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范文4篇
2025-09-23 21:11:15 责编:小OO
文档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范文4篇

【篇一】

教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呼。千百年来,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古今中外,多少桃李芬芳。但是,在光荣的背后,教师的工作却是不易的,它不只是传授知识如此简单。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是师之基本也是根本。一位教师,必须自己在“道”上,在人格上,无愧于己、受人景仰,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受他教育的学生。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不为人察觉,力量却最为巨大。孔老先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家乌申斯基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如此可见,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刚走上三尺讲台不久的新老师,我深知教师师德、人格的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位置,这股悄无声息的力量,也在无时无刻提醒我,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教育的结果。用我的人格魅力推动教育结果的良好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努力地目标。我该如何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下我将从几点浅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真诚。常有人说,老师就像演员,上课就像演戏。但是,在教师人格方面,绝对要保持表里如一,言行统一,绝不能真的如演戏一般,表里一套、背地一套。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倾向于向老师倾诉,因为平时老师都以一种作为在学生之上的姿态出现与学生进行交流。而这种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学生的心智还有待发展,遇到问题常可能无法排解,如果无法得到教师、家长的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老师,怎么样才能成为学生的交心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答案:“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教师以真诚的人格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

其次,我认为教师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行为和人格对于学生都起榜样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室里常以严谨、端庄的态度出现,但在生活中却是过于散漫,也常有老师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有人会问,只要在学生面前做好就行了,学生都不在眼前,何必如此紧张?就像马路上的斑马线与红绿灯一样,如果没有看着就不用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与斑马线又何必设置?一个人的人格之美,是通过生活中点滴小事来塑造的。教师是模范公民,教师是示范,是榜样,教师的人格要想发光发热,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教师就必须在人前人后都能讲究文明、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以模范公民的标准要求自己。

再次,教师的人格要不断完善不断进步。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的方面。人更是矛盾的综合体,教师也难免会有缺点。但是即使无法避免,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去认识自己,修正自己,才能担负起育人职责。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理论引导自己。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因此,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种榜样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而教师如何才能在实践中散发自身的人格魅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语言素养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多积累,使自己的语文越来越有“语文味儿”,越来越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2)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3)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文明的体现。教师以合适的礼仪与学生交往,不仅能教会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4)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鞭策和要求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努力,让自己的人格魅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二】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收集了三份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资料:其一,据《人民网》近期推出的“教师幸福指数”调查,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职业幸福感在下降。其二,《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20日第2版报道,杭州市教育研究所随机抽取了杭州市的31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全体教师的心理、职业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教师当中,有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考虑换工作,其中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调查显示,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其三,2009年09月2 3日的《深圳晚报》发表的《调查显示:八成老师压力大小学教师列首位》,其中一份来自上海13个区13 00多名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教师存在过重的工作压力。

作为一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对以上的调查结果深感认同。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强度大,学生也似乎越来越难教,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我们承受的要求繁多而杂乱,非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每个学期都要应付各项检查、评估,真是疲于奔命、压力山大……幸福呀,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但是,我们不能不幸福!因为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无疑是和人的成长关系最密切的职业。可想而知,没有教师的幸福,很难有孩子们的幸福校园生活,更难奢谈学生的幸福成长。作为特区的教师,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笔者认为,

幸福的源泉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恪守“教师”的职业尊严,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可以直线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幸福来自阅读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本身就是一份必须与书籍打交道的职业。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激情四溢、神采飞扬。有的教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学习的》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一直很高:以前要求“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之后要求“教师是长流水”,现在更要求“教师是活水,是好水”……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定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一定会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安贫乐道天地宽——幸福源自坚守

教师这一行呢,老话说“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为人师者似乎注定和清贫是一对双胞胎。从我们祖师爷孔子的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到私塾老师的生活窘迫,到我们现代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甚至正编教师的待遇,无不证明这一点。在特区做老师无疑更需要对差距的承受力,你看,我们这个城市每天演绎多少财富的传奇:多少人转眼成为千万富翁,多少人开名车,多少人住别墅……这些向来和老师搭不上边。作为老师,每个月除了领取工资之外,是基本没有什么其他收入的。在房价飞涨的今天,多少老师终其一生,也难以有一处自己的安身之地。

好在“贫”和“乐”历来就不成反比:记得《论语》里提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甘于清贫,拒绝浮躁。我们熟悉的陶行知就是我们的榜样:他曾出访海外26国,却满怀一腔热血布衣草鞋走向晓庄,让中国的教育在贫困中放出曙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他一生甘于清贫,奉献教育的写照。我们能说颜回和陶行知不幸福吗?和他们相比,我们在物质上比他们富足了不少,所以我们特区教师要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这样才能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守望自己的职业幸福。

