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区高速公路路侧填平区设计研究
2025-09-24 11:06:19 责编:小OO
文档
山区高速公路路侧填平区设计研究

摘  要:阐述了填平区设置的一般原则,针对南方山区高速公路降雨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设置填平区后路基不受雨水影响,对高速公路路侧填平区的防护、排水等设计原则与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某高速公路一处填平区的设计与实施为例,对填平区设计方法进行了实际的应用。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填平区 ;防护;排水

1 概述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高填土路堤较为常见,另外,南方雨水较多,降雨对路基也存在较大影响。根据文献1的研究结果,由于大量降雨,路堤内水位湿润线产生较大的影响;从降雨初期到最大降雨峰值,路堤内水位不断上升,使土处于饱和状态;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土的间隙水压力,最终降低了土的有效应力而使路堤失稳。文献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降雨影响下,土质路堤的稳定将由整体稳定向局部稳定转化,一旦出现局部稳定问题,安全系数下降很快,边坡将处于最不利状态。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路基填挖较为频繁,一般情况下,同一侧两挖方区之间的填方段外侧如为凹地,则需设置涵洞以排除凹地汇水,如凹地面积不大、原状地面无较大的自然沟渠或重要地物,设计填平区一方面可解决排水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构造物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填平区设置较为常见,而大多数填平区位于地面排水路径上游位置,雨季时,雨水经填平区表层下渗易导致路基遭受雨水浸泡,从而影响路基稳定,因此,填平区防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2 填平区设置原则

 (1) 路基稳定是前提。路堤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稳定性,要求地基条件良好,没有滑移隐患,填平区填土不产生向下剩余推力。

(2) 不影响现有灌溉系统。如填平区范围有沿路基横向的灌溉沟等自然水系,则不宜设置填平区,应设置涵洞以恢复现状灌溉水系。

(3) 路基排水顺畅。通过设置填平区,填平区范围汇水将通过路基边沟排出路基范围,如填平区及其上游山体汇水面积过大,可能导致路基边沟断面过大,影响路基排水的顺畅性。

 (4) 填平区填土总量。填平区宜利用路基本身开挖的土石方进行填筑,如填土量较大且为借土填筑,则需考虑借土填筑的经济性及可行性。

 (5) 占地面积及地类。如填平区占地面积过大或填平区范围水田、经济作物耕地等较多,则应考虑填平区设置的合理性。

3 填平区防护、排水设计

填平区防护主要为复绿,一方面为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因填平区位于路侧,处于驾驶员视野范围,复绿也起到美化路侧景观的功能。绿化植物的选择要符合本地自然状态,根据本地的气候及填平区填土土质,选择适于在该地区生长的植物。根据植物在景观和功能上的不同的效果,实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等多品种配植。填平区排水设计的主要宗旨是及时排出填平区范围的积水,包括地下水及地表雨水。地下水可以通过设置渗沟等方式解决;根据填平区面积及上游山体汇水面积的大小,经填平区范围的雨水径流可大可小,地表径流较大时可导致水土流失,地表水下渗至路基也将对路基稳定产生影响,地表雨水主要通过防、排结合的方式排出路基范围。

3.1 面积较小的填平区

填平区面积较小时,降雨在填平区的径流量较小,主要设计思路如下:1、为防止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填平区周边与山体交界处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面水,当上游山体汇水面积较小且填平区横向宽度较小时,可不需设置截水沟;2、填方区表面设置沿路基方向不小于0.5%横坡,填平区表面雨水流往路基边沟或排水沟并最终排出路基外;3、填平区表面回填15cm厚粘性土封闭,防止雨水下渗;4、填平区表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可根据防护效果及景观需要配以一定数量的灌木。

填平区设计图(一)

3.2 面积较大的填平区

填平区面积较大时,主要设计思路如下:1、为防止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填平区周边与山体交界处设置截水沟拦截上游坡面水;2、填平区中部隆起30-50cm,填平区范围地面水从中间往主线边沟及填平区截水沟排流;3、填平区表面回填15cm厚粘性土封闭,防止雨水下渗;4、填平区表面用喷播植草防护,可根据防护效果及景观需要配以一定数量的灌木。

填平区设计图(二)

4 设计实例

某高速公路位于粤北山区,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12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8.0m。项目主要地貌属于粤东丘陵地带,沿线分布有盆地及河流谷地貌。丘陵区的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地形相对起伏较大。线内局部地段发育水土流失现象,山坡破面多见锯齿状、勺状、陡坎状等水土流失地。项目区属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0℃,1月份平均气温11.9℃,7月份平均气温28.5℃,全年无霜期300多天。多年(1990~2000年)平均降雨量1553.0mm,年降雨量最大高达2012.3mm(1992年),时最大降雨量76.4mm,日最大降154.9mm。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一般每年3月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总量的82.7%, 年降雨量变化较大,变幅达10.2mm,时有大雨和暴雨,是地质灾害多发期。

该项目土石方量较大,总体为弃方。K27+950左侧为凹地,凹地及外侧为自然山体。该处前后为挖方路基,施工图设计在右侧设置填平区,填平区面积约为2500m2,填土量为1.6万m3,该处填平区按填平区设计图(二)进行设计:1、填平区周边与山体交界处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面水;2、填平区中部隆起30-50cm,填平区范围地面水从中间往主线边沟及填平区截水沟排流;3、填平区表面回填15cm厚粘性土封闭,防止雨水下渗;4、填平区表面用喷播植草防护,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灌木。填平区设计平面图见下图。

   

    K27+950左侧填平区平面图             K27+950左侧填平区实施现场

5 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路基填挖较为频繁,填平区也较为常见,填平区的防护与排水是公路生态建设与排水一个重要方面。文中阐述了填平区设置的一般原则,对高速公路路侧填平区的防护、排水等设计原则与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针对南方山区高速公路降雨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设置填平区后路基不受雨水影响,重点阐述了填平区的防排水设计,确定了防、排结合的设计方法,并以某高速公路一处填平区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介绍了文中所述填平区设计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仲元,郭发忠. 公路路堤的渗流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08(5)

[2]王瑞钢,闫澍旺,邓卫东. 降雨作用下高填土质路堤边坡的渗流稳定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7(10)

[3]朱琳,王志峰.浅谈“填平凹地”设计[J].工程与建设,2007(1)

[4]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