫星的各种波段的航空航天遥感。这一切都大大扩充了视听的范围。

现代通信系统主要是朝着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

1)数字通信系统是一个必然趋势,尤其是大容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将成为近年来干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2)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多址通信,它是最理想的通信手段。而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将是今后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有:

①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产业的支柱产业②卫星通信网与互联网和陆基电信网的相互融合正在扩展卫星通信的新领域。卫星互联网内容传送和宽带接入服务等数据传递业务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新动力,使卫星通信应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③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是即将崛起的新兴产业。④卫星宽带数据接入将出现重大发展,和企业市场是主体。静止轨道Ka频段卫星将得到发展,Ku与Ka混合网络是近期成功的关键。⑤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目前正在恢复活力。

3)由于信息量的不断膨胀,尤其是信息源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宽频带、大容量,而光纤的频带极宽,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十亿路电话或1千万套TV,这决不是只能传输几百路电话而用很粗的电缆所能比拟的,且成本低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金属,因此,光纤通信系统将用于未来的干线通信和多种有线通信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以高速光传输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节点光交换技术、智能光联网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已构成了今天的光纤通信研究热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继续研究和建设各种先进的光网络,并在验证有关新概念和新方案的同时,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从技术发展趋势角度来看, WDM技术将朝着更多的信道数、更高的信道速率和更密的信道间隔的方向发展。从应用角度看,光网络则朝着面向 IP互联网、能融入更多业务、能进行灵活的资源配置和生存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为了与近期需求相适应,光通信技术在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的传送功能的基础上,将朝着智能化的传送功能发展。

4)由于移动通信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又可以实现多址及便于组网,故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发展方向为: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CDMA2000标准系列中专门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无线标准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②固定数据业务增加移动性:WLAN等技术的出现使数据速率提高,固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移动性逐渐增加;移动通信、宽带业务和WiFi的成功,促成802.16/WiMAX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诞生。

5)为了实现多点对多点之间的网络通信,以数据传输为主的计算机通信网,将成为通信自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基于这一重要手段的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或B-ISDN)成为今后新型综合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6)除上述多种现代通信系统之外,还有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军用战术通信的最主要手段,在民用通信中亦有发展前途的扩频通信系统,也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7)与扩频通信系统同等重要的,为实时和窄带的数据无线提供迅速而可靠的通信手段,非常适于军事指挥,工业控制及生产调度的一种最新型的通信方式——分组无线网,也将是今后要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8)在上述通信系统或通信方式的基础上,正在迅速崛起,可以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个人通信系统,也是现代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网上搜索资料

2、根据个人常识及亲身感受所写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