爱岗敬业乐奉献——幸福源于奉献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我们教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我们从事的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呀!看着孩子们在我的努力下一个个茁壮成长,我们该多么幸福;想着这些孩子们以后会成为社会栋梁,我们该多么骄傲;想到我们在逐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该是多么快乐呀!我们教师从事的事业它所产生的价值是用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和金屋豪车这些过眼云烟比起来,我们做的工作是多么伟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幸福是崇高的幸福。

崇高的幸福来自于奉献,而不是来自于索取。这是丛飞给我的启示。丛飞,一名义工歌手,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178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直至去世前,他还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丛飞短暂的人生普通而平凡,但他的人生价值堪称崇高而伟大。丛飞虽然英年早逝,可他早已实现了对个人有限生命的超越,因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教师一直以来被誉为“春蚕”“园丁”,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在于它是一个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体现价值的职业。我们特区教师在爱岗敬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一定会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和进步,一定会收到家长的问候和感激,一定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肯定,到那天,我们能不感觉很幸福吗?

守护尊严把梦圆——幸福源于恪守

美国作家丽莎·普兰特在题为《幸福是什么》的文章中开门见山地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马克思也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地进行创造。”教师这个职业其实离幸福最近:其一,职业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单纯、工作环境的优雅更容易让我们保持心灵的宁静,从而发现真是独特的自我。其二,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更容易拥有“地进行创造”的尊严。

因此我们要珍惜教师的职业尊严,要恪守师德——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我们不只是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育好人,必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做人的榜样……可见,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从教之本,容不得半点玷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要做到“以身立教”,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家庭我们做个好家长;在学校我们做个好老师;在社区我们做个好邻居;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大大提高,因为家庭的和美、社会的和谐是我们每一个人幸福的保障啊!

总而言之,作为特区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一颗返璞归真的“本心”,恪守职业道德,饱读诗书,清贫乐道,教书育人,乐于奉献,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三尺讲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我们不但可以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能为伟大的涂抹上一丝亮丽的色彩。特区的教师朋友们,让我们一同走起!

【篇三】

闲暇之时,在办公室、在餐厅、在操场上,老师们无处不在谈论着“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的感人事迹。我们都说鲜花美丽,那是美在耀眼的芳华;我们都说草原美丽,那是美在清新的情调。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美,那是发乎于心的美,是没有修饰的。

有人说张丽莉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本能”,其实正所谓的这种“本能”,恰恰真实体现出了张老师心底里的大爱和完美品德。为了学生的安危,她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向前,她的行动足足证明了她是一个内心善良、有着慈母般大爱的人。同时她的这种大爱、无私、勇敢也充分展示了我们人民教师的崇高品德。她用血肉之躯再次唤醒了无数人的良知,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群体。张丽莉老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中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伟大,看到了人性的光芒。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作为教师的我深受启发,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晚上,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静静地沉思今后在这平凡而又高尚的职业中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该怎么做呢?我想:

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位哲学家,有一次他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后一个学生说:“一颗善良的心!”这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哲学家大大的赞赏,他说:“你的一句一颗善良的心,包括了所有同学的答案。”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够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亲切的家人,可爱的朋友。

是啊,拥有一颗善心对于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何等的重要。有一次,我们班最喜欢欺负同学、行为习惯最让人讨厌的一位学生在上体育课回来的路上,由于调皮走路眼睛看后面,当他转过身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整个脸已经狠狠地撞到了墙壁上。这么一撞,他那受过伤的鼻子又开始流血了,路过的同学看见了都在哈哈大笑,看到他鼻子流血也并没有去帮助他,此时,他感到多糗啊。这时我刚好路过,发现了赶紧上去帮他捏住了鼻梁并拿出餐巾纸给他擦掉了鼻子上的血,然后请他来到了办公室,这一次我并没有大声批评他,我怀着一颗善心心平气和的跟他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没想到这一次对他的小小关怀、呵护与交心感化来了他这颗冷酷无情的心,第二天他的行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我们还不难发现,在平时我们对某些学生一句小小的安慰与鼓舞,就有可能燃起孩子对知识渴望的火焰。只要每一个人都用善良的心,真心对待别人和社会,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幸福!

