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
2025-09-23 21:09:18 责编:小OO
文档
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度工作总结

(萧氏茶叶集团)

2008年,萧氏集团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部门的领导下,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科技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2008年,公司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技术创新人员的培训,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计划在2013年建成国际一流的茶产业集群企业——中国茶产业高新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现代茶叶科技,引导茶产业由传统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2008年,公司兴建了“萧氏集团邓村茶产业科技园”,并于6月正式开园投产。首创的清洁化加工技术和鲜叶清洗技术投入实质型生产,消化吸收了日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新建了科技大楼、实验室、高效示范茶园等,完善了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同时,涉及企业年度科技计划与发展规划的,给予相应的调整,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茶食品开发技术,茶叶鲜叶清洗应用技术,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等,提出了指标性参数,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企业主营业务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主营茶叶,2005—2008年,连续两届被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厂,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排名居湖北之首(08年排全国18位)。

随着茶产业科技园建成和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兴建,原茶饮料开发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原茶饮料开发技术解决了数十年来原茶饮料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国际上首条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真正实现了茶叶清洁化生产。可以说,萧氏集团的发展引导着湖北茶业的发展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专业研发人员增加到67名,其中专家增加到40名,总工程师1名,新建茶叶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备了配套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新建厂房20000平方米,科技楼2300平方米,试验基地500亩,高效示范园1000亩,无性系良种基地5000亩,配套培训中心,原茶饮料研究室,深加工技术应用研究室,清洗技术应用研究室,茶树花技术攻关研究室等,服务专业研究工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结合产业实际需求,设立茶叶高效种植、茶叶洁净化加工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山茶园冻害防治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茶树花应用技术等综合研究室,更加全面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2、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008年,技术中心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招聘国内优秀人才,包括各大中专院校的高材生,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栽培。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对提前完成技术创新工作的,给予奖励,对未在任务期内完成工作的,扣除30%工资的奖罚制度,以确保技术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技术中心以科技互动为主题,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讨论会,和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以增加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路。

3、合作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企业加强了与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湖北果茶所合作的高效茶园建设与洁净化产品加工技术、机械化技术与集成示范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与浙江上洋茶机厂合作的茶叶鲜叶清洁化自动生产线研究工作,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中日合资项目原茶饮料加工技术已进入计划实施阶段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改进。2008年,新建房屋2万平方米,引进日本绿茶自动化生产线3条和其控制技术,新建检验检测中心1个,配套检验室和检验设备,增加实验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网站,技术中心的基础设施取得了明显改善。

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

2008年,企业增加科技活动投入,增加科技创新活动人员,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展。企业的核心技术,原茶饮料开发,协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茶饮料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兴建饮料厂1.8万平方米,并且组织我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新设备引进的同时,也注意对新技术的消化,使新设备使用的性价比达到最高。该项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通过试验检测分析,生产的瓶装茶饮料和当场泡的茶品质一致,化学成分也大体相同,真正实现了原茶饮料瓶装。

2008年,重点科技项目茶叶鲜叶清洗和自动化连续加工应用技术,已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在生产实践中,茶叶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给以建设性意见,使茶叶鲜叶清洗于自动化应用技术不断成熟。6月,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了国内专家评审,对企业洁净化加工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认定为国际一流的茶叶生产技术。11月,全国茶叶专家、企业家在浙江共同讨论了茶叶鲜叶清洗与自动化、洁净化应用技术,得到了各级专家的充分肯定。

原茶饮料开发于应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茶食品、茶多酚、茶粉、保健茶等多元话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企业的综合性产业链的开发,加速了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合理应用。

五、企业创新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技术中心的信息交流和建设工作,保证技术中心的信息建设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企业信息交流系统。

1.完善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与多家茶叶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了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随时传递和掌握茶产业最新动态。

2.完善了企业网站。企业网站已不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平台,而是可以提出意见,互相交流的场所。

3.不断更新和完善《萧氏茶叶信息》,让员工更好的掌握茶业信息动态。

4.依托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湖北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茶世界等刊物,传达和得到各类信息。

5.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各类产品检测信息。

6.密切关注茶产业和相关行业动态,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会,了解茶业最前沿科技。

六、其它工作成绩显著

1、兴建“茶产业高新工业园”,汇集国际一流的茶叶科技技术。工业园包括茶饮料的研制,茶食品的研制,茶机械的开发,保健茶的开发,茶多酚的开发,茶化纤开发等12个茶叶及关联产业生产、科研小区,形成国内综合性最强,科技最前沿的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目前正处于一期建设阶段。

2、茶食品、茶饮料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进展。食品中加入了茶叶的有效成分,饮茶的健康效果同样可以在食用食物时体现。

3、制定了茶叶鲜叶清洗工艺标准,对茶叶洁净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加强了茶食品系列新产品开发,包括茶糖、茶月饼、茶瓜子、茶面包等。

5、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聘请茶叶知名专家进行讲解。

6、加强技术合作。2008年公司与日本日清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发原茶饮料加工技术。

七、技术中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系,增加了《实验基地管理办法》、《专利权人管理办法》,修订了《奖励办法》、《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八、技术中心08年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及其经济效益

2008年,科技中心本着科技创新的前提,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工作。原茶饮料开发技术已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认同,改变了数十年来原茶饮料开发与应用的难题,本项目的国家专利正在申请中。此外,茶食品开发技术、茶叶高效种植、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茶树花应用技术等获得重大突破,国家专利1项—新型包装,申报中的专利4项,可申报专利的技术突破5项。

通过这些科技成功的应用,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08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7%,新产品产生利润占企业利润的32.5%,产品实现出口421.51万美元,经济效益显著。

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投入情况

2008年计划投入科研经费12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26.55万元,同比增加53.61%,2009年计划投入科技经费1500万元。

2008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961.72万元,设备仪器引进费用226万元,其他投资138.83万元。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2365万元,新产品和科技型产品销售收入70.7万元,企业实现利润1657万元,新产品利润538.53万元。

研发及专利情况

2008年重点研究了洁净化加工工艺技术、高效茶园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冻害预防技术、茶食品生产技术、杜仲茶技术、银杏茶生产技术,制订了茶叶鲜叶清洗工艺技术标准、洁净化茶叶加工工艺标准、《杜仲茶标准》、《银杏茶标准》,修订了《有机茶标准》、《绿茶标准》、《红茶标准》、《天麻秀芽茶标准》等,开发了绿针茶产品、原茶饮料产品。获得了新型茶叶包装专利1项,申报中的专利4项,可申报专利的技术突破5项。

仪器设备引进情况

2008年引进了茶叶鲜叶清洗试验型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控制系统,引进了检验检测设备26台套,引进六要素气象观测站1个,测量因子包含了水分、粉末等6个因子,仪器设备符合产业科技创新需求。

项目建设情况

2008年重点建设了“茶产业科技园”和“茶叶高效示范园”,总投资8200万元,国家补助130.25万元,企业自筹8069.75万元,已累计完成呢感投资8200万元,项目建设结束。项目年加工能力2500吨,精制绿茶1500吨,可实现收入1.5亿元,增加利税2600万元,农民增收380元/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