二、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那么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特别是做了妈妈后,我常常换位思考: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看,这样,我就更容易耐下心来,更容易给予他们宽容和关爱。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由于每个人智力的不同,所以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而在现实中老师们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应该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无论读书好与差我们都应当真诚地对待他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学生做错事时,我们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用言语挖苦学生,我们要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且做到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时常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学会感恩。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何尝不需要学会感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每当同事、朋友凑在一起聚会聊天时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抱怨的话,抱怨老师的待遇太低了、抱怨我们的孩子怎样怎样的不听话,抱怨学校里的事情怎么这么多……。

如果对人心存感恩,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了,面对自己的所得所失,我们都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应该感恩学校给自己创造一个成长的氛围;感恩同事能够在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帮助;感恩学生,正是他们的参与给我们老师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动的课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心胸会更宽阔,感恩能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丰厚。学会了感恩,你便拥有了走向成功人生的阶梯。

让我们用真心、真爱去对待我们自己的事业,对待我们的孩子。虽然我们没有张丽莉老师的感人之举,但我们会用“善良、博爱、感恩”的心,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不平凡业绩。

【篇四】

今天,我在网上学习了张丽莉老师的事件,深受感动。也许,有人会说,面对危险,“我”也会跟她做一样的事啊,那是条件反射。真的是条件反射吗?!不在她抢救学生时,当客车失控撞向学生时,哪怕外界的时间停止,给张丽莉老师足够的时间考虑,相信她还是毫不犹豫的会做出一样的选择——用自

己的生命去换两个孩子的安全(在那个情况下,谁能保证自己还能活着)。我想大家都了解张丽莉老师的平时为人:关爱学生、资助贫困生、工作认真、勇救学生……我也是一位老师,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关爱学生、资助贫困生、工作认真、勇救学生。我发现,在我身边,也有许多的“张丽莉老师”,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她的岗位上,可能没有勇救学生的事件,可是关爱学生、资助贫困生、工作认真的老师比比皆是在学习时,我要以我身边的“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做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做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关爱学生,几乎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但要全身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在教学活动中就出现了“偏爱”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师没有关爱到每一个学生的结果,当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这是很正常的,而有的教师却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别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由于教师大脑中这种观念的出现,所以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的就偏重了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关心,忽视了对夹在中间,不怎么能干,也不吵闹的孩子的关心。

黄晓惠,我的配班老师,也是我的徒弟(我们幼儿园实行老教师带新教师)。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我是她的师傅,可是,在有的地方,她也是我的老师。比如,在关爱学生方面。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已经很关爱孩子了,直到那一天,黄老师上早班,我备课回来后发现黄老师给小朋友们换位置了,这是我们经常做的,为了孩子们的视力健康,我们每过两周左右,都要换换位置,不一样的是,以前,我总是让听话一点的孩子,能力好一点的孩子,还有特别吵的孩子坐到前面的两排,请一般的孩子坐最后一排,所以,一年多下来,有的孩子从来没有坐到前面过,可是,这次我发现,通过黄老师的精心安排几乎每个没有机会做第一排的孩子都坐在了第一排,他们的心情特别兴奋。

做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杜晓玲老师是我们幼儿园的优秀教师,还是大班的教研组长,在做好自己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挑起示范的重任以外,还要承担更多的任务。我很佩服她,总有办法把最淘气的孩子带好;在其他老师不重视的小空隙的时候,还能组织孩子活动;上公开课时,她的课前准备总是特别充分……比如,每年的毕业联欢会,我们总是在五一之后开始选节目,排节目,于是,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就开始安排场地,大家轮流排。只要一有老师有事,有场地空,其余的老师都抢着排,生怕时间来不及。可是,杜晓玲老师从来不需要这样做,因为,在我们还没开始排节目时,杜晓玲老师已经选好了节目,在我们选节目时,她已经开始排节目了,等其他的老师开始排节目时,她已经排得差不多了。不管做什么事情,杜晓玲老师总是把事情做得前面,这样,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细。

做一个仁爱热心的好老师

任欣君,我们中心幼儿园的园长,认识她已经有1 2年了。现在,孩子们都喜欢叫他任妈妈、园长阿姨,甚至许多年轻的老师也都这样叫她。刚认识任老师时,接触不多,我对任老师的印象就是专业素质出众,唱歌、跳舞、上课都很不错,而且,任老师人还很好,美中不足的是,穿的不够好,很少看到她穿时髦的新衣服。我想,不止是我,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对她的公认的评价——节俭。可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后,全民的捐赠热情都很高,我们幼儿园也在任园长的组织下,全体的师生、家长都进行了捐赠,不仅如此,在她的带领下,许多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有其他的许多老师,又捐赠了第二批的“特殊党费”。2009年,我和任老师拼班了一个星期,这么短短的几天,她就记住了金展旭,我们班的特困生。他的爸爸早逝,现在由爷爷奶奶抚养,奶奶的身体不好,还有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女儿,家里的收入就靠爷爷一个人打工撑着。没过多久,任老师就帮金展旭办理了特困生优惠。虽然,对我们来说,一年才1000多,可对他们家来说,是一个月的收入啊。到现在,金展旭的爷爷奶奶都记得任老师,只当了5天班主任的任老师。

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才使得教育发展有了方向。他们用自己的爱与智慧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荣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